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明朝时期,杜甫诗词的研究专家胡应麟,曾把《登高》评为“古今七律第一”;他这样评价道:“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篇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为什么胡应麟给予杜甫《登高》这首诗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原文吧!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就是杜甫《登高》的写作内容,是他在夔州期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不难看出,这是一首对仗工整、押韵严谨的格律诗,在唐朝诗歌的繁荣时期,格律诗真正成熟起来,还要首推杜甫的功劳,而这首《登高》诗,正是杜甫格律诗的典型代表之作。
诗的首联,诗人描写的是夔州的自然景观。夔州在古代属于四川管辖的一个地方,自古就以猿猴众多而闻名于世。在一个秋日多风的日子里,杜甫登临到高处观看四周的景色,只见猿猴长啸,飞鸟盘旋,“猿啸哀”和“鸟飞回”形成工整的对仗,字字精炼,读来特别富有节奏感。
诗的颈联和尾联,也充满了诗人充沛的情感波涛。一个“秋”字,给人一种悲凉的人生体验;而“独登台”和“常作客”两句,则体现出诗人漂泊不定的浪迹生涯;特别是“悲秋”和“百年”两个词语,更加衬托出了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苦处境;此时的诗人年老多病,白发苍苍,即使是借酒浇愁,也无法排遣诗人内心悲凉的味道,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统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发内心悲苦的情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堪称千古佳作,后人再也难以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