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说明:今天刘培硕同学写了篇作文《我的大学梦》,我帮她修改润色,培硕感谢我的修改,用了“斧正”一词。这个词应该用到著名人物之间更合适,咱们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尽量不要用这么大的词!
以下是斧正一次的来源,包括庄子的介绍,仅供参考。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古代考城县,一说山东东明县)。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
庄子与惠子之间的友谊,不仅产生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样的金句,而且还衍生出“斧正”这样一个汉语词语。
庄子年长于惠子,无论是学问著作还是社会地位,庄子都高于惠子。博学多才的庄子并没有以长者自居,二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友情与日俱增。
惠子早亡,庄子悲痛万分。常常带弟子去惠子的墓前凭吊,每每唏嘘不已。有一次,弟子不解地问道:“惠子已经去世这么久了,先生为何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庄子便给弟子讲了一个故事。
楚国郢都有个粉刷匠,刷墙的时候鼻尖上溅到一点白灰。这个人两个手都沾着白灰,没时间去洗鼻尖那点薄如蝉翼的白灰,就找来旁边一位木匠帮他弄掉。
这位木匠二话没说,抡起斧子,朝着粉刷匠的鼻子来了一下。粉刷匠只觉一股疾风从面前刮过,鼻尖的白灰没了,鼻子完好无损。
当时的宋元君听说这一特技后,就把木匠召去。宋元君对木匠说:“听说你用斧子有特技,鼻尖白灰被你削去,而鼻子完好无损。今天就请你再给我们表演一下你的绝活儿吧!”木匠回答道:“我的确有过这种绝活儿,可是,那个粉刷匠已经死了好久了。并不是所有的粉刷匠都可以做到镇静自若!我们在一起干活十多年了,一个眼神就知道做什么……”
故事讲到这里,庄子叹息说:“自从惠子死后,我失去了志同道合的挚友,再也没有人为我指出文章里的瑕疵,再也没有与我探讨学问的人了。”
从此以后,后人恭请他人为自己的文章提出意见建议或者亲自为自己修改文章,我们就用“斧正”这个词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