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知识大全 > 历史知识 > 正文
科目辅导
  • 天地会与三合会、袍哥会、哥老会、小刀会、洪门、青帮都有啥关系
  • 时间:2025-09-19 10:48:04        编辑:宗皓        点击量:162次

  • 天地会到底是什么?不是说洪门就是它吗?又说不是?各路传闻有劲爆的,有温吞的,哪种靠谱,谁有时间全信完?网上掰扯得热闹,可历史流传的黑话,没几个读通透。学界也说,各版本之间互相搓揉,真真假假。扯上南少林五祖,康熙征吐,火烧庵堂,洪英禅师,陈近南,总舵,五人诗,红花会,好家伙,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多!到底这些人物,真有吗?

    从洪门内部流传来看,“南少林五祖”是天地会老祖。洪英禅师,不少人怀疑就是历史上的殷洪盛。康熙“火烧南少林”——你说是卧底还是清廷狠手?只有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五人逃出,广收门徒,一跪天地,指天地立誓反清复明。流放到台湾,陈近南成了总舵主。五人分五省,各自开堂立舵。出诗为号,兄弟相聚有机。情节好像近乎神话,不也恰是江湖传说的底子? 有意思的是,民间对“天地会舵口”又说得很细。蔡德忠负责福建、台湾,成了凤凰郡主;方大洪主广东、广西,“金兰郡”后来变三合会。胡德帝去了四川云南,莲章郡成了袍哥会;马超兴去了两湖贵州,锦厢郡先哥老会后变化又复杂。李式开江浙山东,是小刀会的前身。这么分支广,套路也深。历史信息和民间传说很难一刀切出真假。有的人说三合会青帮其实一脉相承,另一些则觉得水火不容。你说这黑话到底是掩饰,还是组织本身演进?

    细琢磨下来,很多人觉得天地会和洪门简直绑在一块。可查阅资料,多位历史学者都说,没那么简单。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确实弄了个排清复明的地下组织叫洪门,但“南少林五祖”是不是洪门开山祖师,其实不靠谱。洪英禅师和陈近南,这两个人倒是有史可查——殷洪盛是明末史可法幕僚,抵清失败后换名做停泊禅师,有掩饰身份的嫌疑。他收留的五将大多是战乱中的亡命之徒,后来跟着郑成功走洪门路线。身份层层叠叠,历史跟民间版本里就越搅越明。 可更逗的是,“天地会”又变成“洪门”的一个分支,以方便社团活动。称“洪门五祖”,其实是南明顽抗清廷时的史可法幕僚和郑成功旧部。等到后来,为了黑话不外泄,才订下藏诗为暗号。陈近南是否就是郑成功左右手陈永华?有人说是同一人,有材料认为压根不同。细节太碎,说得头头是道,也分不清是不是官方史话。陈近南最终被小说、传说推得神乎其神,《鹿鼎记》中形象甚至成为江湖界的总舵主。这种混杂现象,你说是糊涂还是有意为之?

    到了清乾隆年间,天地会已被官方打击得厉害。林爽文领导民变,失败后,天地会反而中心移回大陆,开枝散叶。活跃的洪门,青帮,白莲教三足鼎立。坊间还有口号暗语:“青叶红花白莲藕”,说的是三大反清主力。实际上,三者之间关系复杂,有时联手,有时各自为政。谁与谁同盟,说不清,道不明。野史说青帮最初是翁德惠、钱德正、潘德林三水手创立,他们靠水运搞情报,漕运一通抢劫。揭皇榜是假,拉帮派是真,后面青帮马仔遍布江淮海河。这个脉络和天地会关系时近时远,有时甚至互踢。

    到了雍正时期,漕帮与官方斗智斗勇,青帮高喊“替天行道”,自封罗祖,混淆身份,甚至有鲤鱼跳龙的帮规,洪青分家的黑话紧咬着不松口。“先清后洪,鲤鱼跳龙;先洪后清,剥皮抽筋”,这帮规其实也是控制下属流失防止被对家挖脚。互相斗狠,其实谁都不靠谁。洪门怕青帮势力大,青帮假装听朝廷,实际上二者间摩擦不断。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是青帮骨干,可人人又求自保,见好就收。这些帮派的现实运行模式和早年天地会传说完全不是一码事。你要说是民族大义,更多其实是身家性命和利益捆绑。有多少人真的在意反清复明?想想也未必。 洪门、天地会、青帮这些名字,在各大影视、网络小说中被解构得光怪陆离。各种归属和分支越来越杂。历史学者往往苦恼:真实材料太碎,各家黑话说法又未必可靠。官方档案有失真,帮会自述有美化。要说唯一统一的脉络,就是这些组织多在社会动乱、家国危亡时闪亮登场。民间力量,始终能在大政治缝隙里找自保方法。对于他们来说,保兄弟远比保正义重要,掩护身份比讲奉公守法更实用。如果真问江湖谁主沉浮,还不是各路生存压力叠加后的产物,所以别全把他们往民族大义上扯。

    现实中,青帮和洪门的边界又没那么鲜明。比如上海滩黄金荣一面青帮大佬,一面和洪门兄弟称兄道弟,后台硬,江湖更硬。谁说只有黑社会属性?清廷打不过的时候,民间组织力救中原。可一旦时势好转,这些社团又变身利益集团。说是反清复明,其实居多为图财避祸。洪门晚清时期转型侨界组织,青帮成了地下经济圈。各帮派暗语,甚至成了流行口头禅。你真能搞明白哪里是正牌洪门,哪里是青帮外号?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历史节点上洪门、天地会确实在一些风潮、抗清斗争中发挥了作用。比如林爽文、黄埔军校时期,洪门、青帮成员参与一线斗争。但要说洪门集团对民族、国家全靠担纲,也过分拔高。很多时候,他们既是反抗者,也是体制的妥协者。帮规、暗号、黑话看着神秘,背后常是实际利益。很多江湖暗语流传到现在,早就没人理会本意。青帮、洪门这几个字号,到了民国、到港澳,又翻出新一套说辞。你要说都是江湖传承,不如说社会适应力罢了。

    不少文史爱好者讨论到底洪门和天地会有血缘关系还是文化碰撞。其实,两者交错发展,各自吸收新成员,一线城市帮主互通有无,乡野社团旧习也常进化迭代。这种打破边界的现象才是中国民间组织的本质。你说是反清复明也好,是自保互助也罢,组织本身就是社会生态演化的暂时产物。所以几弃几舍,谁能说得死死的是非? 其实,天地会五舵分立,从福建台湾到江浙山东,不只是地理划分,更是一种组织模式。明清时代,动乱频发,民间社团其实是自组织网络,流通性很高,帮派转换常见。洪门、青帮、白莲教之争,既有理念差异,更有实际利益分割。谁是老大,谁管分舵,往往靠实力和时势而非黑话传说决定。各路兄弟互相拉拢,但也互相揭短。社会压力一变,组织也就变了。

    说来,洪门与天地会的暗号、黑话传承到近代实际上已很简化。社团更多是以身份认同、防外侵为第一要义。帮名、帮规、堂口的流变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民间组织的分散性。不是一家一姓,反而重在权宜合作。 当然,洪门、青帮这些帮派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反清复明,也支撑了近现代社会变迁。可同时,他们的实际行动和理念常常不能保持一致。民间历史就是这样,表面统一,实际杂糅。洪门天地会的传奇故事都是复杂社会现实的一种折射。很多节点上,他们反清复明的旗帜盛行,可背后可能是新的利益分配、社会自助。

    最终,天地会、洪门、青帮、白莲教这些组织,塑造了中国社会独特的民间网格。历史传承错综复杂,短期目标鲜明,长期演化多变。他们之间关系,既有主次也有模糊,也许能讲清也许讲不清,永远留下一段段江湖余音。 这些组织说得清吗?反正江湖总归还在流动,哪个更重要,还不是各自自己说了算。


  • 上一篇: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火攻战役,第一个成功复国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中国教育部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