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知识大全 > 高中教育 > 正文
科目辅导
  • 2018高考备考: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必修四)
  • 时间:2019-01-30 17:24:27        编辑:xinzhengjiaoyu        点击量:4183次
  • 《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
    (5)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
    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拿来主义》
    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7.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13.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4.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下车:官吏初到任。
    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6.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 上一篇:2018高考备考: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必修三)
  • 下一篇:2018高考备考: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必修五)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