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亲子教育 > 师生作品 > 正文
亲子教育
  • 先秦时期齐鲁大地古国考
  • 时间:2022-05-27 16:23:23        编辑:宗皓        点击量:5571次
  •                                                                                何宗学
                                                                                  目     录

    鲁                                 齐                            纪                           莒                           邾                     薛

    薄姑                              曹                            郕                           肥                           偪阳                  郜

    寒                                 根牟                         顾                           贯                            极                    甲父
    介                                 厥                            莱                           茅                            缗                    牟
    郳                                 任                            三寿                        陶                            邿                    谭
    郯                                 宿                            何                           莘                            须句                 邢
    夷                                 鄅                            臧                           鄫                            鄣                    斟鄩
    斟灌                              祝                            铸                           颛臾                         邹

           鲁  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厉成王命为太牢,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王、大马,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齐  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南。自太公望起自渭水,为周文、武师,号为师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东青州府是也。
           纪  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都剧邑。春秋时为齐所灭,入齐后称剧邑。遗址在今潍坊市寿光(县级市)驻地圣城街道南纪台镇北“纪国故城”。
           莒  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期于莒城。初都计斤。遗址在今青岛市胶州(县级市)驻地西南2公里东计斤庵。春秋时迁都于莒。遗址即今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莒国故城”。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灭于楚,后称莒邑。
           邾  曹姓,男爵。系颛顼后裔陆终第五子晏农之子曹挟。初都鄹邑,齐故址在今济宁市邹城驻地东北12公里处之大束镇境内。周初,奉武王之命,邾为鲁国附庸。春秋时,邾文公因从齐会盟有功,被齐桓公晋升子爵。至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将国都由鄹迁绎。该地亦称之为“邾国故都”。另有一说,“邾国故都”在今枣庄市峄城区峄山镇南,峄山东麓之“野店文化遗址”。
           薛  任姓,侯爵。黄帝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裔奚仲于薛。故址在今枣庄市滕州(县级市)张汪镇境内,“薛国遗址”尚存。在滕州市南与薛城区交界处叮当山前,千山头村以东,薛国始封君奚仲墓亦尚存。薛国故都,故城始建于夏,续建于周,圯于高齐。郑樵《通志·氏族略》载:“薛氏,任姓,黄帝之孙,颛顼帝少子阳封于此。”《左传》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西周初年,武王封任姓后裔畛“复国于薛,爵为侯。”周都遗址在今滕州市城南20公里,薛河北岸,京沪铁路官桥车站西。至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薛国迁都于坯。遗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西南,骆马湖西“故坯村”。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薛为齐灭。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1年),封少子田婴于薛,谓之薛君。婴卒,子田文继封于薛,号孟尝君。史称“战国四公子”之一。买“市议”、“毛遂自荐”、“鸡鸣狗盗”等典故均出自孟尝君。
           薄姑  亦作蒲姑。商周间侯国。《汉书·地理志》:“殷末有蒲姑氏,为诸侯。”至周成王时,蒲姑氏与四国(指纣王子武庚、“三监”之管叔鲜、蔡叔度与霍叔处)共同作乱,成王年幼,周公让召公辅政,亲自率兵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这次多国叛乱。据史书记载,当时参加叛乱的与国主要有武庚、“三监”、蒲姑、徐偃王及䣍等。事后,除“三监”均为姬姓王族,从轻发落外,武庚为首恶,灭国;蒲姑氏,异姓,灭之,其地入于齐,国都为齐邑。其故址在今滨州市博兴县驻地东南10公里湖滨镇(原寨郝乡)寨卞村小清河北“蒲姑城古遗址。”至于  国,亦是商的与国,嬴姓,因其国故都在今曲阜以东,被灭后并入鲁,成了从邑,其国至此不存。至于徐国,偃王国破被杀后子孙流入荆楚一带,重建徐国,在今江西省境内。那时,荆楚尚未立国,在汉水流域成立国的仅为鄫国(始封君为“文王四友”之首的南公适)。
           曹  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都陶丘。即今菏泽市定陶县城故址。据专家考证,曹都遗址,在今定陶县驻地以北0.5公里塔坡刘村。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
           郕  姬姓,伯爵。系文王之子姬叔武。故址在今济宁市汶上县北中周村附近。一说在今范县(今属河南省,此说见《辞海》“郕”字条),而唐宪宗(李纯,年号元和,公元806-820年)时林宝所著《元和郡县志》则称:“古郕,伯国,周武王封弟季载于郕,汉以为县,属济阴郡。”国都遗址在今菏泽市牡丹区东北30公里之胡集乡胡集村、孙庄与郓城县黄安镇南官庄之间。秦统一后,于此置成阳县(去邑从成),属东郡,治所就在郕国故都。汉改属济阴县。此外,在今泰安市宁阳县东北部东庄镇(在岱岳区、新泰市、宁阳县三县交界处)驻地东庄西(因位于“郕城遗址”以东,故名东庄。在该遗址北、西、南三面均有以“故城”命名,且延续至今的古村落。)现存“郕城遗址”。从岱岳区边镇大汶口镇起,沿333省道,沿途位于宁阳县的磁窑镇、华丰镇至东庄镇之间,古遗址一线成串珠型分布,有堡头遗址、钜平遗址(属磁窑镇)、古瓷遗址、汉墓群(属华丰镇)及郕城遗址。尽管该郕城始建年代不详,尚待考证外,大量古遗址,均与郕国故都息息相关。此外,与古瓷遗址有关的历史典故还有,一是宣德青花瓷,出自明代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公元1426-1435年)在位期间,该瓷窑为官窑,成品均为贡品;二是宣宗在位时间太短,仅生二皇子,一为英宗朱祁镇,一为郕王朱祁钰(英宗北征,遭“土木堡之变”被也先所扣,国内无主。于谦等诸留守大臣在太后允诺下拥立为代宗,年号“景泰”公元1450-1456)。仅就“郕王”封号而言,封地当在郕城。与上述“郕城遗址”吻合。郕王继正统帝后,史称景泰帝,在位仅七年,做出两大贡献:一是让于谦领兵部尚书,有效阻止了瓦剌的进犯,保住了京师;二是在位期间,令工匠制作出了“景泰蓝”珐琅器。后,正统帝被也先放回,于景泰七年冬在大臣石亨等撺掇下实施“南宫复辟”,英宗二次上台,改元天顺,杀于谦、囚郕王,且死后无陵,蒿葬于西山。
           肥  古国名。国都泰安市肥城(县级市)驻地新城镇北5公里老城街道老城村。肥国姓氏、何人何时所建,灭于何国,史书均无记载,待考。
           偪阳  妘姓古国,受封于殷,具体年代失考。《左传·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春,晋悼公会诸侯于柤,遂伐偪阳。夏五月灭偪阳,其地划入宋。楚宣王(名良夫,公元前369-前340在位)时纳入楚,改成傅阳。偪阳国都旧址即今枣庄市台儿庄区侯孟乡(今涧头集镇)以西“偪阳故城”。
           郜  姬姓,周初封国。始封君为武王弟,史称郜叔。其故都在今菏泽市成武县天宫庙镇西北郜鼎集村。该村为何以“郜鼎”命名呢?原来,郜叔在立国之初,便铸了大鼎,史称“郜鼎”。据《左传·桓公二年》,即公元前710年载,宋国于是年春夏之交灭掉郜国,将郜鼎迁于宋都商丘。事过不久,便又用它来贿赂鲁桓公(公元前711-前695年在位)。夏四月,桓公取郜鼎于宋,纳于鲁太庙。从而引发了鲁大夫臧哀伯向桓公进谏拒纳郜鼎之争。臧哀伯以“非礼”为由拒纳,而桓公弗听。至于郜都,则沦为宋邑。至战国时,郜邑又入齐。至于郜鼎,则命运多舛,颠沛流离。铸成于郜,先入宋,又入鲁,公元前256年,楚灭鲁,郜鼎再入楚。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灭楚破郢,郜鼎再迁入秦,下落如何,于史无载。至于郜邑,郜国虽除,故都仍在。齐亡后入秦,秦亡后入前汉。汉初置郜城县,属山阳郡,仍治郜国故城。汉宣帝刘询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封立邛城侯国,都郜城。汉元帝刘奭初元(公元前48-前44年)间,国除为县。新莽时期(公元9-24年)该郜城县为告城县,后汉初复名郜城县。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省郜城入成武县不再反复。纵观郜城兴亡史,从周初武王封弟郜叔立国(约在公元前1066年),至建武六年(公元30年)省郜城入成武县,期间几经朝代更替,共历时1036年,不可谓岁月不久矣。
           寒  姒姓,夏朝初年所封,始封君名寒浞,与第二代国君太康为兄弟,封于今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是为寒国,都寒亭。寒国虽离夏都(今河南省郑州市二里头,已为考古发掘所证实)较远,但是由于它地处渤海莱州湾,尽得鱼盐之利,所以发展较快,自己具有了二次分封子弟的能力。据《左传·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记载:“魏绛曰:寒浞处浇于过。”即是说,浇因为有过失,被其父贬到过地戍守。至于过,是寒国的附庸,始封君为浇。其遗址在国都寒亭东北方,今烟台市招远(县级市)勾山水库以东夏甸镇境内。至于寒、过亡国,确切时间于史无载,只是传说,毕竟夏朝时尚无文字,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仅在西周共和(公元前841-前827年)之后。何况寒、过两国又地处齐国腹地,为齐所灭,亦在情理之中。同姓之国(如纪)尚且难免,何况异姓。
           根牟  曹姓,子爵。周代东夷国,春秋灭于鲁。《左传·宣公九年》(公元前600年):“取根牟”。《左传·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大蒐于红,自根牟于卫,革车千乘。”均指此国。遗址在今临沂市莒南县驻地十字路镇西北25公里,西兰墩一带。
           顾  商代古国。《诗·商颂》:“韦顾即伐”所指“顾”即顾国。春秋入齐,为齐顾邑。《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74年:“公及齐侯邾子盟于顾”,即指齐顾邑。遗址在今菏泽市鄄城县驻地古泉街道东北左营乡驻地一带。
           贯  古国名。传为殷“三亳”。遗址在今菏泽市曹县驻地磐石街道南,盐土山一带。
           极  姬姓,周代小国,后灭于鲁,为鲁邑。遗址在今济宁市鱼台县驻地以西王庙镇境内,详址待考。
           甲父  古代侯国,炎帝之后。《左传·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齐侯伐徐,徐人行成,赂以甲父之鼎。”所赂“甲父之鼎”即甲父国鼎。遗址在今济宁市金乡县驻地金乡镇东北卜集乡“山阴古城遗址”。
           介  周代东夷小国。灭于莒。国都在介根邑,介国灭后入莒为邑。遗址在今青岛市胶州(县级市)西南33公里里岔镇驻地里岔村西侧。汉为黔陬县治所。
           厥  周代前古国。国都在今济宁市汶上县驻地汶上街道以北12公里处。战国时为齐所灭,国都入齐后改为陆邑。汉为东平陆县治所。
           莱  姜姓,子爵。亦称莱夷、莱子国。《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会郑伯于时莱。”即指此。莱国于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为齐所灭,沦为东鄙之地。国都遗址在今烟台市黄县(今龙口市)驻地东莱街道办南七甲镇与莱山之间,今称“归城古遗址”。
           茅  周代小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富辰曰: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后为邾所灭,入邾为邑。遗址在今济宁市金乡县境内,详址待考。
           缗  夏代古国。都缗邑。春秋为宋邑。《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侯伐宋围缗”,即指此邑。遗址在今济宁市金乡县驻地金乡街道。
           牟  周代国名,子爵。亦称牟子国。《左传·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邾人牟人葛人来朝。”“牟人”,即指牟国。遗址在今济南市莱芜城区以东10公里赵家泉村。后为齐附庸。齐迁牟国于福山,国都遗址在今烟台市福山区福山镇西北15公里,古现镇三十里堡,今称“牟子国故城遗址”。
           郳  曹姓,亦作“倪”“兒”,亦称小邾、小邾娄。《左传·庄公五年》(公元前689年):“郳黎来朝。”小邾国开国君是邾文公之子友,封于郳,为邾国附庸,战国时灭于楚。故国遗址在今枣庄市山亭区境内。2002年6月5日,东江村三座周代古墓被盗后,文物考古人员进行抢救发掘。从出土青铜器铭文上才弄清墓主人是小邾国始封君曹友,从而揭开了小邾国(亦称郳国)国都遗址之谜。
           任  风姓,周代古国,又名仍国。遗址在今济宁市市中区以东“凤凰台遗址”。
           三寿  夏代古国。遗址在今潍坊市潍城区以内,其它内容不详。
           陶  古国名,又名三鬷,传为帝尧之都。《尚书》云:“汤伐桀,战于鸣条之野,夏师败绩,逐伐三鬷。”注云:“三    鬷,国名,桀走保之,今定陶是也。”《竹书纪年》:“尧八十九作游宫于陶,九十年游居于陶。”《说文》:“陶丘有尧城,尧常居之。”以上文献均指向陶国故址在今菏泽市定陶县驻地天中街道北2公里,李线庄附近“定陶故城”。
           邿  任姓,周初封国。春秋时灭于鲁。遗址在今济宁市市中区南22公里,唐口街道以东“邿固堆遗址”。
           谭  嬴姓,子爵。亦作  。周初封国。春秋时灭于齐。《左传·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师灭谭”,即指谭国。其国都遗址今称“城子崖遗址”,故址在今济南市章丘区驻地明水镇西16公里,武源河东岸高阜处。
           郯  嬴姓,子爵。周初封国。武王克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都朝歌,又封管叔鲜、蔡叔度与霍叔处是为“三监”,监督武庚。武王分封列国后去世,成王即位。武庚伙同“三监”及东方淮夷䣍国、徐国共同作乱,周公亲自东征,用三年时间平定叛乱,杀武庚、贬“三监”,除䣍国、徐国。周公凱旋前,将徐戎故土的一部分封给少昊后裔中的炎祖首领,治于郯,称郯子国,为鲁国附庸。至于郯被灭于越,众口一词,无异议,只是被灭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竹书纪年》说为公元前414年,《历代通鉴辑览》说为公元前418年,《史记·楚世家》说简王五年北伐灭莒,时在公元前427年(史书记载楚灭莒在简王元年,即公元前431年),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勾践平吴后,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天王赐勾践胙,命为伯。”史载越灭吴在公元前473年,与《史记·楚世家》所载“楚先灭莒,越复灭郯”,孰是孰非,难以定论。至于郯国故地在今临沂市郯城县城区以北百余米处“郯国故城”。
           宿  春秋时古国。都无盐。战国时为齐所灭。入齐后为无盐邑。丑女钟离春即无盐人。据野史、民间传说,钟离春人虽丑陋,但文韬武略过人,曾帮齐王带兵东征西讨,因功被纳为王妃。戏曲中唱到:“昭君娘娘生得美,惹得两国动干戈。无盐娘娘生得丑,能替齐王定山河。”无盐邑在今泰安市东平县驻地东平街道东南5公里,大清河北岸之无盐村。
           何  周代小国。春秋时为莒所灭。后又为鲁所取。《左传·隐公二年》(公元前721年):“莒人入何”,即指何国都。遗址在今临沂市莒南县驻地十字路镇北20公里,沭河之东,浔河之前,大店镇西3公里处,遗址尚存。该地至今尚有“城头”、“城西关”等延续至今古地名。
           莘  上古国名。《史记·夏本纪》:“鲧纳有莘氏女,生禹。”故都遗址在今菏泽市曹县城关街道北8.5公里,青菏街道西北,白华河以北莘家集村。
           须句  周代古国,风姓,男爵,太皞之后。《左传·庄公十年》(公元前785年):“宋人迁须”,即指此国。故都遗址在今泰安市东平县驻地西北18.5公里,卅城镇埠子坡村。
           邢  周代小国。《左传·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载,邢国被赤狄灭亡后,齐桓公帮邢人在夷仪聚筑城,是为新邢都。至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又为卫所灭,夷仪又为卫邑。《后汉书·郡国志》:“东郡聊城又夷仪聚。”遗址在今聊城市驻地湖西街道以西10公里,详址待考。
           夷  妘姓,周代古国。后入于齐。《左传·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纪人伐夷”,即指此。遗址在今青岛市即墨区驻地通桥街道西部境内,详址待考。
           鄅  妘姓,子爵。周初小国。夏后氏之裔。春秋入鲁,战国入楚。《左传·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34年):“邾人入鄅”,即指此事。亦即邾国军队乘鄅君出城督耕之际,攻克了鄅都,俘获了鄅君妻孥。鄅国旧疆入邾。《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伐邾,取沂西之田。”此时的鄅国早亡于邾,鲁所取“沂西之田”又入于鲁。至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楚又灭鲁,这片土地又入于楚。鄅国故都即今临沂市城北南坊新区新官庄村西“鄅古城遗址”。
           臧  古国名,源自何姓不详。国都遗址在今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老归昌)一带。据现代姓氏研究专家钱文忠考证,臧姓有两大源头,一是起自古臧国,即以国为氏;一是起自今潍坊市诸城(正宗)。近现代诗人臧克家就是诸城人。
           鄫  姒姓,子爵。周初小国。春秋时被莒所灭。《左传· 襄公十六年》(公元前557年)》:“莒人灭鄫。”故址在今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驻地向城村西北5公里,今称“鄫国故城”遗址。
           鄣  任姓,子爵。春秋古国。灭于齐。《左传·庄公二十年》(公元前670年):“齐人降鄣”,即指此国。故都遗址在今泰安市东平县驻地以东15公里,大汶河北,接山镇西之鄣城村。
           斟鄩  姒姓,侯爵。原为夏故都,太康失国,其遗腹子少康成人后复国,史上称“少康中兴”。迁都后,改封故都为侯国。故址在今潍坊市奎文区以东清池街道驻地洋街村西。
           斟灌  夏代古国。遗址在今潍坊市寿光(县级市)驻地圣城街道东北22公里,留吕乡斟灌城里村。遗址今尚存,轮廓清晰可见。
           祝  周代国名。《礼记·乐记》:“武王封帝尧之后于祝”,即指此国。后入齐为祝阿邑。《左传·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3年):“诸侯盟于祝阿”,即此邑。汉于该邑置祝阿县。遗址在今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古城村。
           铸  春秋小国。《礼记·乐记》:“周武王为及下车,封尧后于铸。”《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臧叔宣娶于铸”,均指此。遗址即今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
           颛臾  春秋小国,鲁之附庸。《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为秦所灭。《后汉书·郡国志》:“南武阳有颛臾城”。国都遗址在今临沂市平邑县驻地以东15公里,柏林镇南“颛臾故址”犹存。遗址西10公里有千户大村颛臾村,传由颛臾国迁此,故名。
           邹  商代封国。传为舜帝后裔。至周初国已不存。故址在今滨州市邹平县驻地以北20公里之孙镇。入齐后为邹邑。至汉初,于邹邑置邹平县,亦治于今之孙镇。此前邹国也。周初,武王封颛顼之后,曹姓,始封君曹挟,奉武王命为鲁附庸。初都鄹邑,亦名莝城。其故址在今济宁市邹城(县级市)驻地东北12公里,大束镇境内。至春秋时,邾文公(名蘧蒢,?---公元前614年在位)将国都迁往绎邑。至战国时,鲁穆公该“邾”为“陬”,公元前281年,邾为楚所灭。公元前256年,鲁亦为楚所灭。绎作为邾都,历时330多年,。其遗址在今济宁市邹城(县级市)峄山镇驻地以东,“邾国故城遗址”尚存。 
  • 上一篇:【武子煜作文】《以时代之光,铸中国式浪漫》
  • 下一篇:【陈心正】《宁可药架生满尘》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