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英雄模范 > 正文
学习园地
  • 京剧《奇袭白虎团》主角的原型杨育才的英雄事迹
  • 时间:2022-12-18 17:56:20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2240次
  • 1964年,毛主席看完京剧,悄悄询问肖华:主角现在任什么职务

    毛主席是资深票友,他一生对戏曲特别是京剧情有独钟,每次看戏时他很动感情,看完后还会思考许多问题。

    1964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观看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京剧《奇袭白虎团》,他被戏剧中慷慨激昂的斗志所打动,看完后指着“主角”,悄悄询问一起来看戏的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这个人他还在不在,现在任的什么职务?”

    演出结束后,肖华即刻去了解情况,一个“战斗英雄”的庐山真面目渐渐浮现出水面......

    严伟才的原型——杨育才

    京剧《奇袭白虎团》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等人根据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真实故事,创作出来的一出战争类京剧剧目,深受普罗大众的喜欢。

    这出京剧讲述的故事是:

    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严伟才,在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中,率领侦察班,在朝鲜人民军联络员、以及当地群众的协助下,化装成敌军,直插敌人心脏,策应主力队摧毁“白虎团”团部,最终生擒“白虎团”团长和美国顾问。

    人们总是会被戏剧中主角严伟才的勇敢无畏所打动,而这个主角背后的真实原型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

    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前,杨育才并没有太多的作战经验。1926年出生的他自小在陕西勉县定军山镇的一个贫苦家庭长大,母亲早逝,少时的杨育才靠给地主家做放牛、砍柴、推石磨之类的体力活,来维持生计。

    1948年,父亲病逝,在外面做工的杨育才匆匆忙忙赶回家中,处理父亲的后事,可等待他的除了亲人离世的悲痛消息,还有国民党征兵的保长。

    解放战争期间,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为补充兵力,国民党到处拉壮丁,弄得百姓是天怒人怨,但手无寸铁的百姓们却无力反抗,那一年,杨育才22岁,正值壮年,自然也被征兵的盯上。

    杨育才回到家中,还未来得及做些什么,就被捆去当壮丁,他被带到阎锡山的部队,在一个团部当传令兵,那段在国民党部队的日子是灰暗的,直到解放军的到来,让他重新看到希望。

    1949年3月,杨育才所在的部队战败,杨育才被解放军俘虏,解放军优待俘虏,不仅不会虐待他们,还会给无辜的人们盘缠,放他们回家。杨育才义无反顾地选择加入解放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那时战争还未结束,杨育才就趁着战争间隙,苦练军事技能,他小时候没有机会学些什么,如今在解放军的队伍中,杨育才将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攻读文化课,苦练技能,因为表现优异,积极上进,杨育才在1950年5月顺利加入共产党。

    如果说以前他的生活是贫苦的、绝望的,那么从此刻开始,他的人生充满希望,而且,他还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我国应朝鲜政府的求援,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给敌人沉重一击。

    同年年底,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六十八军二〇三师奉命入朝作战,杨育才是第二〇三师第六〇七团第一营第三连的一名普通战士,他跟随部队,赶赴朝鲜战场。

    真正的“奇袭白虎团”

    初到朝鲜战场时,第六〇七团决定成立一个侦察队,作为先遣部队,负责侦察地理地形、观察敌人动向。杨育才训练表现优秀、身强体壮、机智灵活,被连长破格批准为侦察员。

    到后来,侦察队又扩充为3个排,杨育才在战斗中表现很好,不畏不惧,因此被团部任命为侦察排第一班班长,他总是敢于冲在前面,打探敌人情报,为大部队提供重要情报。

    在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之战中,杨育才更是凭借着只身赴敌营的勇敢缔造一段伟大传奇。

    1953年6月,朝鲜战争已经趋于尾声。在边打边谈的过程中,朝鲜停战谈判终于就战俘问题达成协议,谈判双方也即将签订停战协定。

    但在执行过程中,李承晚集团却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扣留2.7万余名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这其中还包括数十名志愿军,李承晚还宣称:南朝鲜准备单方面继续打下去。

    面对这种形势,彭德怀提出建议:“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再给南朝鲜军一次打击。”得到毛主席的肯定回复:“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极为必要。”

    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的领导经过共同研究,决定在金城前线,发起金城战役,以金城以南地区的南朝鲜军部队为主要攻击目标,狠狠重击李承的南朝鲜军,以确保停战的顺利实施、停战协定的顺利签订。

    第六〇七团是金城战役的攻坚团,他们要面对的敌人是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这支首都师是李承晚集团中的精锐师团,首都师第一团算是李承晚的一支王牌部队,李承晚曾亲自授予这支团一面用彩色丝线绣制而成的“虎头旗”,因此该团也被称为“白虎团”。

    这支“白虎团”配有机甲团的1个营、4个炮兵营、40余辆坦克、140余门火炮,以及大量的纵深炮兵,还有还航空兵、美军参战部队的支援,火力凶猛,防御坚固,要拿下并非易事。

    第二〇三师首长考虑敌我力量,做出指示:

    “第六〇七团派1个侦察班,利用敌军兵种混杂、互相不熟悉、战况混乱的空子,采取化装袭击的手段,直捣敌人心脏,奇袭白虎团团部指挥中枢,以配合主力部队全歼守敌。”

    这意味着,第六〇七团奇袭的成败,将直接影响整个战局,任务不可谓不重,而这项重任就落在侦察班班长杨育才的肩上。

    “白虎团”团旗

    战前做准备时,杨育才提前精挑细选10名优秀的侦察员、再加上2名做翻译工作的朝鲜人民军联络员,13人奇袭小分队创建而成,这支小分队也称为“化袭班”。

    7月13日,志愿军向李承晚军队阵地发起全面进攻,金城战役正式打响。同一时间,杨育才率领化袭班的战士们,在重重炮火的烟火下,深入敌人腹地。

    杨育才个子高高大大,他穿上美军军服,脚蹬大头皮鞋,再戴上美式钢盔,化装成美军顾问,其他人则穿上南朝鲜军队的军装,十余人越靠近敌营,离危险也越来越近。

    白虎团团部位于二青洞西南山谷内,四周全是悬崖峭壁,要到团部,必须经历重重关卡,杨育才内心盘算着,必须得先抓住敌方一个人,问出口令来,才能更快到团部,为大部队争取时间。

    就在“化袭班”行进过程中,思索如何获得口令的杨育才却发现,原本13个人的队伍最后面,却突然多出一个人,来人是谁?目的何在?杨育才立马警惕起来。

    他悄悄走到其中一个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淡年跟前,让他去盘查一下,韩淡年走到队伍最后面,趁那个人不注意,一把夺过手枪,盘问他,这才知道,原来他是南朝鲜军队的一名传令兵,也是个仓皇逃生的逃兵。

    这名逃兵将“化袭班”当成自己人,就糊里糊涂地跟在后面。杨育才在这个逃兵身上看到口令的希望,在他和韩淡年的盘问下,逃兵说出敌军口令,是“古伦姆”“欧巴”(朝鲜语中“云”“雹”的意思)。

    杨育才一行迅速处理完这名逃兵,紧接着行进,走到敌军的第一道岗哨前,有人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韩淡年直接照敌军的口吻,用朝鲜语大骂:“瞎眼啦!老子是护送美国顾问回团部去的,误了事,要你的脑袋!”他的气势吓得守兵一句话也不敢说了,只好赶紧放他们离开。

    等到了第二道岗哨,他们按照逃兵给的口令,顺利通过。

    杨育才很谨慎,在还未到第二道岗哨前,他们在路上遇到两名南朝鲜部队的士兵,他吩咐韩淡年对下口令,确保“古伦姆”“欧巴”这两句口令是正确的,他们才在第二道岗哨时放心使用。

    要接近白虎团团部,必须要通过峭壁中的一个小沟口,有几辆车阻挡了杨育才他们前行的道路,为争取时间,杨育才当即下令:“两人打一辆,趁着敌人混乱,冲过公路,到公路那边的白杨树下集合。”

    解决阻挡车辆的问题后,“化袭班”13人顺利抵达白虎团团部外围,他们借着灯光照明,看到敌军军官们正围着沙盘,研究作战方案,讨论得十分热烈。

    杨育才立即选择将“化袭班”分为四个小组,从四个方向对所谓白虎团团部展开进攻,随着第一声枪声响起,激战迅速开始,子弹、手榴弹、冲锋枪的声音不绝于耳,杨育才冲到敌军阵营,端着冲锋枪就是一顿扫射,最终在大家的合力进攻下,白虎团团部终被击垮。

    缴获的白虎团团旗、钢盔、军服等物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这团部一垮,整个白虎团很快陷入全线崩溃,在第二〇三师政治部文化干事孙戈力后来撰写的文章《单等冲锋号角响,尖刀直插敌胸膛——陪同战斗英雄杨育才作报告》中写道:

    “此战共击毙敌人214人,俘虏敌人19名;缴获白虎团团旗一面,吉普车27 辆、卡车10辆、火炮一门、各种枪支 76 支、各种电台总机11部、步谈机和电话机110部。”

    “化袭班”13人全都安全无虞,惟一人受了轻伤,所有人都得以安全归队。也因为“化袭班”的任务成功,彻底打算李承晚集团白虎团原本的作战计划,配合主力部队实现歼敌,1953年7月27日,志愿军重创南朝鲜军,金城战役效果如期。

    杨育才深入虎穴的英勇行为是令人称赞的,他所在的侦察班特意给他颁发特等功奖旗,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1953年10月,杨育才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同年12月,他又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他是人民心中的伟大英雄,1955年杨育才随第六十八军回国后,还受到领袖毛主席的亲自接见,这对杨育才而言,是一项无可替代的荣誉。

    杨育才(前排左三)与化装袭击班接受奖旗

    毛主席:这人还在不在,任什么职务

    1957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将杨育才“化袭班”的故事改编为京剧《奇袭白虎团》,将杨育才化名为“严伟才”,“奇袭白虎团”的英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也传到领导人的耳中。

    1964年6月,京剧团来到北京演出,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都领导人都来观看京剧表现,《奇袭白虎团》这出戏的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也看了《奇袭白虎团》的演出,毛主席已经听了几十年的京剧,多京剧颇有研究,算是个资深票友了,他大赞表演,称赞这出“奇袭白虎团的表演是“声情并茂”。

    当得知这是根据抗美援朝战场上杨育才的真实故事改编时,毛主席立刻问身边的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这人还在不在,任什么职务?”

    因为肖华也不太了解情况,只好如实回答:“不大清楚。”

    等演出结束的当天夜晚,肖华就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打去电话,询问他:“杨育才在哪儿?”杨得志立即责成部下查询此事。

    从朝鲜班师回国的二〇三师驻军江苏徐州,杨育才就随调防,来到徐州,一直在这里。

    38岁的杨育才平时就带领战士们,在江苏沛县的微山湖畔生产基地边搞生产,边刻苦训练。他并未居功自傲,也没有因为年纪大了而携带训练,不管天气多严寒,他依然会下水,在刺骨的湖水中苦练。

    好在人民没有忘记他,毛主席也没有忘记他,在毛主席的关怀下,1969 年,杨育才升任济南军区原陆军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三师副师长,1975年,他还以中朝友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领代表团出访朝鲜,再度回到当年战斗过的土地上,杨育才心中感慨万千。

    而“化袭班”杨育才等人当年缴获的白虎团团旗,如今正躺在抗美援朝主题展览的文物柜里,向世人诉说着那段英雄的传奇记忆。

    杨育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多年,力争不辜负祖国、毛主席对他的期望。直到1983年,57岁的杨育才才离休,在他坚守多年的济南安度晚年,闲暇时间,他会参加一些爱国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年轻人一代,学会保家卫国,学会为国奉献。

    但他很少在自己的子女们提起当年的英勇事迹,他对孩子们的教育是:“自己的前途自己奔,将来奔得好说明有能力,奔得不好也怨不着别人。”他绝对不允许因为自己的过往功绩,让后代们享受特权。

    晚年杨育才躺在病床上,还对身边人说:“如果祖国需要我杨育才,我没二话再上战场。”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祖国。

    1999年5月26日,杨育才与世长辞。

    许多昔日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友们纷纷赶来,送别这位英雄最后一程。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为他敬献花圈,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为他题写挽联:

    “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史名扬华夏。”

    杨育才逝世后,他的家人整理遗物,发现许多照片,其中还有他与战友们和金日成的合影,而这些属于“战斗英雄”的辉煌,不会为华夏儿女忘记。


  • 上一篇:中国工农红军的好朋友农民领袖陆瑞光烈士简介
  • 下一篇:国共公认的20位抗日名将 以身殉国浩气存,一寸疆土一寸血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