当前栏目:首页 > 国学文化 > 唐诗宋词 > 正文
国学文化
  • 张九龄诗作《感遇》为《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 编录《唐诗三百首》有考究
  • 时间:2019-07-02 10:21:33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2151次
  • 唐诗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在整个大唐王朝不足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产生了近三千位有记载的诗人,传世的诗作近五万余首。
           如果在浩若云海的唐代诗歌宝库中选择一首水平最高唐诗,李白、杜甫、王维等名字立即就会浮现在读者的脑海里,他们的诗作广为流传。


           大家熟知的《全唐诗》和《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代诗人的诗歌。在编撰时,选择开篇之作时都是慎之又慎,第一印象实在是非常重要的。翻开《全唐诗》,开篇第一首是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选择的标准自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者的地位,而《唐诗三百首》第一篇就大有考究了。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是张九龄所做的《感遇》十二首中的一首,当时张九龄被李林甫等人构陷被贬,忠心耿耿却遭受圣上的质疑,这是他的表白之作。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无论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其中的平仄和用韵都存在瑕疵,这一首并不完美的古诗何以能成为《唐诗三百首》的开山之作呢?
           作者的地位代表着文人的追求
           古代文人的追求是学而优则仕。无论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是诗魔王维,他们寒窗苦读数年后,都要参加科举考试,把满腹经纶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中去。
           张九龄毫无疑问是一位成功者,颇受唐玄宗赏识,即使在他被贬期间,朝中大臣每次举荐公卿时,唐玄宗总是要反复问:节操、品质和度量能象张九龄吗?张九龄不仅是一位诗文俱佳、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一直受后世人的崇拜和仰慕,是文人的楷模。
           作者的品性代表着文人的情怀
           这首《感遇》意象完整,虽然起初描写的是兰叶和桂花,但象征意味明显,把自己比喻为兰叶和桂花,既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又代表了气节高雅的品性,有孤芳自赏的无奈。
           唐代诗人圈里其实也是鱼龙混珠,良莠不齐,文人相轻也非常盛行,如元稹以名讳阻止李贺中举,喜欢阿谀奉承的宋之问等,很多文人作品堪称一流,但人品为人不齿。而张九龄为人正直、刚直不阿,身处逆境仍能抱穷守困,保持高尚的情操。诗中写道:草木有本心。这里的本心就是正直之心,世人喜爱他的诗文,也更敬仰他的风骨。
          作者的境遇代表着文人的心声
          张九龄写这首《感遇》,当时已是开元盛世末期,唐玄宗沉迷声色,政事懈怠,朝中李林甫等人专事逢迎、铲除异己,朝政愈加腐败堕落,安禄山虎视眈眈,危机四伏。


           文人的使命有人形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然而由于朝堂被奸人把控,有识之士空有忠君报国的本心,却无用武之地,贬官文化已成为古代文人一道独特的风景。被贬期间,有人自暴自弃、心灰意冷;有人纵情山水、置身事外,甚至有人投靠叛军,晚节不保。张九龄却始终没有放弃本心,纵使仕途波折,依然直谏天子,国事才要紧。
           这部《唐诗三百首》的编撰者也是一位文人,清代孙洙从唐诗中选取了三百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辑录而成,他之所以选择《感遇》作为开篇之作,看来他是非常认可张九龄。
            这首《感遇》今日仔细读来,依然意蕴悠长,也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如果现代人重修《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估计会有更多选择,毕竟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作品更令人信服。

  • 上一篇:唐 李贺《苏小小墓》赏析
  • 下一篇:王勃:《山中》解读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