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之中,曹操在研究部署好战争计划后,就拖起竹简,认真研究文章之道。对此,《三国志》不吝笔墨对曹操给与了高度称颂的概括:“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于曹操在乱世枭雄中的业绩后人研究很多,本文就着重曹操个人气质和文学领域简要进行描述。
曹操画像
曹操的个性让他的文学创作也独具一格,气魄雄伟,意境雄浑。尽管如此,他的作品更多的是现实主义,表现了体贴民生和痛斥东汉末年的种种社会弊端。曹操写的诗作,大部分都表现出这种情怀,如《蒿里行》、《苦寒行》,无不表现了地方割据造成的经济凋敝。
曹操书法
除了自己写诗外,曹操更多的是引领和改革一代文风,由此让他成了那时的“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在文学作品和形势上,打破了一套陈旧的格调。就是文章简约严明,通脱,不受传统思想束缚。“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因此他所写的文章,大多质朴充实,简约明确,没有虚伪的情感和浮夸的词藻。至今保留下来的曹操写的公文一类的作品,大多在几十字到百余字之间,甚至连二三百字以上的作品都很少。在其所有作品里,《自明本志令》也就是一千多字,堪称曹操式的“短、平、快”。
观沧海
东汉末年,文人往往被官员豢养,如同唱戏的没有地位,因此往往文人被当做“俳优畜之”,毫无社会地位可言。曹操在根本是空前给予了他们很高的政治地位。王粲对此称颂曹操说:“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三国志》可知,曹操在这些文人的心里颇受爱戴。也因此建安文学团队更为庞大,他们聚集在邺下,促成了建安文学的“彬彬之盛”。这些文人聚在一起,饮酒宴会之时,撒笔酣歌。写出的作品“志深笔长”,“梗慨而多气”,反映了东汉末年“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现实。
影视形象对于建安文学的骨感们,曹操则都是量才而用,十分重视。如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文学地位最高,原来是依附刘表的。曹操南下攻荆州时,王粲劝刘琮归附曹操。曹操封他为丞相掾,还给关内侯的爵位。刘桢以文学著称于当时,被曹操请到邺下,封为丞相掾属。陈琳在袁绍手下,起草过谩骂曹操的檄文。曹操打败袁绍,毫不计较,封他和阮璃为司空军谋祭酒,军国檄书,都要他们起草。曹操极为欣赏他们的文笔。“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曹操)。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日:‘此愈我病。’”“太祖尝使瑀作书与韩遂,时太祖适近出,瑀随从,因于马上具草。书成,呈之。太祖揽笔欲有所定,而竟不能增损。”
建安七子
此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汉末女文学家蔡文姬受到曹操的礼遇。她原是大书法家蔡邕的女儿,自董卓乱后,她被匈奴兵掳走,在那里生活了十二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就派出使者并带了大量金钱 ,把蔡文姬赎了回来。在接见蔡文姬时,曹操颇重情义地闻到:“听说你父亲写了很多书信,你能回应起来吗?”蔡文姬回答说:“我父亲写的书有四千多卷,都已经遗失,没有存下来,现在我能背的出的,也只有四百多篇。”曹操听了立即说:“我派十个人给你当秘书,把你回忆的都记下来。”蔡文姬回绝好意,自己动手,写下来四百余篇文字,这些都成了文化史上重要事件。以此可知,曹操对蔡邕是寄托了相当深厚的情感,并对他的文化遗产传扬下去,对故人女儿的救赎更算是一种莫大侠义之情。
文姬思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