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知识大全 > 大学教育 > 正文
科目辅导
  • 稷下学宫 - 战国时期高等学府
  • 时间:2019-11-19 02:09:31        编辑:chen_2016        点击量:4163次
  •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已亡佚。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由于不少人是善于把学术和政治结合起来游说当权者的能手,故在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之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稷下学宫的存在,曾为当时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孟轲)、淳于髡、邹子(邹衍)、田骈、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接子、季真、涓子(环渊)、彭蒙、尹文子(尹文)、田巴、儿说、鲁连子(鲁仲连)、驺子(驺奭)、荀子(荀况)等。

    尤其是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更为可贵的是,当时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列传》),"不任职而论国事"(《盐铁论·论儒》)。因此,稷下学宫是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它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官办的政治顾问团体。

    稷下学宫的学术博大精深,包含了当时各家各派的思想。就儒学而言,曾在稷下学宫中有影响的儒家学者,有孟子。《盐铁论·论儒》中记:"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论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干有余人。"现代学者钱穆认为这段史料不可靠,孟子不是"稷下先生"(参见钱穆《先秦诸于系年·孟子不列稷下考》) ,但有不少学者不同意钱穆的观点。不管孟子是否稷下先生,可以确定的是,孟子长期居齐,他的思想颇受稷下学者的影响,如孟子关于"养浩然之气"的思想,就有学者认为是受稷下先生宋钘、尹文"气论"的影响 (参见郭沫若《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批判》、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等)。

    荀子,则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个大师,而荀子则是承袭稷下道家的。关于他的学派有黄老与儒家的说法,而宋儒也因为其过重的黄老色彩而对其评价不高。荀子曾三出三进于稷下,历时数十载,并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的工作,形成为有别于邹鲁儒学的学说。稷下荀子远离了孔孟的传统而带有浓厚的黄老色彩。正由于此,所以历代儒者才那样冷遇荀子,把他排除于儒家道统之外,甚至说他"才高学陋","不见圣贤"(程颐)。就连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苏轼也说他"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 "(《荀卿论》)。所谓"异说"即指荀子背离了孔孟儒学的真传而走入异端他途;所谓"高论"即指他本于黄老帝王之术,融会礼法,创立自己的新学派。


  • 上一篇:大学教学须知:MPEG(动态图像专家组)
  • 下一篇:《高等教育学》主编潘懋元简介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