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国学文化 > 名人名著 > 正文
国学文化
  • 【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简介
  • 时间:2023-09-12 15:58:16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2318次
  • 一、黄侃(1886年4月3日—1935年10月8日),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  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音韵训诂学家、 国学大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山西大学等任教授。黄侃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其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自成一家,多有创见。对于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黄侃主张根据《说文》和古音研究来研读《尔雅》。黄侃治学重视系统和条理,建立黄氏古声学体系,用古声学理论研究文字训诂。 强调从形、音、义三者的关系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他对于上古声韵系统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古声十九纽说;古韵二十八部说;古音仅有平入二声说等。

    黄侃在《文心雕龙》、礼学、汉唐玄学等方面也都有独到的见解。学术之外,尤精古文诗词,文尚澹雅,上法晋宋。黄侃为学务精习,对于四史、群经义疏及小学基本著作都研读达十几遍、几十遍,对《说文》《广韵》尤为精熟,多有批注。

    二、主要著述:有《音略》《声韵通例》《说文略说》《尔雅略说》《声韵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汉唐玄学论》等。后人称黄侃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1919年,于《国故月刊》《国民月刊》发表《广韵佚字》《毛诗正韵评》等文。因与胡适等人不谐,转教武昌高等师范。

    1920年,在《唯是学报》发表《声韵通例》《与友人论治小学书》等。并为《说文》《尔雅》等作讲章。

    1923年,仍任教武昌,有《音略》《释公士大夫》《文心雕龙札记》等刊于《华国月刊》《国学卮林》。

    1925年,作《中国文学概谈》《文学记微》等文,刊于《晨报》副刊。

    1926年,出任国立武昌大学(武汉大学)校务维持会主任(相当于校长)。

    三、辗转北方

    1927年,应聘北京师范大学,秋后转教东北大学。

    1928年,南下应南京中央大学聘,讲章有《礼学略说》《唐七言诗式》诸稿。先后同事有汪东、胡小石、汪辟疆、陈伯弢、王伯沆、吴梅等。

    1931年,于《金陵学报》《金声》是发表《诗音上作平证》《章炳麟黄侃往来论韵书》等,讲《三礼通论》,批注《尔雅义疏》。

    1933年,出版《日知录校记》。

    四、病逝南京

    1935年,因病逝世于南京。逝前讲授《说文部首》及史汉文例。遗稿有《尔雅郝疏订补》《说文注》《广韵注》《切韵表》《集韵声类表》《古韵谱》等。

    五、主要影响

    1、文字学

    黄侃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他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和《广韵》 两书为基础,他重视系统和条理,强调从形、音、义三者的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

    黄侃的古文字学主要见于《音略》(《国学卮林》1920年第1卷第1期)、《声韵略说》(中央大学《文艺丛刊》1936年第2卷第2期)、《声韵通例》(《唯是》月刊1920年第1、2册)、《黄季刚先生与友人论治小学书》(《唯是》月刊1920年第3册)等论著中。

    他对上古声韵系统的贡献主要有:提出古声十九纽说;提出古韵二十八部说;提出古音只有平入二声说。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融会贯通,建立了自己的古声韵系统,即古音学体系。他在古音学上所取得的成就结束了自顾炎武以来的古音研究工作,使他成为清代古音学的殿后大师。作为其语言文字学著作的一部分,他还有几十种表谱对古代汉语进行分析。

    2、文选学

    他的《文心雕龙札记》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有过很大的影响。黄侃对《文选》的校勘十分仔细。他首先吸收的是何焯的校勘成果,因为他认为:“清世为《文选》之学,精该简要,未有超于义门者也。”至于汪师韩《文选理舆》、余萧客《文选音义》《文选纪闻》、孙志祖《文选理学权舆补》《文选考异》《文选李注补正》、胡克家《文选考异》、朱珔《文选集释》、梁章钜《文选旁证》、张云璈《选学胶言》、薛传均《文选古字通疏》、胡绍煐《文选笺证》等都用来参校。以上各家有关《文选》的著作,在清代都是有代表性的。黄侃校勘《文选》吸收了他们的成果,说明黄侃对《文选》的校勘是带有总结性的特点。

    其次,批注是《文选平点》的两个组成部分。他在《文选平点》的批语,常常表达他精湛的见解。萧统编选《文选》的目的是为了“略其芜秽,集其清英”。他拟定了选文之条例,不选经书,不选史书(其论述赞除外),不选子书,只选文学作品。他选文的一个重要标准,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黄氏认为,《文选序》所表达的文学思想,应与梁绎《金楼子》论文之语、刘勰《文心雕龙》结合起来理解,因为《金楼子》论文之语与《文心雕龙》是其文学思想之“翼卫”,即辅助部分。

    黄侃不是专门注释《文选》,而是在阅读《文选》的过程中,参考各本,边校,边注,边批。其校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并用,争取恢复著作原貌;其注撷各家之长,力求准确无误;其批,或吸收古人的见解、或独抒己见,大都可观。

    3、藏书

    治学之余,藏书丰富,藏书3万册,因南京沦陷而精华散尽。目录学家汪国垣记其“唐以前类书和丛书较多,至集部则选择颇严”。1947年其夫人黄菊英将藏书5000册捐给湖北省图书馆,其中黄侃批校本有60余册,珍本百余册。有《黄季刚先生遗书目录》。




  • 上一篇:【国学大师】辜鸿铭先生简介
  • 下一篇:【国学大师】刘师培简介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