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国学文化 > 名人名著 > 正文
国学文化
  • 著名诗人柯仲平《不到黄河心不甘》
  • 时间:2021-12-15 11:02:54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10380次
  •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位“狂飙诗人”的诗篇。
    《边区自卫军》(节选)
    柯仲平

    第一章
    左边一条山,
    右边一条山,
    一条川在两条山间转;
    川水喊着要到黄河去,
    这里碰壁转一转,
    那里碰壁弯一弯;
    它的方向永不改,
    不到黄河心不甘。


    有个男儿汉,
    他从左边山上来,
    他一转一弯,
    下得山来要过川。
    他的身材不高也不矮,
    结结实实的一条好汉;
    他的服装上下蓝,
    腰间缠着一条黄河水色带;
    他的背上背着刀,
    右手挥着一根旱烟袋,
    鸭嘴帽儿歪歪戴,
    脚下登着一双麻草鞋。
    他那派头像什么?
    说他像从前的侠客,
    他的腰间却有小手枪一杆,
    他身上的枪疤刺刀伤不算,
    额头也曾带过彩。
    他的一生好比这条川,
    不知碰过多少壁,
    转过多少弯;
    他的方向永不改,
    他的工作比到黄河更艰难,
    他是不达目的心不甘,
    不达目的心不甘。

    第四章

    凡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群众没有不望他抗日,
    只有这两人,
    群众说:
    “送到前线还是捣乱的!”
    群众都要求枪毙,
    汉奸土匪的末路是枪毙。
    还有主张杀头,
    有人主张用矛子将奸匪扎死。
    在“打杀汉奸”的一片歌声里,
    说“奸匪到头是枪毙”,
    不如说“奸匪被群众活活地恨死”。
    归来了,归来了,
    八个区的自卫军,
    八个区的男男女女,
    胜利地归来了。
    我们自卫军的旗手韩娃,
    高举着自卫军的旗帜;
    我们自卫军的排长,
    喊着“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我们自卫军的全体同志,
    眼里飘扬着那胜利的旗帜,
    跟着喊“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我们的老百姓,
    欢迎着我们的自卫军前进,
    眼里也飘扬着那胜利的旗帜,
    心里跟着喊“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我们的军民都是英勇抗战的,
    我们里面不容有个坏分子,
    我们军民一致,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我们自卫军的任务何等重大,
    保卫边区——
    保卫抗日根据地,
    保卫西北,
    保卫全中国。
    为争取我们的最后胜利,
    我们前进,“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1938年五一节前夜写毕

    ……………………………………………………………………………………………………

    狂飙诗人柯仲平(1902~1964年)广南县人,生于1902年,1910年进广南县高等小学读书,1916年考入省立一中学习。曾任学生会会长。1919年,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鼓舞,参与爱国学生运动,成为昆明地区学生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并与省立一中的杨青田等人秘密发起成立“大同社”,编辑大同社刊物《滇池潮》月刊。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柯仲平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秘密到武汉,积极投身到抗战的伟大斗争中,在董必武领导下,拿起诗笔作为武器,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呼唤、歌唱。11月,在董必武安排下,辗转到了延安,受到毛主席接见,随后投身于火热的边区文化工作。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文化工作训练班组长、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副主任、边区文协主任。

    他深入工农兵的斗争生活,热情讴歌工农兵英雄业绩,成为延安写墙头诗、演革命戏,推动诗歌创作和文艺民族大众化的带头人……1941年6月,柯仲平被聘任延安“星期文艺学园”讲师,演讲了《狂飙社的历史》。1942年3月,柯仲平任边区艺术学校校长。5月,柯仲平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年9月15日,毛泽东亲自提名柯仲平为《解放日报》第四版特邀撰稿人。1943年3月22日,中央文委和西北文委决定成立戏剧工作委员会,柯仲平当选该会副主任。4月,柯仲平担任延安评剧院副院长。

    每当走进柯仲平纪念馆,耳边就会回响起狂飙诗人柯仲平那铿锵洪亮又充满激情的朗诵《不到黄河心不甘》,这是他初心不改、奋勇向前的绝唱。

    这里也成了广南人的初心之源,是新时代的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斗志昂扬再出发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经风貌更迭,时代变迁。柯仲平从未远去,他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之重和无尽的精神财富。

    1921年冬末的一天,在北平凛冽的寒风中,一个嘴角微翘,眼神坚定的青年,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的感召和支撑下,决然前往北平政法大学学习,探索救亡图存道路,他就是刚满19岁的广南籍人柯仲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时的中国,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全面开启,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对崇高信仰的躬身实践中,柯仲平虽历尽坎坷却矢志不渝,为党、为人民毫不保留地绽放着“狂飙诗人”的光和热。
    从北平政法大学毕业,到辗转上海、西安等地,在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文坛领袖的扶持下成长;从加入创造社、狂飙社,到成为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文化界救亡协会负责人之一,担任“战歌社”社长、“民众剧团”团长,柯仲平始终坚定不移,积极投身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斗争之中。

    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几经曲折抵达红色圣地延安,从第一篇抒情长诗《海夜歌声》,到叙事长诗《边区自卫军》、大型歌剧《无敌民兵》,柯仲平始终相信党、跟随党,以狂飙般的热情拥抱着那个时代,以豪迈的歌声为那个时代呐喊助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的作品,正如毛主席称赞的“既是大众性的,又是文艺性的,体现中国气魄和中国作风”。
    他的一生,正如习仲勋评价的“是一个把一生献给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著名诗人,一辈子和人民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文艺战士。”

    1949年5月,柯仲平被选为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柯仲平一直在西北和陕西工作。先后担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联指导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北文联主席,并被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等。1964年10月20日病故。

  • 上一篇:古代女子思想道德教育文章《女儿经》
  • 下一篇:《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作者冼星海简介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