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健康养生 > 曲苑杂坛 > 正文
健康养生
  • 川剧变脸的绝技
  • 时间:2019-10-06 16:17:50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5492次
  • 清末民初,川剧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在四川城乡,会馆林立,班社如雨后春笋,名角辈出。

    川剧表演艺术家康子林

    康子林,又名芷林,1870年生于四川邛崃。他幼年曾习中医,后改行学习川戏。他先拜唱旦角的彭子元为师,后从师于何新田学习小生。初负盛名之时,亦曾拜大邑县被誉为“戏状元”的川剧名丑岳春学艺。

    康子林因得名师指点,擅长文武小生,尤以表演细腻,唱腔优美的文生见长,风靡一时。他的表演艺术独具一格,为当时许多艺人所不及。

    曹俊臣,1881年出生于四川富顺县丁家坝,他的父亲曹海以种菜为生。曹俊臣童年因家贫为县城林树聋收养,要他读书,他却贪玩,唯独对川戏兴致甚高,不久曹俊臣便放弃学业专门学习川剧。

    曹俊臣的代表作传统川剧《双八郎之禹门关》

    曹俊臣先从师于张姓旦角艺人学艺后,就离家入戏班演戏,并先后在黑牌富春班、舒泰班、天乐班边演边学,后来他又加入臣字科班,入科班时别名“一匹瓦”。

    后来,曹俊臣又师从名角谢海潮习艺、拜鼓师彭华廷学场面和川昆,谙高腔、昆曲曲牌,又能司鼓。

    他尊师重道,勤学苦练,数十年如一日,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在资阳、内江、宜宾、泸州一带被人尊称为“曹大王”,曹俊臣随后改艺名为“曹黑娃”。

    戏曲里的“翎子功”

    在武功戏里,康子林最初擅长于翎子功、把子功,在川剧同行中名噪一时,一次,和当时有名的武生李泰昌、胡丹文三人同台演出《蟠龙剑》中《芦花救险》一场,李、胡二人对他素不服气,自恃艺高,总想寻他人之短,以逞自己之能。

    演出时,李、胡二人超出剧情内容,在台上卖弄腿功,大踢“旋子”,也就是单脚脚尖着地转圆圈,前后“褶子”飞平。台上三个武生,只有康子林踢不起“旋子”,相形见绌,引起观众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川剧《放裴》剧照

    在曹俊臣20多岁的时候,专门来到四川献艺,他要挑战已经成为小生泰斗的康子林。在光绪末年的一次庙会上,会首点了曹黑娃的《放裴》、康子林的《金山寺》。观众惊呼为“名角打对台”。

    曹黑娃饰演《放裴》里的裴生,有异彩纷呈的表演功夫,特别是他可以连打数十个“旋子”,功夫甚是了得,全场喝彩不断,气氛热烈。

    康子林邀曹黑娃同台演《水漫金山寺》,并提议由曹黑娃演主角许仙,他自己演配角韦驮。戏牌挂出去后,戏迷们都搞不懂康子林为何要演一个武生韦驮,私下都替他捏把汗。担心万一演砸,将影响康二哥在川西坝子的声誉。熟悉康子林的观众都议论纷纷,李泰昌和胡丹文二人更不解其意。演韦驮是需要有过硬的腿功的,大家都要看这回康子林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川剧《金山寺》韦驮剧照

    戏刚刚开场,曹黑娃扮演的许仙就把观众一下子吸引住了,大家望着戏台,目不转睛,看得津津有味。随着一阵紧密的锣鼓,身扮韦驮的康子林,精神抖擞,气宇轩昂,好一副威武的扮相!

    但是,细心的观众一眼就看出了康子林的破绽。原来韦驮生就是三只眼睛,而今天韦驮的额头上却少了一只“慧眼”,一刹那台下喧哗起来。

    大家正在为康子林着急之时,只听锣鼓声一下子响了起来,这时,只见康子林在法海面前叫了声“领法谕”,然后起至台前,面向观众,挺身亮相,高叫一声:“睁开慧眼一观!”

    川剧《金山寺》剧照

    康子林踏着锣鼓的节奏,左踢一个尖子,右边竖起半只眼睛,右踢一个尖子,左边又竖起半只眼睛,两个半只眼睛刚好合成一只眼睛,不偏不倚,在额头正中出现一只金灿灿的“慧眼”。

    康子林的这一套动作下来,惊得在场的观众目瞪口呆“啊,想不到康二哥竟有如此绝活!”一刹那掌声雷动,群情激动,莫不叫绝。

    从此,“开慧眼”就成了川剧的绝技之一一直保留了下去。后来,成都流传一句俗话,叫作“曹黑娃的天旋子、地旋子,当不得康子林的踢尖子”。

    可是康子林却不这样想,他知道曹俊臣闯荡江湖多年,在资阳河跑码头,睡戏台,见多识广,又到川东发展,挣得“曹大王”的名声,必有绝话。

    《盗银壶》剧照

    此后,康子林陆续观看了曹俊臣演的《盗银壶》,其飞檐走壁、身轻如燕的功夫令他叹赏。及至看了他演的《三变化身》更是受到很大启发。他二人棋逢对手,既竞争又相互促进。在这一过程中,川剧扯线变脸的绝技便应运而生。

    《三变化身》又名“归正楼”,是川剧高腔戏。描写的是富家子弟邱元顺抽鸦片、赌博,将家产荡尽卖绝,在走投无路之际,“打烂条”逼妻子苏月娘去接客卖淫。苏月娘幸遇侠士贝戎相救,二人义结兄妹,逃离苦海……由武生扮演的贝戎,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乔装改容,他在戏中有3次变脸,神秘莫测。

    川剧脸谱

    以前,扮演贝戎,需戴上事先准备好的纸脸壳,出场一亮相,扯去壳子再开唱,这便是“化身”最初的萌芽。后来曹俊臣改用草纸蒙在脸上,涂上色彩。演出时,撒上一把松香等物做成的粉火,用手一抹脸,抹去纸脸谱,现出原形,然后开板起唱,这是很大的改进。

    康子林赞叹曹俊臣的钻研、改进精神。他原先也采用过先辈传授的纸壳变脸的技法,而且还很认真地用黄泥巴捏成头像,制作适合自己头型的纸脸壳。

    后来,康子林在曹俊臣的启发下,先是放弃纸脸壳,也不用撒粉火,只是扯草纸变脸。继后又反复琢磨,将草纸蒙脸法加以改进。变草纸为韧性较好的夹皮纸,变一层为三层,连揭三次,变换容貌。

    川剧绝活梭椅子

    康子林在实践过程中,揭纸常有差错,不能得心应手,后来有一次他突然从“拉洋片”中得到启发,于是设计扯线,将线头一扯,便揭开一层脸谱,这一次他获得了成功:借一丝拉线之助力,收瞬息万变之功效。

    川剧绝活除变脸之外还有“藏刀”“变髯口”“钻炎圈”“打粉火”“踢慧眼”“梭椅子”“大刀走路”“软索套壶”“滚灯”“打叉”等。

    尤为重要的是,川剧这些技巧、特技不是生搬硬套,孤立地堆砌在戏剧里面的。它是和戏剧环境、戏剧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心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巧是为艺术服务的,是作为刻画人物的手段而灵活运用的。康子林将这些技巧与艺术融为一体,精确地刻画人物。这在他的扛鼎之作《八阵图》里,表现得最为充分。

    川剧《八阵图》剧照

    《八阵图》里的三国故事发生在川东,最为川剧观众喜闻乐见。陆逊困阵,险象环生,为人物提供了施展表演才能的空间。康子林博采众家之长,倾毕生心血,加工这一出艺术精品。康子林唱腔优美,讲口铿锵,特别是有一系列高难度技巧,全面展示演员的翎子功、把子功、腰腿功、水发功,真是珠联璧合,璀璨夺目的功夫戏。

    1930年,四川地方军头刘湘手下军需处处长冯石竹约请川剧“三庆会”去重庆演出,并订了3个月的合同,演出川戏《八阵图》《情探》《离燕哀》《归正楼》《彩楼记》等。

    康子林当时是“三庆会”的会长,在他的率领下,戏班于1930年2月到达重庆,春节在悦和戏院上演,每天日夜两场,剧目丰富,场场爆满。

    川剧《情探》剧照

    很快合同期满,冯石竹又要求续演一个月。这时已经是6月份了,山城异常闷热。康子林年已六旬,体力渐渐不支。冯石竹又逼他在临别时演出高难度的《八阵图》,并称票已售出,不能退票。

    康子林常说,戏场如战场,上台要忘身。就这样他带病上场,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塑造了英姿勃勃的陆逊形象。演出结束后来到后台,康子林当场吐血,此后卧床不起,不久就逝世了。

    一代“戏圣”就这样累死舞台,噩耗传开,惊动山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悼念他。山城各界更是送来挽联、祭幛数以百计。

    川剧《白蛇传·断桥》剧照

    除了“扯脸”“吹脸”的变法之外,还有一种抹脸变色,也经常运用于舞台。如20世纪30年代的《白蛇传·断桥》一出,演得最好的是继康子林之后任“三庆会”会长的萧楷臣扮的许仙、周慕莲扮的白娘子和谢国祥扮的青儿。

    川剧白蛇传的故事是这样的,青儿原是男身,因被白娘子收服,才变易为婢女。他在狂怒时要现出原形,故《断桥》由男武生扮演。谢国祥在此剧中运用了“耍獠牙”与“变脸”特技。

    谢国祥是“川东花脸上”罗开堂的再传弟子,从师李兰廷学艺多年,在跑江湖搭班演戏中钻研、实践、改进,练成绝活。

    戏曲里的绝活“耍牙”

    谢国祥用的獠牙,是他亲自到成都东门二巷子屠宰场去精选细挑来的,又将猪牙送到玉带桥玉石手工作坊加工,打磨光滑,并与自己的嘴形协调,獠牙的底部缠以棉线,便于在口腔内“吃紧”,可控制,有挡力,不至于滑落。内中精微细致的“卯窍”全在于他的苦练,已达到得心应手,包吐自如境界,獠牙就像天生在他口中一样。

    萧楷臣、周慕莲和谢国祥合作的《断桥》珠联璧合,成为当时梨园的名作。谢国祥的表演后来得到继承、发展和改进。《断桥》的表演因此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川剧《活捉石怀玉》剧照

    此外,川剧《活捉石怀玉》《放裴》都使用抹灰变脸的特技,表现人物胆战心惊、魂飞魄散的惊恐与绝望。

    在“戏圣”康子林对川剧变脸作了重要的改革后,刘忠义老师将脸谱改为绸布制作,直到20世纪90年代“变脸王”王道正老师改革的川剧变脸才日臻完美,进而名扬天下。


  • 上一篇:乾隆最爱的奢侈品——宫廷钟表
  • 下一篇:醉打金枝秘闻:一巴掌打出唐朝大历年间最有名的文学“沙龙”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