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新闻阅览 > 伟人专栏 > 正文
新闻阅览
  • 一位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毛主席对出下联,对方汗流浃背
  • 时间:2023-12-07 11:14:37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566次
  • 1917年,一位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毛主席对出下联,对方汗流浃背

    毛主席的求学历程承载着“建天下者,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在湖南湘乡县东山小学堂,他以“子任”为名,彰显了要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决心。然而,这样的理想并非空谈,而是需要通过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实地考察来实现。

    在他求学的过程中,毛主席早就明确了“建天下必须先知天下”的道理。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状况,他制定了读万卷书、走千里路的“小目标”。1912年,他深入湖南省立图书馆,如同“牛闯与了菜园,拼命地吃”一般,将图书馆的藏书读个遍。这种对知识的饥渴和对世界的好奇心奠定了他卓越领导力的基础。

    在湖南一师的求学时期,毛主席并非止步于课堂。他在自撰的《讲堂录》中写下了“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习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的誓言,为自己树立了崇高的学术目标。这种勇攀知识高峰的决心,成为他后来推动社会变革的精神动力。

    1917年夏天,学校放暑假,同学纷纷回家。而毛主席却选择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千里之行,邀请老同学萧子升一同踏上未知的旅途。他们携带简单的行装,以笔墨、雨伞和几件衣物为伴,开始了一段颇具冒险色彩的漫游生活。通过给商店、大户人家和普通农民题词、写对联换取食宿,他们穿越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地,以诗歌为伴,畅游人间百态。

    在安化县城,毛主席对名流夏默安先生的求教故事展开。夏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曾在前清两湖学院毕业,深得县人推崇。然而,他对游学先生颇显不屑,拒绝了几次的见面请求。毛主席却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地三次上门,直至夏先生略显无奈地给出了一句上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这句上联既是对季节更迭的描绘,又带有对人生沉浮的深刻感悟。

    毛主席在此基础上以“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作为下联,引用了一则晋惠帝司马衷的典故。这个典故中,痴呆的皇帝问及蛤蟆为何叫,是为公还是为私,却无人能解。通过这个巧妙的比喻,毛主席巧妙地点出了夏先生因狂妄而生的无知。这一点让夏先生在看到下联后感到无比尴尬,汗流浃背。

    这番交往不仅仅是一场文学交锋,更是一场对知识和谦逊的深刻思考。夏默安先生在这个过程中被毛主席的睿智所震撼,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最终,夏先生在清醒过来后,不仅热情地款待毛主席,还慷慨相赠银币八元,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和认可。

    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毛主席的睿智、才情和坚持不懈的品质。通过巧妙的对联和历史典故的嵌入,毛主席不仅在文学上占得上风,更在心灵深处触动了夏默安先生对知识和谦逊的领悟。这次旅行不仅让毛主席增长见识,也在无形中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变迁,为他后来的领导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毛泽东时代,为何全国人民都斗志昂扬
  • 下一篇:1966年,毛主席预言中国的“官员阶级”,令人深思!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