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收藏知识 > 琴棋书画 > 正文
收藏知识
  • 文房至宝:龙纹大砚
  • 时间:2019-10-23 14:20:53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2345次
  •        明清两朝之后,砚台工艺精品尤多,纹饰美观,特别得到藏家的喜爱。尤其是“清三代”,即康熙、雍正、干隆年代的藏品,砚式上承历代,百花齐放,风格多样。取材之广泛为历代所不能及,更是藏家梦寐以求的宝物。此次秋拍出现的龙纹大砚,就是清代文人砚的杰出代表。龙纹的大气磅礴与砚台的文气得到完美的结合,寒斋夜读,万籁俱静,有此一物作伴,亦可为枯燥单调的书斋生活增添些许情趣。

                                                                   清·龙纹大砚 38.5*31*5(cm)
           此件清·龙纹大砚,整器浑圆,色泽红褐,质地滋润,纹理细腻,砚堂刻龙纹,线条张弛有度,形成一个小池,宛如丘壑山谷,险象环生,堪堪自成一方天地。而砚池平整,微有起伏,宛如小塘方收雨而过,微波层层,真是沉静优雅。
           因墨而生
           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古代文人爱砚,因为砚的好坏代表着写出的字的优劣。好的砚台能让墨发挥得更好,下笔更加流畅。不过,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因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集雕刻、绘画于一身,成为了文人墨客倍加推崇的收藏珍玩。
           在中国古代,砚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许多门类的艺术品。除了文人喜爱之外,与皇家、官家的宠爱不无关系。砚台非是寻常家用摆件或生活实用器皿,而是直接为上层建筑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宗教等方面服务的重要工具。南唐后主李煜就痴迷砚台,“所用澄心堂纸、李廷圭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之冠。”(宋李之彦《砚谱》)李煜在位期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置了“砚务官”,“命以九品之服,月有俸廪之给”。到了宋代,更是“文人皇帝”辈出,宋仁宗、宋徽宗等留下了许多与砚有关的故事,宋高宗还亲自参与对砚台石品的讨论(《翰墨志》)。文治武功的干隆皇帝对砚台更是情有独钟,亲自主持编撰了《西清砚谱》。

           古人对于砚台的要求不仅是好用,还要求美观,富有雅趣。因此,砚台也成为了一件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文房艺术品。砚台艺术因此出现,而刻砚、赏砚、藏砚也逐渐在文人中形成了一股时尚的风气。出现了甘肃洮州的洮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新绛县和山东泗水的鲁柘澄泥砚这中国四大名砚。

                          洮河石雕兰亭集会图砚  宋,故宫博物馆藏   长22.4厘米,宽13.5厘米,厚6.8厘米 

           砚长方形,砚面及四侧面浅浮雕兰亭修褉图,描绘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同谢安等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聚会时的场景。

                                                端石瓜田砚   清初,故宫博物馆藏    长18.3厘米,宽13.5厘米

           砚紫色端石制。巧做天然石子为缠枝瓜瓞形。砚面受墨处颇细腻,雕作一瓜,瓜蒂上方深处为墨池。自然石纹作叶蔓萦绕砚背。

                                       歙石荷叶式砚   清乾隆,故宫博物馆藏  长14.5厘米,宽13厘米,厚2.5厘米

           砚歙石制,石色青紫,石质坚润,纹理细密,或似眉纹,或如刷丝,称牛毛纹或古犀罗纹。砚随石形雕琢为荷叶式,砚堂宽阔。砚池边缘琢作卷叶形,自然地形成凹池。砚配有黑漆嵌螺钿龙戏珠纹盒,华美考究。

                                           澄泥夔纹砚  明,故宫博物馆藏    长16.8厘米,宽10.5厘米,厚3.6厘米
            砚澄泥制成,束颈双连式,颈下为砚堂,砚额为椭圆形砚池,砚堂与砚池边沿雕饰不同的勾云纹,连颈处亦饰繁缛的云纹。砚侧面雕饰夔纹和兽面纹一周。砚背面深凹呈环渠,也可作砚池、砚堂受墨。背面略有剥蚀,底下凸出兽面纹两足。
           别出心裁
           由于砚石材质的不同,雕刻时需根据其颜色、质地、长宽和厚薄程度等方面来进行切割,让石材为作品服务。如果遇到是一块完美无瑕的板型砚材,为了不破坏石材的天然造型,就要因材施艺,可以根据石材的厚薄、形状和颜色变化以及纹理的走向来雕琢出适合的造型,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保持它的自然风韵。

           雕刻图案的设计的目的是将砚石中的瑕疵变成无瑕,以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增加其艺术价值。因此砚的设计要求“因石构图,因材施艺”,除了传统砚形砚式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从而将石砚集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

                                  十二峰陶砚  西汉,故宫博物馆藏  通高17.9厘米,宽21.5厘米,径18.5厘米
           砚细灰陶质,有3个扁形足,左右微高,砚面呈箕形。三面环峰,呈半圆形,分内外两重,内3峰,外9峰,水可由中峰下龙口滴入砚面,两边山峰上各有一负山人像。此砚形象古朴,造型奇特,是西汉古砚中陶砚之珍品。

           明清以降,在砚台上常有龙纹。其实,在汉代石观上就已有龙纹装饰。甘肃天水隗嚣宫遗址出土的汉代“蟠璃三足石砚”(见《中国文房四宝全集·砚》)和河南省南乐县汉宋默洛墓出土的“云龙纹圆石砚”(见《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就是最好证明。

                           端石三龙戏珠砚  清中期,故宫博物馆藏  长28.9厘米,宽19.5厘米,高2.75厘米
           砚面浅开斜通式云形砚池,池内半圆雕游龙,地为细密的海水纹。砚池周边雕海水云龙纹,池淌处雕一石眼柱,似为初升之日,又似龙珠,构思巧妙。
           砚台中的龙纹形态各不相同,有的粗犷凶猛,威武不屈;有的温顺优雅,精细纤秀;有的气冲两汉,飞腾旋于云山雾海上面;有的搏击风浪,追逐嬉戏于万顷波涛之中;有的昂首摆尾,张口吐珠;有的俯首观水,悉心教子……
           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对现代人来说,古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 上一篇:中国山水画对自然的五大写照
  • 下一篇:中国发行的邮票,方寸之间包罗万象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