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跟英文、印地文都不同,中国人所发明。目前来看它已经有了六千多年的历史,现存的汉字最早的是公元前1300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从甲骨文后又出现了金文、大篆、小篆等等文字。在地球的范围内,它是使用时间最长,并且没有出现过断层的文字,可以说,它甚至比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文化都要古老。
但在19世纪末到20时间五十年代之间,中国的贫弱,加上西方的侵略,使得一部分人开始反思落后的原因。他们开始提出,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旧的文化在作祟,而旧文化顽固是因为汉字。认为要想拯救中国,就必须扫除旧文化,必须废除汉字。于是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废除汉字狂潮就此诞生,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改汉字为拉丁字母。参与者皆是当时声名赫赫的文化分子,谭嗣同、鲁迅、蔡元培、刘半农、钱玄同等等。
他们的想法是让文字更好的被人民群众所利用,这是他们的目的,并没有坏心。出于这些学者的影响,改革文字也随之成为重视的一点,战争期间因动荡停过一段时间。解放后,开始考虑一步一步来,简化汉字便就此出现。1964年,改字2274个,开始向全国推广。接着便是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拼音化做着准备。
二简字的全称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这个方案是从第一个通过后实行的。1966年中断过,1977年12月20日公布,人民日报是最先使用二简字的。到了1978年便开始在教科书上使用,它主要选择的范围是群众中流行的简化字。在简化汉字形体的同时精简汉字的数量,淘汰一部分容易读错或者是写错的字。有不少汉字的偏旁和笔画结构都成了常用字,并且将一部分汉字的偏旁去掉,这样有利于识字和机械处理汉字。
不过教科书仅仅是实行了一个月,便停止了,半年后人民日报及全国所有报刊全面停止二简字。在反复的讨论研究下,二简字彻底被废除,并提出,今后对汉字的改革必须谨慎。为什么取消?有人曾经指出,二简字看起来跟曾经的汉字一点也不相似,众所周知,日文一直都保留了部分的汉字。而二简字在形体上跟保留的日文极其相似,就像是好好的汉字要不就少了胳膊,要不就没了腿。
汉字本身是经过改变再改变的,千年来已经形成艺术美感,缺胳膊断腿不仅没有了美感,更是丢失了精髓。再有,二简字是为汉字拼音化做准备,可在这几十年的探索中。人们发现拼音文字压根不适合中国,在汉语中有很多的同音字和同音词,比如说攻击和公鸡,再比如说力、例、利、立、历、丽等等。假设拼音化,那就全是lì,除了说的人,恐怕没几个人搞得清他要表达的是哪个l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