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成为贾府的家奴,这样的身份是如此的顺理成章,面对如此的命运,鸳鸯没得选。或许是上天怜悯鸳鸯,鸳鸯与其他家奴又有不同,只因她一直在贾府老祖宗贾母身边伺候,由于鸳鸯善解人意,深得老祖宗的喜爱与信任,成为了为贾母“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心腹之人。鸳鸯虽然是贾府家奴,却也是贾府最有地位的丫鬟。
鸳鸯到贾琏处,贾琏可是要笑脸相迎的,并且一口一句“姐姐”叫着,甚至还要说鸳鸯的来访是“贵脚踏贱地”。贾琏暂且不提,单说王熙凤吧,她可是管家奶奶,对鸳鸯也是姐妹相称。螃蟹宴上,鸳鸯见王熙凤到丫鬟席蹭吃,当即笑嘻嘻的说王熙凤是“没脸”,甚至还用腥手抹王熙凤的脸,王熙凤也不恼,反而连连向鸳鸯告饶,“好姐姐,饶了我吧。”还有一次,在王熙凤生日宴上,鸳鸯敬酒,王熙凤有点喝多了,有意不再喝了,见鸳鸯面色不快,最后还是顾全鸳鸯的面子,将酒尽饮了。王熙凤和鸳鸯的身份差距堪比天上地下,王熙凤却也与鸳鸯姐妹相称,可见王熙凤和鸳鸯关系十分要好,也足以看到鸳鸯身份的特殊性。
对贾母的照料和精心的服侍,已经超越了贾母身边的任何人,甚至连贾母的孙女都比不了,正是这样的用心服侍,才深受贾母喜欢。李纨就曾直言,“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
刘姥姥在第二次进大观园的时候,鸳鸯为了使贾母开心,让刘姥姥配合取乐,事后鸳鸯对刘姥姥真诚的道歉,而且说出了内心的想法,将刘姥姥热情送别。这些事情,都能看出鸳鸯是一位善良宽厚的好姑娘,半点没有贾母身边红人的架子。第七十一回 鸳鸯在大观园中偶遇司棋与表弟约会,鸳鸯发誓会为她保守秘密,在司棋病重的时候,鸳鸯前去探望,主动安慰,再一次表示一定会保守秘密。鸳鸯的行为与表弟潘又安的怯懦以及自己母亲的冷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司棋一时间痛哭不已。正是鸳鸯的热情、善良、公道、言而有信,让鸳鸯在贾府获得了一片赞誉。
第四十回大观园宴会后,鸳鸯让菜婆子给平儿送菜,王熙凤随口说道,平儿吃过不用送了。鸳鸯直接回道: “他不吃了,喂你们的猫。”鸳鸯抢白式的回答,表现了她硬朗性格的一面,也看出来她与王熙凤关系不俗,她对平儿的好,正是给王熙凤面子,这个面子,不收不行呢!与当家奶奶这样说话,贾母的关系肯定是有,但更多的是来自的她自身自信硬朗的性格。后来,当嫂子劝诱她嫁给贾赦做妾时,鸳鸯对嫂子的斥责与痛骂,辛辣到位, 酣畅淋漓,毫不留情,典故俗语也是信手拈来,这也表现了鸳鸯性格的爽利泼辣。这段语言的表达,完全不输电视剧中,诸葛亮与王朗的一番犀利言辞,由此可见,鸳鸯的性格硬朗,言辞更是过人。
要知道,在贾府当丫鬟,最终能给主子做妾,那可是天大的福气。袭人立志成为宝玉姨太太,为此她费尽心机;平儿也从了王熙凤嫁给贾琏做妾;晴雯的梦想也是能做宝玉的妾,这一点在她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可以看出来。这样求之不得的好事,偏偏主动落到了鸳鸯头上,鸳鸯也算是一位奇女子,面对这样的“天降之福”,她偏偏给言辞拒绝了。
鸳鸯的一段话下来,展示出了她成熟的心智和远见,也是对时下流俗的无情揭露,其实,鸳鸯早已经看透了自己的命运,平儿的委屈,袭人的尴尬她都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面对命运的左右,鸳鸯拼命的抗争,尽管来自家奴的抗争在贾府之中显得“奇怪”且“可笑”,但是这样的抗争在贾府却难能可贵,即使在整个封建社会之中,这种宝贵的精神也不可多得。
贾赦是荣国府的长子,鸳鸯面对这样一座大山,她的婚配只能被主子决定,逃不脱,也躲不过。贾赦一句话,鸳鸯便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拒绝了贾赦,在贾府便再没有立足之地,任哪一个主子也不可能为了丫鬟得罪了贾赦;即便鸳鸯离开贾府,也再没人敢收留这样一位得罪权贵的丫鬟。一条贱命,又怎么会有人为她得罪了贾赦呢?好在鸳鸯有贾母这座靠山,她才有了周旋的余地。
鸳鸯的刚烈决绝以及对贾母的绝对忠心,让贾母内心震撼,最终贾母绝对保护自己的心爱的贴身丫鬟——鸳鸯。贾母都多大年龄了啊,转眼间,鸳鸯用“宁可玉碎”赢得的短暂胜利就荡然无存。贾母离世了,鸳鸯赖以生存的“只是在贾母的生活需要这一特殊情况下才有效”消失了,贾母不在了,自然也就不需要鸳鸯的精心服侍了,鸳鸯此刻回到了最初的身份——家奴。鸳鸯再无办法反抗这加诸其身的厄运,唯有一死以明志。
鸳鸯的死是自尽,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但是在贾府众人眼里,她的死或许是舍不得贾母的“殉主”吧。这也正是鸳鸯的不被理解之痛,或许,贾府的人永远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喜从天降的事情鸳鸯非要不接受,宁可去死呢?
结语
鸳鸯是“家生女儿”,凭借自身的能力得到贾母的信任,她苦心拼搏的“位高权重”,却在贾赦面前轰然崩塌。面对贾赦纳妾这样的“天大好事”,鸳鸯用“宁可玉碎”的决心进行了抗争,直到最后,鸳鸯都没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是,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的小人物,给了我们的灵魂震撼一击,这来自奴仆的抗争,却让我们看到了鸳鸯身上散发的最璀璨的人性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