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知识大全 > 大学教育 > 正文
科目辅导
  • “三无人员”比尔盖茨为何能成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
  • 时间:2019-01-30 18:05:14        编辑:xinzhengjiaoyu        点击量:3220次
  •  这次比尔·盖茨是以泰拉能源董事长的身份当选外籍院士,而泰拉能源则致力第四代核能技术行波堆。现在,盖茨正在实现他的第三个梦想。

    \

    ▲比尔·盖茨。图/新华社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官网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名单,这次共新增院士67人,外籍院士18人。

    在新当选的外籍院士中,有一位对国人来说堪称如雷贯耳,那就是微软的创造者比尔·盖茨。尽管其名字排在外籍院士之末,但受关注度恐怕要居所有外籍院士之首。

    选比尔·盖茨当院士是“不拘一格选人才”

    比尔·盖茨的当选,最令人意想不到之处就是,这样一个“三无人员”,为何能登堂入室,进入中国技术学界的最高殿堂?

    现在盖茨的“三无”,则是无大学学历、无学士学位、无博士学位。当然,他还有半个博士学位。他获得的哈佛母校的法学博士学位只是荣誉学位,还有中国的清华大学也曾授予其名誉博士学位,但这也不意味着他有正儿八经的博士学位。

    不过,比尔·盖茨能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体现的还是——唯才是举,以成就服人。

    \

    ▲图/新华社

    尽管“两院”评选院士时也曾受到过质疑,但在比尔·盖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事上,还真没有太多异议,对照他的“三无身份”,这倒是显现了其“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一面。

    比尔·盖茨当选院士要经过哪些程序?

    问题来了:为什么比尔·盖茨能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程序上看,不同于国内院士增选有两个推荐(提名)办法——院士(包括院士组成的特别提名小组)和有关学术团体提名,外籍院士只能是由工程院院士提名候选人(每位院士最多可提名2位)。获得不少于5位院士提名的候选人,才能成为有效候选人。比尔·盖茨应该也是被院士提名。

    外籍院士的评审材料(包括全部有效候选人的《提名书》、《简表》等),要印发本院全体院士审阅、征求意见。工程院主席团会议在听取候选人提名和征求意见的情况汇报、各学部常委会对候选人的排序意见及提名人代表对候选人情况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经过民主讨论,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提交全体院士会议选举的正式候选人名单。

    \

    ▲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图/新华社

    选举外籍院士由全体院士会议实行等额、无记名投票。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不少于应投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选举有效;获得赞同票超过或达到投票院士人数三分之二者当选。所以说,比尔盖茨当选院士,是经过了多重缜密的程序的。

    比尔·盖茨当选院士也是完全“够格”的

    从标准上看,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的评选标准是,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或在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

    同时,提名外籍院士,不按学部定名额,主要依据候选人所具备的条件。在符合规定条件下,适当注意学科、专业、国别等分布情况。

    以比尔·盖茨的条件来看,“天下谁人不识君”,固然是选他为外籍院士的“第一印象分”,但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从技术水平和良好声誉这两者来看,罕有人能出盖茨之右。

    \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图/视觉中国

    比尔·盖茨自称有三个理想,一是让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都用上Windows系统;二是消灭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医疗机会;三是让穷人用上清洁、经济的电,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

    这次比尔·盖茨是以泰拉能源董事长的身份当选外籍院士,而泰拉能源则致力第四代核能技术行波堆。现在,盖茨正在实现他的第三个梦想。

    \

    ▲美国泰拉能源公司,是比尔·盖茨参与创办的一家核能公司,主要致力于核能的开发。图为泰拉能源公司官网截图。

    毋庸多言,比尔·盖茨的技术成就和声誉,完全足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也值得被授予更多更高的荣誉。2005年,他就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荣誉爵士勋章,以表彰他与妻子梅琳达为消除英联邦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等做出的努力。

    比尔·盖茨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对双方都是一次“对的选择”。当然,我们也希望,比尔·盖茨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身份,能对中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上一篇:中国教育危机思考:国内高校99%就业率100%造假已成公开秘密
  • 下一篇:两名诺贝尔奖得主将拿到中国“绿卡”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