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新闻阅览 > 军事天地 > 正文
新闻阅览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介
  • 时间:2022-10-22 12:36:24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2766次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First Front Army of 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年6月13日,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全国红军代表大会召开之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汀州会议”确定了在汀州整编红军的决议。同年6月19日,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在长汀南寨广场正式整编为红军第一路军。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现湖南省浏阳市永和镇)李家大屋会师,并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 一五师。

    历史沿革

    1930年8月,红军第1、第3军团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这支部队是在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平江、湘南、闽西、赣西南、弋横、左右江等起义建立的部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旗

    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起义时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10月转战到井冈山地区后创建根据地。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湖南省宜章地区,随即与中共湘南特委发动湘南起义,先后组成工农革命军第1、第3、第4、第7师等部队。4月,朱德、陈毅率部到达江西省宁冈县(今井冈山市)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军第4军)。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江起义部队组成的红5军主力由湘鄂赣边转战到宁冈,同红4军会合,并编为红4军第30团。红5军一部由黄公略领导仍留湘鄂赣边坚持斗争。在此期间,红4军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挫败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和“会剿”,巩固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中旬,毛泽东、朱德等率红4军主力向赣南和闽西进军,随后与当地中共组织和地方武装相结合,创建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12月,中共红4军前委根据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总结了红4军的建军经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又称《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基本建军原则。在此前后,红4军接连粉碎了赣粤闽3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扩大了部队。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红4军第30、第32团与“会剿”井冈山的国民党军激战4昼夜,随后,第30团主力向赣南转移,4月中旬又返回井冈山地区坚持斗争,后于8月中旬转战到湘鄂赣边界地区;9月初,该部与红军湘鄂赣边境支队重新组成红5军。

    1930年6月,红5军一部和鄂东南地方武装组成红军第8军。1930年6月,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决定,在赣西南和闽西地区的红4、红6(不久改称第3军)、红12军组成红军第1军团(开始时称第1路军),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随后,由赣西南地方武装组成的红20军和红22军(12月缩编为第64师),也划归红1军团建制。在湘鄂赣地区的红5军和红8军组成红军第3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随后,由湘鄂赣边地方武装组成的红军第16军,也划归红3军团建制。1930年8月23日,红军第1军团和第3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朱德任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第3军团,共3万余人。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组成,对红军实现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930年11月~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朱德、毛泽东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连续打破国民党军第一、第二、第三次大规模“围剿”,歼灭国民党军约8万人。红军经过三次反“围剿”作战,形成了以反“围剿”为主要战争形式,以“诱敌深入”为反“围剿”的基本战略方针,以运动战为反“围剿”的基本作战形式,以歼灭战为基本作战指导思想等基本作战原则。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扩展到近30个县境,拥有15座县城和250万余人口,成为全国最大的苏维埃区域。在此期间,由赣南地方武装组成的红军第35军(后改编为独立第3师)和由广西右江地区转战到中央苏区的红军第7军划归红一方面军建制。

    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撤销,方面军所属部队由中革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称中央红军。朱德任中革军委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中革军委设总参谋部,叶剑英任部长;总政治部(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王稼祥兼任主任(不久,聂荣臻、贺昌先后任副主任);总经理部,范树德任部长。这时中央红军辖第3、第4军和第3军团。12月16日,宁都起义部队改编为红军第5军团(辖第13、第14、第15军),季振同任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委员,亦划归中央红军建制。

    1932年3月,中革军委决定重编红军第1、第3、第5军团。红军第4、第15军编为第1军团,并组建军团总指挥部,林彪任总指挥(后改称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第5、第7、第14军编为第3军团(红14军实际未编入);第3、第13军编为第5军团。6月,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朱德兼任方面军总司令,叶剑英兼任参谋长,王稼祥兼任政治部主任。同月7日,江西军区独立第3、第6师合编为第21军,独立第4、第5师合编为第22军。第14军编为第13军之第39师。8月,红一方面军组织序列作了局部调整:第3军重新编入第1军团,第15军重新编入第5军团;第15军第45师编为第31师,由第1军团指挥,另由地方武装编成第15军第45师。同月,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10月,周恩来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1932年,红一方面军连续进行了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建黎泰和金资等战役。1932年底至1933年初,红一方面军为了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对所属部队进行整编。整编后,红1军团辖第7、第9、第10、第11师;红3军团辖第1、第2、第3师和第7军(辖4个团);红5军团辖第38、第39师和第15军(辖4个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1933年2~3月,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指挥下,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打破国民党军第四次大规模“围剿”,消灭国民党军近3个师。这时红一方面军辖第1、第3、第5军团和第11(由红10军与红31师合并组成)、第12、第21、第22军,共8万余人。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组成,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兼方面军政治委员,叶剑英、张云逸分任方面军参谋长、副参谋长,王稼祥任总政治部主任兼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不久,杨尚昆接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任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5月底至6月初,红一方面军按照中国工农红军新编制进行改编:红1军团所属部队与红22军、瑞金模范师编为红军第1军团,辖第1、第2、第3师(第3师实际未编入);红3军团所属部队与红21军、兴国模范师编为红军第3军团,辖第4、第5、第6师;红5军团辖第13师,不久,红军第15师(由少共国际师改编)、红军第34师(由福建军区第19军缩编)归红5军团建制。红11军缩编为第19师,红12军缩编为独立第1团。7~9月,红一方面军按照中共临时中央的指示,实行分兵作战,以红3军团为主组成东方军入闽作战,以红1军团为主组成中央军在抚河与赣江之间地区活动。9月下旬,国民党军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10月,红一方面军组建第7、第9军团。第7军团,寻淮洲任军团长,萧劲光任政治委员,辖第19师、第20师(由闽北地方武装组成)、第34师(即原红5军团第34师)和1个独立团;第9军团,罗炳辉任军团长,蔡树藩任政治委员,辖第3师(即原红1军团第3师)、第14师(由博生师改编组成)和2个独立团。

    1934年1月,红军总司令部兼第一方面军司令部合并于中革军委,方面军所属部队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这时,中革军委和红军总部的领导成员是:朱德任中革军委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任副主席,刘伯承任总参谋长,叶剑英、张云逸任副总参谋长,王稼祥兼总政治部主任(后顾作霖、李富春代),贺昌任总政治部副主任。7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以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皖边挺进。9月,中央红军组建第8军团,周昆任军团长,黄_任政治委员,辖第21师(由江西地方武装组成)和第23师(由中央警卫师改编)。至10月,中央红军虽经1年之久的奋战,但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实行“左”倾教条主义的战略指导,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及直属队开始长征。长征开始时,“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继续推行错误的军事战略,至12月初,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后,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为3万余人。12月18日,中共中央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将原定北出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为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贵州省北部前进。同时,撤销红8军团番号,将部队编入红5军团。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随后,组成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部队进行了整编:第1军团辖2个师6个团,第3军团直辖4个团,第5、第9军团各直辖3个团。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翻越夹金山,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于6月中旬到达四川省西北的懋功(今小金)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7月18日,中共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21日,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编为第1、第3、第5、第32军。8月6日,再次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周恩来任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周昆任参谋长,李富春任政治部主任(后朱瑞)。8月中旬,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月底,右路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的茫茫草地,进至四川省巴西地区。但是,张国焘率左路军先头部队到达阿坝地区后,遂按兵不动。他拒绝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电令右路军南下,并企图危害和分裂中共中央。中共中央为实行北上方针,率领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9月12日决定将这些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陕甘支队越过岷山,夺占腊子口,突破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至此,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1年,纵横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11月初,陕甘支队在陕西省甘泉地区同红军第15军团会师。11月上旬,恢复第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不久,杨尚昆接任),辖第1、第15军团,共1万余人。第1军团,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由原第1、第3军组成,辖第2、第4师和第1、第13团;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辖第75、第78、第81师和1个骑兵团。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路线图

    1936年2~7月,红一方面军进行了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扩大了红军和苏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8月,红一方面军主力由豫旺堡地区南下甘肃、宁夏两省交界地区的静宁、会宁地区,接应从甘孜地区北上的红二、红四方面军。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全部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与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作战,取得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迫使国民党军停止对陕甘苏区的进攻。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铺平了道路。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于8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一方面军与陕南红军第74师等部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历史意义

    红军第一方面军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直接领导创建较早的一支革命武装,其战斗足迹遍及湘、赣、鄂、闽、浙、皖、粤、桂、川、黔、滇、陕、甘、宁、晋共15个省区。在浴血奋战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创造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和作战原则,总结积累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建军及作战经验,造就了一大批高级军政干部,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上一篇:【绝命后卫师】红军三十四师简介
  • 下一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介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