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国学文化 > 历代诗词 > 正文
国学文化
  • 不学寒山落韵诗 什么是落韵
  • 时间:2022-01-12 14:27:38        编辑:宗皓        点击量:1761次
  •       前言
          落韵,有两种意思,一种就是诗人作诗时押韵,一种是押韵错误。宋朝释绍昙作诗《赠净书状》:

                                                   不学寒山落韵诗,翻身来透祖师机。

                                                   碓头舂出非台镜,错受黄梅半夜衣。

          所谓的落韵诗,就是押韵出现错误的诗。那么寒山落韵诗,是指寒山和尚做的诗落韵了吗?
           一、落韵就是押韵
          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三三,《寄查德尹编修书》云:蒙昔闻吾友富平李天生之论矣,少陵自许"晚节渐於诗律细",曷言乎"细"?凡五、七言近体,唐贤【落韵】於一纽者不连用,夫人而然。至於一、三、五、七句用仄字,上、去、入三声,少陵必隔别用之,莫有叠者,他人不尔也。
          这里说的“落韵”,即押韵的意思。这一段话说,杜甫作诗的时候,押韵很注意,不会用声母相同的韵脚。韵母相同是同韵,声母还相同,就是同音字了。例如上一句押鱼,下一句避免押渔。这种押韵,我们一般称之为叫做连韵。
          有人说杜甫的《堂成》后两句连韵: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嘲,【唐韻】【集韻】都是:鋤交切,音鄛;嘲,【唐韻】【集韻】:陟交切,音䞴。两个字在唐朝,声母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锄,一个是陟。类似于ch与zh的区别。另外,律诗白脚用仄声字,一定会上、去、入隔开使用。 例如叶、宅都是入声,中间隔了一个子,是上声。
           好了,上面说的落韵,就是押韵。不过,落韵常用的说法,是指押错了韵。
           二、落韵诗
           宋朝魏庆之《诗人玉屑》中提到“古今诗用韵”的区别:谓字有通作他声押韵者,泛引诗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宽夫诗话》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侧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押韵,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
           大意是,秦汉以前的人作诗,没有文字上的太多研究和拘束,没有反切之法,字音难以标识,没有四声,自然也没有平仄的要求。南北朝齐梁以后,作诗受到四声(平上去入,即平仄)的拘束。同时,对于字音也有了归类。特别是有了韵书区别韵部以后,作律诗,就不能随便押韵了。不按照韵部分类押韵,就是落韵之诗。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中,记载不受重用的李如实作了两首落韵诗,表达心中的不满。第一首把自己比作老牛:
                                                              路傍伤羸牛,羸牛身已老。
                                                              两眼不能开,四蹄行欲倒。
                                                              牛曾少壮时,岁岁耕田早。
                                                              耕却春秋田,驾车长安道。
                                                              今日领头穿,无人饲水草。
                                                              喘也不能喘,问也没人【问】。 
            最后一个字的韵脚是:问,明显和前面的老、倒、草等不押韵。
            另一首,把自己比作秋天的扇子:
                                                               炎蒸不可度,执尔生凉风。
                                                               在物诚非器,于人还有功。
                                                               殷勤九夏内,寂寞三秋中,
                                                               想君应有语,弃我如秋【扇】。
            最后一个字是:扇,明显也和前面三句不押韵。
            这是很明显的落韵诗。但是还有很多落韵诗,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好分辨,即寒山落韵诗。
            三、寒山诗
            寒山是唐朝的和尚,不知道他的人,也知道姑苏城外寒山寺这句诗。寒山本人也是一个诗僧。但是,不学寒山落韵诗,是指寒山作诗经常押错韵吗?寒山有不少浅显通俗,多用俚语村言的诗作,他对于自己这些风格的作品评价说:

                                                               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

                                                               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

                                                               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

                                                               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

                                                               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

                                                               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

                                                               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王秀才笑话我的诗错误太多,说我不懂蜂腰、鹤膝这些诗病,也不懂平仄(侧,即仄)押韵的规则,用语也不讲究。可是我却笑话你的诗,像瞎子咏太阳。我不会去迁就声韵格律,如果遇到懂我的明眼人,我的诗作一定会传遍天下。其实,寒山传下来的诗,并非都是上面所说的白话诗,不符合格律诗的诗。他也有不少优秀的格律诗。例如下面这首,就完全符合五律的标准: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四、寒山落韵诗
           寒山落韵诗,还有另外一种解读。我们先看看宋朝惠洪《冷斋夜话》记载的这个故事:昔李师中作送唐介谪官诗曰: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并游英俊颜何厚,已死奸谀骨尚寒」云云。已而,闻介赴月首上官,乃大悔,以书索其诗。唐公笑曰:「吾正不用此无对属落韵诗。」
           唐介被说李师中赠给自己的诗是落韵诗,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寒、山是不同的韵部,因此这就是一首寒山落韵诗。李师中《送唐介》全诗为:

                                                     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难:十四寒】 不押韵

                                                     去国一舟轻似叶,高名千古重於山。【山:十五删】 押韵

                                                     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寒:十四寒】 不押韵

                                                     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还:十五删】 押韵

           寒、山,分别属于两个韵部,这两个韵部属于邻韵,只能在第一句用邻韵,其他四句是不能通押的。类似的故事还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记载:裴庆余,咸通末佐北门李公淮南幕,尝游江,舟子刺船,误为竹篙溅水湿近座之衣,公为之色变。庆余遽请彩笺纪一绝曰:

                                                      满额鹅黄金缕衣,翠翘浮动玉钗垂。

                                                      従教水溅罗衣湿,知道巫山行雨归。

    公览之极欢,命讴者传之矣。苕溪渔隐胡仔则指出裴庆余的这首诗,也把邻韵通押了,属于落韵:“裴虔余云:‘满额鹅黄金缕衣,翠翘浮动玉钗垂,从教水溅罗襦湿,疑是巫山行雨归。’《广韵》、《集韵》、《韵略》垂与归皆不同韵,此诗为落韵矣。这首是垂归落韵诗了。
          律诗不允许邻韵通押。要求如此严格,除了文学上的追求,主要是唐朝开始诗赋取士。科举中的律诗和律赋,都要按照韵书的韵部来押韵,都不能落韵。
          结束语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过,律诗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到:唐人有嫌韵、兼韵之法。嫌韵即出韵也。兼韵亦名干韵,谓兼取通用韵中一二字也。 寒与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这些都是把律诗的押韵,放宽到邻韵可以通押。严格来说,这些都是落韵诗。在古代科举中,诗赋的创作都不能落韵,否则会影响到最后的录取。
          不过,也有一个特殊的例子,《宋史 列传第四十一》记载宋朝的李迪科举时“以赋落韵”,但主考官惜才,还是录取了他。 后来他两度官至宰相,也算是科举中的一个传奇。
  • 上一篇:移居二首 [ 魏晋 ] 陶渊明
  • 下一篇:古诗词中的五平五仄体和垒韵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