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亲子教育 > 综合教育信息 > 正文
亲子教育
  • 山东宁氏三兄弟!哥哥在京执掌央企,弟弟在沪当选院士
  • 时间:2022-01-14 11:16:24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6470次
  • 心正说明:您耐心看完这篇文章,就会知道不同的孩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人生。

    原文题目:超牛山东三兄弟!哥哥在京执掌央企,弟弟在沪当选院士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在沪山东人 2021-11-19 21:37

    ▲宁高宁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中国中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宁高宁在中国企业界是响当当的人物,为许多人所熟知。他先后担任中央企业华润集团董事长、中粮集团董事长,现任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兼任中国化工董事长。他以企业战略和资本运作方面的高超技艺,推动所在的三家央企超常规发展,为企业界瞩目。

    宁高宁的哥哥和弟弟也成就卓著,兄弟三人在老家山东滨州被称为“宁氏三杰”:老大宁守诚,是中国第一批博士生,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现任斯坦福大学教授、资深科学家;老二宁高宁,山东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回国进入企业界;老三宁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瑞金医院院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长。

    宁氏兄弟在山东的一个普通小城滨州长大,家庭背景并不显赫。宁氏兄弟的父亲宁云友1993年离休,离休前任滨州地区卫生局副局长。宁云友说自己“一天学也没上!”

    宁家是怎么培养出了三个响当当的人物?宁云友曾对记者说:“关键一点是摸索出了一套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此,小编整理了滨州日报当年的采访稿,以宁云友老人自述的方式与大家共享宁家的家教之道。

    1、清贫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土壤

    三个孩子是在一个清贫的环境里长大的。兄弟三人分别出生在1951年、1958年、1963年。当时,全家每月只有84元的工资收入,并且双方的老人都在一起生活,家中经济很拮据。

    现在家里留着两样孩子们上学时的东西,一件是三角尺,一件是柳条箱。这两件东西记载着当时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孩子们的奋斗历程。

    二儿子宁高宁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放学回来,说要买三角尺,需要一块两毛钱。但当时一块钱就是全家几天的生活费,我又不太明白那东西对他的学习到底有多大用处,就不同意给他买。他不高兴,我一气之下,打了他。他哭着说:“爸爸,我很需要,给我买吧!”我的心一下子软了,从邻居家借钱给他买了一把三角尺。孩子见我为他的学习这样受难,知道一分钱也来之不易!在拿到三角尺的时候,他哭了,对我说:“爸爸您放心,我不会白挨这顿打。三角尺的这条短边会让我艰苦再艰苦,这条长边让我奋斗再奋斗!”现在,我还一直留着这把三角尺。

    柳条箱是我家三个孩子公认的“传家宝”,是老伴1958年花11块钱买的,当时是我家最好的家当。1975年,老大考上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成了全家几代人第一个大学生,我们压不住满心的高兴,把已用了20年的这个珍贵的柳条箱腾出来,送给老大作行李箱,他高兴得不得了。

    1979年老大考上了研究生,老二又正好考上山东大学,这个柳条箱从老大手里又传给了老二。1983年老三考上大学时,生活条件已明显好转,完全能给孩子买一个新皮箱。是让他继续用这个柳条箱,还是给他买个皮箱,我们全家正儿八经地进行了讨论。最后老三提出来,我还是用这个柳条箱!他说,当学生的物质上太富有,肚子里就装不进学问;爹妈供养我们兄弟三个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这个柳条箱会让我想着爹妈的艰难和两个哥哥走过的路,会激励我靠自己的努力给自己的全家挣来真正的体面!

    前几年,老大的孩子考上美国普渡大学,老大来电话说,“咱家那传家宝柳条箱还往下传吗?”大家都笑了。老伴说:“柳条箱是不能传了,但是‘柳条箱精神’一定要传下去!”

    清贫的家境磨练了孩子们的意志,使他们明白了一些富家子弟可能永远不明白的许多道理。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得到。而这种意识是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现在,他们三个都小有所成,但是他们仍然深深懂得“清贫”这两个字的珍贵。

    二儿子宁高宁,管的资产上百亿、上千亿,每天从他手里经过的资金有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但他从不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动心,“金钱手中过,清贫心中留。”三儿子宁光在上海瑞金医院,找他看病的有好多是各界头面人物。他要是收红包,真有点不得了。但他对我说:“爸爸您放心,我不会打开这道门,咱家的柳条箱已经把它堵死了!”

    2、志气是孩子成长的永恒动力

    有一句老话叫做“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文革时期这句话受到批判。但在我们家,这句话在孩子们心中根深蒂固。我把我的理解反复讲给他们听,我说,“人上人”不是指骑在别人头上当官做老爷,而是指水平要比别人高,本事要比别人强,对社会的贡献要比别人大。要达到这个目标惟一的办法就是吃苦。老大老二都下过乡,当过兵。老二宁高宁1975年高中毕业时面临就业和上山下乡两条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下乡,到博兴县城关公社东高村一干就是两年。在农村还嫌锻炼得不够,1977年他又报名应征入伍。

    我认为,在给孩子创造客观条件和启动孩子的主观努力方面,主观努力永远是主要的,如果家长看不清这一点是就算错了帐,就可以说是糊涂爹娘,就会耽误孩子的终身。

    1987年夏天,老三宁光山东医科大学毕业,正面临工作分配,当时有去北京工作的机会,宁光学习成绩突出,已经列入赴京人员的范围。省卫生厅的领导我也比较熟,有人劝我,是四两拨千斤的时候,你去找找,不用大些劲就办成了,对孩子来说是一生的事。我说,不弄这个,孩子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将来才有多大的福份,我帮了他今天帮不了他明天。再说,滨州需要大学生,那时滨州正组织人向高校要人,这事顺其自然。后来,宁光被分到滨州地区医院。

    一年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给宁光发来信函,邀请他去留学。所在医院一位德高望重的副院长也出具了推荐信,护照都办妥了,只差医院党委的介绍信。当时,院党委认为,院里和宁光同等学历、同等条件的人不只他一个,派宁光出国的理由不充分,不同意盖章。按说,我作为主管局的副局长,稍加干预,盖个公章不成问题。但我觉得,不能因为宁光是局领导的儿子,就破坏医院的规矩。再说,这次去不了,对孩子成长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公章没盖上,孩子对我没有丝毫埋怨。他拼命学习,决心考研究生。当时,他已到结婚的年龄,许多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婉言谢绝,连面都不见。两年后,他考上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研究生。

    我们还有一条体会,当孩子的志气起来的时候,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励他们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决不能目光短浅,扯孩子的后腿。对我这三个孩子,有些亲朋好友提醒我说,“老宁,你放风筝啊?都把他们放出去了,将来你老了,身边没有人,这样不行啊,得有个抓手啊!”他们好心帮我计划,比如,让老大回来给他找个医院,再找上个好媳妇,在身边守着,多好。可是,如果这个计划落实了,老大能有今天吗?

    老二也是这样。那年我家一天来了两个通知,一个是地区劳动局给的到药检所报到的通知书,一个是他政审、体检都合格,应征入伍的通知书。结果老二坚决去当兵,我也坚决支持。如果不是这样,也没有他的今天。对老三,也曾经有人劝我们,老大老二都追不回来了,老三已经分到地区医院,给他找个对象让他恋着,有个守老的。我笑了笑说,好男儿志在四方,随他去。不然,也没有老三的今天。

    3、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的行为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比父母讲道理对孩子作用更大。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好沾小便宜,孩子肯定自私;父母整天醉醺醺的,孩子就会结交酒肉朋友;父母好打牌,孩子就可能去赌博。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在孩子心目中树起父母的良好形象,这是十分重要的。

    我和老伴的做法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我们自己也带头学习。几十年来,我和老伴坚持晚上和孩子一起看书学习。我学会了写材料,干过文字秘书,发表过文章,《人民日报》也有好几篇;老伴自修了大专课程,还自学日语、英语。我们虽然不能给孩子辅导功课,但我们营造的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孩子温和、坚韧的性格和专注力,提高学习成绩,起到了良好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们三人的成功,也是三人相互影响、相互比拼的结果。老大最先走出去对老二老三有很大影响,老二的超出对老大也有很大的促进。他们有一个舅舅,现在是山东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也是北镇中学的毕业生,他对老大宁守诚影响很大。宁守诚认为舅舅能办到的事我为什么办不到?通过努力,终于考上了研究生。

    那年,宁家接到了两个通知书,一个是宁守诚的研究生入学通知书,一个是宁高宁的山东大学入学通知书,在滨州有些轰动,这对正在上高中的宁光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宁守诚读完硕士读博士,宁高宁则读完大学直接出国留学。在老二即将学成回国的时候,老大也步二弟后尘到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并留在了美国。在老大老二相互比拼、一起进步的时候,被撇在一边的老三也暗自发力,决心超过两位兄长。在高考两度受挫后,老三也踏上了顺途,硕士而博士,连续读了下来,并且也到美国进行了两年的研究。相互比拼,相互赶超,使他们共同进步,走到今天。

    ……………………………………………………………………………………………………

    转发说明:我对自己的孩子并无过高的祈求,顺其自然更好,儿子在北航读博,我从来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身体健康更重要。每次看到儿子儿媳出去玩,我心里就高兴。我除了在大学上课之外,经常外出讲座,平时做志愿填报和亲子教育工作。这么多年,帮助了无数的孩子,是数千孩子的人生导师,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靠的什么?跟孩子交朋友聊天,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把孩子送进意想不到的大学,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贡献者,而不是索取者。

    父母是机器,孩子是产品。机器合格,产品就会合格。产品出了问题,肯定是机器的原因,应该先修理机器!

    所有来过我工作室的朋友都会看到我的办公桌上有一把尺子,墙上还挂着一把尺子。

    问我:“陈老师:那是戒尺吗?”

    我说:“我那是约束自己的!从未用此打过孩子。”

    很多问题孩子的家长看了这篇文章,看了我的这些话,还自以为是吗?教育方法用到老二老三身上,还会有问题吗?

    “我对孩子这么好,要什么给什么,孩子怎么跟我和仇人似的?”

    各位家长朋友:我再批评你的时候,你还觉得自己冤枉吗?

    (陈心正)


  • 上一篇:祝贺历城二中荣获全国高中信息学竞赛(NOIP)山东赛区第一名
  • 下一篇:老祖宗忠告:尽量少帮助这两种人,否则福气容易溜走!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