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国学文化 > 名人名著 > 正文
国学文化
  •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复古大师
  • 时间:2025-09-23 11:28:20        编辑:宗皓        点击量:202次
  • 公元819年,长安。51岁的韩愈因《论佛骨表》触怒宪宗,被贬潮州。“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他却在这蛮荒之地驱鳄鱼、兴教育,用八个月时间改变一方水土。这个三岁丧父的孤儿子,最终成为“文起八代之衰”的百代文宗。

    如果你以为韩愈只是个写"师说"的古文家,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位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岁成孤,屡试不第,却敢以一人之力对抗八代文风,用生命践行"文以载道"的理想。

    一、孤寒起步:从寄人篱下到古文旗手

    公元768年,韩愈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 十二岁兄死,随嫂郑氏回河阳 十九岁赴长安应试,三试不第 二十五岁中进士,又三试博学宏词不中 他的困顿岁月: "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危不得息"——在长安"穷居"多年,靠人接济度日 但即使在最困顿时,他仍坚持: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点油灯苦读,终年不休。

    二、古文运动:一人对抗一个时代的文风

    面对六朝以来绮靡的文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 他的文学宣言: "文以载道"——文章要承载思想 "气盛言宜"——文章要有浩然之气 "唯陈言之务去"——去除陈词滥调 "师其意不师其辞"——学习精神而非辞藻 《师说》震撼文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重新定义教育的本质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打破师道尊严的桎梏 。

    三、谏迎佛骨:用生命捍卫儒家道统

    公元819年,唐宪宗迎佛骨入宫,举国若狂: 韩愈写下《论佛骨表》: "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 结果: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从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但他毫不后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为了理想不惜生命。

    四、八月刺史:如何改变蛮荒之地

    在潮州八个月,韩愈做了四件大事:

    1. 驱鳄鱼:写下《祭鳄鱼文》,限期鳄鱼迁徙 "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

    2. 兴教育:捐俸办学,聘请教师,推广官话 "从此潮人皆曰韩文公教我";

    3. 释奴婢:废除债务奴隶制,解放奴婢 "计庸免之,未相直者,辄与钱米" ;

    4. 修水利:修筑堤坝,治理水患 "筑堤扞城,屯田溉田"。

    五、为什么韩愈是百代文宗?

    苏轼的评价: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他的历史地位: 古文运动领袖:改变六朝以来绮靡文风 儒家道统确立者:排佛老,尊儒学 教育改革家:重新定义师道 实干家:八月改变潮州面貌 他的名言至今振聋发聩: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六、现代启示:知识分子的担当

    韩愈给今天的启示: 文人的风骨:敢于坚持真理,不畏权贵。教育的本质:传道重于授业 实干的精神:知行合一,造福百姓 文化的自信:坚守本土文化,兼容并蓄 他证明:真正的文人,不仅会写文章,更要有担当。


  • 上一篇:祖冲之:圆周率千年第一人,大明历法映古今
  • 下一篇: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中国教育部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