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国学文化 > 论孟老庄 > 正文
国学文化
  • 【每日国学】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
  • 时间:2022-01-18 12:08:46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2836次
  • 【注释】

    ①杞:国名,杞君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的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其后迁移。

    ②征:证明、验证。

    ③宋:国名,宋君是商汤的后代,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④文:典籍。献:指贤人。

    【翻译】

    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这是杞、宋两国的历史资料和知礼人才不足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懂礼的人才,我就可以验证这两代的礼了。”

    【解读】

    实事求是

    这一章讲的是孔子对“礼”的发展史的研究。孔子虽然熟知各朝的礼法,但由于不能通过杞、宋两国现存的典籍以及贤人验证,便对古礼秉持保留的态度,不敢妄言。孔子的这种治学态度,也为后世之人树立了实事求是的典范。这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有根有据,尤其是做学问。

    孔子尊礼好礼,曾对夏商礼乐文化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礼乐制度早在夏商两朝就已形成了,周朝的礼制就是在这两朝的基础之上整理出来的,而且还要更加完善一些。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前文做出“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的判断了。但是,判断毕竟是判断,也需要有力的事实根据作为依靠,否则只是一种假说推断而已。孔子本想通过古时的典籍验证自己的研究,可是,由于时代久远,能够证明古礼的文献都已不复存在了,这令其痛心不已。

    面对这种现状,夫子虽然有些失落,但他却坦诚地告诉别人,即便自己知道许多以前的礼制,但是在没有得到验证的情况下,它们是很难成立的,更不要说服众了。也就是说,无法得到证明的推断,只能是推断。凡事都要有证据证明才能成立,没有根据的事情即便做得再好,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对于我们来说,无论做何学问,都应养成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找到真理的所在。倘若传统与现实发生了冲突,我们的思想与世界的潮流出现了偏差,我们是接受还是否定呢?对此,孔子给了我们一个很明智的答案,两者都不选,应该持存疑的态度。思想不能仅停留于掌握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意义,还要学会通过这一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的精髓。

    …………………………………………………………………………………………………………………………………………

    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说:“第一场考语文,语文考不及格,其它就不用考了。”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你的语文不及格,其它各科考了也没用,或者说,其它各科考得再好,也不会录取你!

    我们知道,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以数学家的视角来看语文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让学生学好语文。一个学生如果语文不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为他不能把他的研究成果表达出来,获得社会认可。中国科技大学就有一个决定,博士生不在媒体上发表一篇中文文章,是不能毕业的。苏步青曾是复旦大学的校长、名誉校长,他说过,语文不好,复旦大学是不予录取的。所以名牌重点院校对于语文不好的学生是不予录取的!

    语文是基础学科的基础,语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你其它各科学习的好坏。你不明白“提高了”与“提高到”的区别,数学题你就做不对;你不明白“到了北京”与“到过北京”的区别,你也不会译出正确的英文,更遑论政治论述题了。

    所以,一定要重视语文,学好语文!



  • 上一篇:【论孟老庄】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下一篇:【每日国学】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