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时间:2019-01-30 18:18:00 编辑:xinzhengjiaoyu 点击量:3974次
7月14日,清华大学举行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回应“钱学森之问”,清华大学学堂物理班2009年9月正式实施。
7月14日,清华大学举行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出席庆典并抛出了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的问题,希望引发更多人的思考。
杨振宁说:“第一,是否有这样的现象?为何存在这样的现象;第二,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三,这个问题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杨振宁曾参与基础科学班、学堂物理班工作,2004年秋季学期,杨振宁为物理系大一新生授课,每周4学时,并安排亲自答疑时间。(编者注:后来因与翁帆结婚,媒体天天去采访捣乱,被迫停止,无法上课,太可惜了。这些媒体就没有想想一个老人是否需要照料?翁帆是不是在帮助国家照顾杨振宁的生活起居?)
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王亚愚透露,2018年学堂物理班将有新变化,更名为“叶企孙班”。(编者注:换汤不换药,没用!)
他向澎湃新闻介绍:“叶企孙班将有两个变化,第一,改变以往大一一年预备班的方式,希望从选拔阶段就能将全国最好的高中生招入叶企孙班。第二,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到叶企孙班的学生培养、师资聘用方面。”
据介绍,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创建于1998年,2008级进入学堂计划。基础科学班毕业生中继续深造的人数比例稳定在90%左右,目前已有5名同学获得美国Sloan奖。10年中已有7届共154位同学从学堂物理班毕业。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表示:“清华大学坚持‘三位一体’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努力增强培养方向的多样化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只有根基扎实,才能有原始创新,有引领世界的成果”。
清华大学数理大类首席教授、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对基础科学班做了更为详细的介绍。他指出,基础科学班始终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办学方针,其人才培育特色主要体现在“强化数理基础、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学生拥有多次选择自由、配备雄厚师资力量”四个方面。
目前,基础科学班9班的55名毕业生中,有17人在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一流机构中任教职。学堂班则“继承了基础科学班的育人特色,但更加重视学生对物理基础研究的兴趣与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朱邦芬教授如是说。
目前,基科班和学堂物理班已成为清华物理系学术声誉的一张“名片”。
7月15日-21日,清华大学物理系还将举办斯隆论坛、交叉学科论坛、物理论坛、数学论坛、计算机论坛、天文论坛和行业论坛等校友活动,近70位基础科学班和学堂物理班校友返校,和参会人员分享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
心正评论:中国自从教育实行产业化,也就商业化了。教书育人变成了一个产业,很可悲啊!
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现在是不是要改成:“师者,赚钱养家,行业攀比之故,择机发学生财者也……”呢?
中国现在各个研究领域的领袖人物,多数是毛主席时代留洋归来的科学家。这些人都老了,中国的教育再不改变,再过20年,北大清华也培养不出世界级别的尖端人才!这也是我为何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的原因之一。不仅仅是鼓励过不了本科线想上本科的考生,更希望过本科线的考生直接出国留学,接受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学成回国,参加国家建设,为祖国服务。每年全中国的高材生进了北大清华,恢复高考40年了,这两个学校培养出多少世界级别的顶尖科学家呢?我看基本是人才浪费,跟进了哈佛、牛津是大不一样的!(本人是共产党员,十分爱国,绝无崇洋媚外之心!我教这么多专业,我的学生都晓得我经常在课堂除了课本知识,还要灌输做人道理和爱国常识)
出国留学还有一个好处:除了学习一门语言,还要学习另外一个专业,等于在国内双学位!
中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但是,在很多高尖端科研领域,中国离着世界顶级还差不少!跟男足一样,投资不少,见效很差。目前的教育模式无法培养出一流高材生,出国留学会见到很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