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新闻阅览 > 行业领袖 > 正文
新闻阅览
  • 格力创始人朱江洪:企业是干出来不是喊出来的
  • 时间:2019-02-01 20:27:47        编辑:xinzhengjiaoyu        点击量:3141次
  • 提到格力,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董明珠。但是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小厂,到世界名牌,千亿级家电航母,格力的发展离不开另一个人,他就是格力电器创始人,原董事长朱江洪。
           有格力的股东评价称,“作为格力的20多年真正灵魂,一直甘于幕后,以致外界只知道董明珠,朱江洪的厚道可见一斑。” 如果说,董明珠是现在走在格力前面的人,那么朱江洪就是曾站在格力背后的男人。
            2012年退休后鲜少接受采访的朱江洪,近日接受了广州日报的专访,畅谈了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企业如何发展。
           2016年12月29日,在珠海的一场演讲中,72岁的朱江洪精神矍铄,声如洪钟,台下是数百名从各地赶来的企业家、政府官员。
                                             退休后想静静很难
           朱江洪没带讲稿,机智幽默的即兴演说时不时引发笑声和阵阵掌声,他以自己的经历阐释了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谈到企业里的出色工匠,他用国宝大熊猫来形容,说到动情之处,还张开了双臂。
           从倒闭小厂、到中国名牌格力在朱江洪手上出生,在他手上不断壮大,直到2012年67岁的朱江洪退休的那一年,格力电器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不过至此,在消费者眼里,没有几个人知道朱江洪。
           与外界不同的是,在业内,朱江洪的名字如雷贯耳,朱江洪即使退休,也炙手可热。“退休之后,本来应该过非常幸福、自娱自乐的生活,可以去自驾游,但是没想到想静下来都难”,朱江洪说。
           除出席各种受邀演讲,他退休后有多份“义务工作”——中国家电协会技术顾问、中国暖通品牌企业联盟委员会会长、广东省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华南理工大学珠海校友会会长。退休后的朱江洪,另一件工作就是忙着整理并在2016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传。格力现有的一名中小股东说,“他在任时就默许并支持了副手董明珠出了两本自传,作为格力的20多年真正灵魂,一直甘于幕后,以致外界只知道董明珠,朱江洪的厚道可见一斑”。
                                         扭亏为盈的商业奇才
            1945年出生于珠海郊区一个贫苦菜农家庭的朱江洪,1970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机械系,朱江洪毕业后去到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在百色,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术员、部门副主任,1982年,他所在的厂濒临倒闭,职工吃饭成了问题,朱江洪被500名职工票选出来当厂长,原厂长变成了副厂长。任职第二年,该厂有了利润企业翻了身,等他当到第五年,该厂企业产值达3000万元,利润800万元,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的“老大”。
            1988年,正当企业红火时,厂长当得意气风发,朱江洪想到远在珠海风烛残年的父母,整整18年没回家陪父母过一次年,他决意辞职回珠海。虽然在广西工业界,朱江洪是出了名的人才,可刚回珠海,他一直闲了五个月,才被任命为特区发展总公司(格力集团前身)下属的冠雄塑胶厂总经理。这个总经理,看起来头衔很大,但企业问题不少。
           朱江洪上任后,通过调研,他发现该厂曾有过一段辉煌,后因管理混乱,加上得罪了一大客户,于是他主动登门拜访,给之前的大客户道歉。对方见他言辞恳恳,答应再给冠雄一次机会。  就这样,朱江洪到任的第二年,冠雄公司历史性赚回70万元,1990年一跃成为总公司纳税大户。
          朱江洪又一次因扭亏为盈声名鹊起,这一年,总公司旗下的另一家生产空调的企业海利空调厂又陷于困境濒临倒闭,总公司出面要求海利和冠雄合并,海利的厂长又成了副厂长,朱江洪兼任海利的厂长,这是朱江洪第三次取而代之成为企业一把手。  1992年,“冠雄”、“海利”正式合并,这就是后来响当当的“格力电器”的前身。
                                慧眼识“珠”到不再评价
            对于格力,朱江洪不仅仅是缔造了一个品牌,还发现并培育了另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董明珠。  起初,董明珠只是在格力打工的一名业务员,由于在安徽、江苏等地的销售业绩骄人入了朱江洪的慧眼,随后朱江洪把董调入格力电器总部。
           在格力,朱江洪非常欣赏董明珠的能力,先后提拔其做经营部部长、大区经理、副总、总裁,直到退休时把她推上格力的董事长。相当长时间,格力的“朱董配”成为业界的佳话。一个内敛,一个张扬;朱江洪为人厚道、从善如流;董明珠敢做敢当,不怕得罪人,两人巧妙地做到了相得益彰。“朱董配”的威力很长一段时间都让竞争对手十分嫉妒,一直企盼着“朱董配”分道扬镳,不过直到朱江洪退休时,对手们都没有如愿。
           退休后的朱江洪一直保持这个职业习惯,就是他无论走得哪,看到什么,都以一个企业家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朱江洪说,退休前,他出门坐飞机、高铁订票,这些事肯定不是自己做,但现在他是退休老人,这些事都得自己干。
            前不久,72岁的朱江洪自己坐城轨去广州参加一个会议,就遇到一个小难题。 “在自动售票机上购票,像我这样有点文化的老人,也摸了半天,一些很少出门的老人,可能根本不懂操作。我就想,这个机器怎么不增加一个语音功能?”
            据北京一家媒体公开报道,早在朱江洪退休后一个月,朱江洪乘机抵京参加活动,就由于无人安排接机,当时67岁的朱江洪只好自己拖着行李打车到会场。他抵达会场后流下了泪水。  此后不久,朱江洪悉数减持了自己持有的格力股票。至此,此前企业界这一曲“将相和”佳话实际上并不和谐的声音开始浮出水面。
           对于该报道,朱江洪没有公开作出回应,但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他坦言,“这几年,格力跟我没有任何联系,我不评价现在的格力人和事”。
                                      对话制造业不要盲目贪大
    广州日报:怎么看待董明珠致力搞新能源车?
    朱江洪:新能源车是发展方向,但是怎么搞、能否搞成,是另外回事,要看本事。  广州日报:你创办了格力并带领格力走向辉煌,觉得格力还能创造第二次辉煌吗?  朱江洪:呵呵,那就看后面人的本事了。格力的事我不便再评价。谈企业多元化,不退休或不造手机、造车
    广州日报:如何看一些实体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朱江洪:企业不是不能搞多元化,但多元化要看与原来的主业是高度不相关,还是高度相关。当格力还是棵小树时,中国空调的霸主品牌是春兰,结果春兰折腾起多元化,先后涉足电视机、冰箱、摩托车、汽车等业务。可以说,春兰就是从盲目多元化那天起,主业直线下滑。
         如果是高度不相关,技术、人才、市场都另起炉灶,根本不考虑这些成本,搞多元化能成吗?企业只有先把主业做到极致,再开辟新领域,每个领域的积累不是几年就可以的,更不是每隔两年就说要做一样新的。
    广州日报:如果没有退休,会让格力造手机、造车吗?
    朱江洪:呵呵,可能不会。  谈中国制造  能否做中国第一靠实干  广州日报:实体企业承担“中国制造”社会责任,最需要什么精神?  朱江洪:现在众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最缺的就是工匠精神。对工匠,工匠精神就是对每一道工序都做到精益求精;对企业,工匠精神就是把产品做到极致。培养工匠精神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中国制造离不开工匠精神,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就是缺少工匠精神,最终是产品不行;产品不行,最终是企业不行。  广州日报:对转型期中国企业家有什么好建议?  朱江洪:企业是一步步地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现在有的企业动不动就喊要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能不能做成第一,最终得靠实干,靠喊是喊不出来的。制造业不要盲目贪大,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断做出好的产品、精品,怎么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  他是格力真正的魂  退休后,虽然和在任时一样,朱江洪保持一贯的低调,从不愿意站在镁光灯前,鲜有接受媒体采访,但是政府的、企业的、学校的,各种邀请的演讲、论坛,朱江洪还是尽量出席。  早在一个半月前,多次约访朱江洪未果,得知他出席“2016实体经济发展论坛”并发表演讲,广州日报记者提前来到会场“堵”住了朱江洪。  几年未见,退休后的朱江洪精神不减,见到记者朱江洪连忙笑着说抱歉,“收到你的信息,我知道你采访可能要谈格力,但是我现在不方便谈格力,所以一直没复你”。  尽管随后的简单采访中,朱江洪保持了一贯的严谨,但是等到他上台演讲,老人妙语连珠,谈到企业里的出色工匠,他用国宝大熊猫来形容;谈到现在一些企业求大求全,朱江洪说,“现在有的企业动不动就喊要做世界第一,中国第一,但是企业是一步步地做出来的,喊是喊不出世界第一的”。说到动情之处,老人张开双臂。  “朱江洪,一直是被业内誉为善于制造奇迹的儒商,内敛、专注、谦和、低调,是他的性格特点,这是他作为20多年来格力真正的灵魂,反而外界没有几个人认识的原因”,珠海企业家王建桦如是评价。

    (来源:广州日报 2017-01-10 15:04)
    ^^^^^^^^^^^^^^^^^^^^^^^^^^^^^^^^^^^^^^^^^^^^^^^^^^^^^^^^^^^^^^^^^^^^^^^^^^^^^^^^^^^^^^^^^^^^^^^^^^^^^^^^^^^^^^^^^^^^^
    全球主要股市都迭创新高,唯有中国股市一熊依旧。这只能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中国经济一团糟,远逊于其他国家;另一种解释是:熊市并不主要根源于经济,而是因为股市的内在机理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破坏,导致市场失去了自身与生俱来的运行机制与调节功能。这两种解释,我更倾向于后者。中国经济虽然处于下行通道,经济中累积的内在矛盾逐渐显露,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低速,但增速仍然不低,股市不至于被经济拖累到如此惨不忍睹的状况。中国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中国股市在世界“一熊独霸”,根本原因在于股市的生态环境已经并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致使市场面目全非。股市的主要功能是圈钱而不是资源配置,公司上市后的主要心思不是经营而是套现,监管的宗旨不是怎样保护投资者利益而是如何体现上级意图,市场已完全丧失财富效应导致投资者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最基本的制度严重缺失给监管者提供了巨大的寻租空间和冠冕堂皇的胡作非为条件!中国股市的最大悲剧,是在成立后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股市的基本制度建设、股巿的资源配置功能、股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基本上都进不了决策者的视野,唯一被重视的,是股市的圈钱功能,而恰恰是对圈钱功能的过度重视,导致市场的监管者唯上级马首是瞻,用近乎疯狂的新股发行来应对日益疲弱的股票市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困境和熊霸世界的尴尬局面!
  • 上一篇:马云新职务:联合国助理秘书长
  • 下一篇:看得懂的李嘉诚,看不懂的王健林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