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国学文化 > 历代诗词 > 正文
国学文化
  • 欣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时的基础律诗知识
  • 时间:2022-01-26 14:12:54        编辑:宗皓        点击量:1386次
  •        前言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比较特殊的五言律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初建于南朝齐梁时期。因为寺庙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欣赏这首诗,需要这首诗创作上的几个特点,又有助于了解唐人的五律。
             一、半拗句
           律诗必须使用律句,即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式。律句有四种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其中有些字平仄均可,例如这些句式记作: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也有所谓的拗句,出现拗句以后,有的需要救拗,有的不需要救拗。例如万籁此都寂,属于可救可不救的半拗句:仄仄仄平仄,这是仄仄平平仄的变格。半拗句如果救的话,就是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一定选择平声:中平平仄平(但余【钟】磬音)。
             二、何谓偷春格
           常见的五律,中间二联必须对仗,但是也有首联对仗,中间有一联不对仗的现象。例如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首联对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颈联也对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但是颔联不对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种对仗的方式,又如梅花在春天来临前开放,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偷春格。
          三、何谓三仄尾
          中平平仄仄,有一种句式变格被称为三仄尾:平平仄仄仄。
          这首五律中,有两处三仄尾:
          清晨入古寺, 平平仄仄仄。
          山光悦鸟性,平平仄仄仄。
          三仄尾是律句经常使用的变格,不属于出律。清咸、同年间诗人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提到三仄尾时说:“唯上句三字拗仄为‘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首二连平亦无夹平之病。康熙己未进士赵执信也在《声调谱》也讲到: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三仄尾在初盛中晚唐律诗中,都很常见。例如王勃《秋日别薛升华》:无论去与住;杜甫《初月》:微升古塞外;刘禹锡的《岁夜咏怀》:弥年不得意;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惆怅无因见范蠡。
          甚至在试贴诗中,也允许出现三仄尾。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徐牧,《省试临渊羡鱼》中:惭无下钓处。盛唐时诗人敬括《省试七月流火》:前庭一叶下。
          四、押韵的今古不同
          古诗的押韵,与今天发音不同。唐朝诗人押韵,大多使用官方认可的唐韵。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孙愐根据隋朝的《切韵》编著195部《唐韵》。宋朝时,官方根据《唐韵》改编了206个韵部的《广韵》、《集韵》。后来《平水韵》把唐韵、广韵、集韵中可以通押的邻韵合并起来,改为今天普遍使用的106部。
          《题破山寺后禅院》使用的是【侵】部:林、深、心、音。这个韵部与十一真(合并了唐宋韵谆、臻两部)、十二文(欣)、十三元(合并了 魂、痕两部)是不可以通押的。
          唐宋诗,基本符合平水韵,我们欣赏唐诗,可以比照平水韵来辨别唐诗的押韵。从押韵的规则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押韵是非常严格的,在科举考试中,押错韵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五、版本的不同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流传到今天,出现了很多版本,每一种版本都有个别字有所不同。其中颔联常见版本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但是很多古籍中写作:竹径通幽处。例如宋朝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中转《洪驹父诗话》:欧公又爱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建作数语,竟不能得,以为恨。宋朝范成大《吴郡志》中,也写作【竹】径通幽处。
           第二句也有“初日曜【照、朗】高林”几种。尾联,亦有“万籁此都(俱)寂,但(惟)余钟磬音”的不同。版本不同,大部分是因为传抄刻印时有误,也有一些作品,诗人自己进行过修改因此会留下不同版本。
           读曾季狸《艇斋诗话》,看到关于吕本中一首诗两个版本的故事:东莱《济阴寄故人》〔柳絮飞时与君别〕有两本者:东莱少时作,后失其本,在 临川,因与学徒举此诗,亡之,遂用前四句及结尾两句补成一篇;已而得旧诗,遂两 存之。〔落花寂寂长安路〕者是旧诗,〔千书百书要相就〕者是追作。东莱先生(吕本中)年轻时作了一首《济阴寄故人》,可是后来原作遗失了,自己只记得前四句和后两句,于是当作填空题,自己又新补上了几句。后来原作又找到了,于是这首诗出现了两个版本。
           至于《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么多版本属于哪个原因,后人就很难知道了。
           结束语
           常建是王昌龄同榜的进士,二人在开元十五年(727年)金榜题名。 在初唐和盛唐的初期,很多人作律诗,都没有后来中唐晚唐那么标准。例如李白、孟浩然喜欢作一些通篇不对仗的五律,崔颢那首有争议的《黄鹤楼》一半古体一半近体。常建的五言律,也经常有这种现象,例如《宿王昌龄隐居》、《送李大都护》、《潭州留别》中有三平调:隐处唯孤云、碛里多愁阴、山月清猿吟。《送陆擢》第三句是古体:南山高松树。
           在常建流传下来的几首五律中,相对来说《题破山寺后禅院》还算是比较守规矩的。
  • 上一篇:古诗词中的五平五仄体和垒韵
  • 下一篇:【北宋诗人】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