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约:约束,拘谨。
【翻译】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样的事比较少。”
【解读】懂得自我约束的人少犯错误
所谓约者束也,内束其心,外束其身。身上的毛病过失就好比树干、树枝和树叶,而心上的毛病过失则是树根。出了问题从身上改,能够改正某一个问题,却不能改正一类问题。只有从心上改,彻底转变了心中的念头,才能杜绝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
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换做现代的话讲,就是自律。孔子认为,普通人决心身体力行,实践圣贤之道,虽然行动上能够坚持,心中却仍然有所放纵,导致行为也会出现偏差。如果能收敛自己的心绪,约束自己的思想,每件事都从念头开始严守规矩,怎么会出现差失呢。在身心上做到省约,不做放逸之事、非礼之事,就不会败坏道德而失去志向;在用度上做到省约,不做奢侈无益之事,就不会劳神伤财,所以过失自然会减少。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临漳(今河北临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9岁时就做了州主簿,18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突出,很有声望。他之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据说他在做尚书郎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雅号—“清郎”。当然,“清郎”也有为难的时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察地主官吏途经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领了。白绸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话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
比起袁聿修来,唐朝皇帝唐文宗就没这么明智了。
唐朝唐文宗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随后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按照郭宁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派他到邮宁去当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没什么好争议的,可是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所谓约者束也,内束其心,外束其身。身上的毛病过失就好比树干、树枝和树叶,而心上的毛病过失则是树根。出了问题从身上改,能够改正某一个问题,却不能改正一类问题。只有从心上改,彻底转变了心中的念头,才能杜绝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
我们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四三二一”工程及优秀传统文化志愿者教培建设体系,与全国各大城市,各大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无缝对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用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带动一个城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说:“第一场考语文,语文考不及格,其它就不用考了。”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你的语文不及格,其它各科考了也没用,或者说,其它各科考得再好,也不会录取你!
我们知道,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以数学家的视角来看语文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让学生学好语文。一个学生如果语文不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为他不能把他的研究成果表达出来,获得社会认可。中国科技大学就有一个决定,博士生不在媒体上发表一篇中文文章,是不能毕业的。苏步青曾是复旦大学的校长、名誉校长,他说过,语文不好,复旦大学是不予录取的。所以名牌重点院校对于语文不好的学生是不予录取的!
语文是基础学科的基础,语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你其它各科学习的好坏。你不明白“提高了”与“提高到”的区别,数学题你就做不对;你不明白“到了北京”与“到过北京”的区别,你也不会译出正确的英文,更遑论政治论述题了。
所以,一定要重视语文,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