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收藏知识 > 书画名家 > 正文
收藏知识
  • 张大千四川博物院馆藏作品赏析
  • 时间:2019-07-01 09:31:57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3987次
  • 张大千 簪花仕女图 纵116.6,横47.3公分。四川博物院藏

          纸本,上色,工笔画一艳妆仕女持扇而立。仕女身穿束腰长孺裙,戴着花簪,手执纨扇交于腰身后,面朝左面侧身而立。左上方款署:"丙戌夏初大千张爰",下押白文"楥",朱文"大千"印。丙戌—1946年。

    张大千 拥衾女图 纵117,横47.3公分
           纸本,设色,绘仕女擁衾思索。上带创作者题七绝那首:“长眉画后尚惺忪,大红豆江北酒面浓。别有闲情怪周昉,不将春色秘屏风隔断。”“丙戌秋孟并题。天逸吾兄博笑。大千张爰”。钤白文方印“爰鈢”,朱文方印“大千”二印。丙戌—1946年。

    张大千 杨雄念书图 纵151.6,横76公分
           纸本,墨笔画杨雄伏案念书,后一小童侍立,案旁一梧桐。左上题七绝那首:“杨雄投阁动浮尘,庚信江北头发变白新。何苦稿子惊海内,稍怜林壑念闲身。”,款署:“壬午秋日写并题,张大千爰”。下钤白文“张爰之印”、朱文“大千”印。壬午—1942年。

    张大千 巫峡清秋图 纵124.8,横35.5公分
           纸本,此图为大千老先生仿魏晋南北朝時期优秀美术家张僧繇的笔法,绘金碧山水画。画右上方题“巫峡清秋,仿吾家张僧繇笔”,侧钤白文“迟秋簃”、朱文“世间乞食”二方印。左上方题诗一词款署:“调寄杏花天,写呈山腴仁丈教正。戊寅十二月朔,后学张爰,青城山中。”下钤白文“张爰”“三千大千”二方印。戊寅—1938年。

    张大千 松石老子图 纵109.7公分,横52公分

           纸本,浅设色人物图。画松下老子坐于磐石上,长相奇古。右边有创作者题跋:“赵文敏有松石老子像,藏西江蔡氏,尝从宗人子鹤假观之,已10年往矣,此略追其意。辛巳6月,敦煌莫高窟并记,蜀郡张大千父”,下押“张爰”“大千居士”印。辛巳—1941年。

    张大千 水墨观世音 纵128.8,横63公分
           纸色新,画一观音大士坐着草团上,所有墨描。右下方有创作者题署:“甲申九月,清信徒弟内江张大千谨为益廷社长兄造观世音菩萨一躯,丹青寵佑,供养虔心,美意延年,俾寿而康。”下钤白文“张爰”、朱文“大千居士”印。甲申—1944年。

    张大千 双雀图 纵95.9,横31.8公分
          纸本,工笔花鸟。绘老树秋枝残叶,双雀并立于枝上,羽毛拿笔极为细致,鸟睛奕奕有神。右边创作者题诗:"空阶喧叶落,老树识秋痕。双雀凝寒心,栖迟护晓暾。"款署"壬午九月写于莫高窟,蜀郡张大千,爰"。下钤白文"张爰之印",朱文"大千"印。又题:"写禽鸟,惟瓦雀刁难,因其难以闲雅。宋人擅此者,黄荃、崔白、道君皇上为巨擘。沙州秋日,朝暾初上,瓦雀群集,有时候涉事,主动视雀,黄辈在伯仲间。兴来微吟,摇笔属纸,不觉于秋痕下夺双雀两字,其自得之情,乃类谢老传睹野,屐齿都折,可悲,可悲。大千居士记"。下钤方形朱文"大风堂"印,白文"张季"、朱文"蜀客"印。壬午—1942年。

    张大千 浅绛山水图 纵145.7,横49.7公分
           纸本,纸色新,画浅绛山水画,两个人坐石上注视远景。右上带创作者题款:“戊寅十二月写似益廷老先生方家博教,大千张爰。”,下钤白文“张大千”、朱文“蜀客”印。下押简琴斋制朱文“三千大千”“大千居士”印。戊寅—1938年。

    张大千 平江双钓图 纵160,横76 公分
           纸本,绘浅绛山水画,上带创作者自题。款署:“湛波渊如两君属写以颂,承业仁兄华构落成。时丙戌6月既望。大千张爰”,下押白文“张爰私印”、朱文“大千居士”印。丙戌—1946年。

    张大千 绘柳荫仕女图 纵94.5,横56公分
          纸本,细笔上色画佳人倚石而立,右有柳树一株。左上首有创作者题七绝那首:“社散不同寻常燕子飞,流萤都上野人衣。轻罗小扇依稀是,银藻星辰巡日非。”,款署“己卯春青城山中 张大千”,下押白文“张爰私印”,朱文“蜀客”印。左上引首前押有朱文“摩登戒体”印。己卯—1939年。

    张大千 临摹晚唐•伎乐观音菩萨图 纵80.8,横162.6
           敦煌石窟墙壁画中有极其丰富的古时候乐伎形像和乐器图象。据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近些年的调查分析,仅莫高窟绘有乐伎形像的洞窟总有150好几个,乐伎3400多身,尺寸不一样的乐团490好几个,现有乐器46种,4300余件,那样多的乐伎形像和乐器图象,能够称之为全世界保存歌曲材料最丰富多彩的历史博物馆。
           此帧《晚唐•伎乐观音菩萨》临摹于敦煌榆林16窟窟顶。画中二伎乐观音菩萨高髻垂后,戴宝冠,着天衣,分別穿红、黄长连衣裙,一持拍板,一弹曲颈琵琶腾空而飞,绕肩的长带随身携带飘舞,烘托出快乐的氛围。

    张大千 临摹唐•释迦牟尼涅槃像 纵65.9,横163 公分
           此图临摹于敦煌130窟的涅槃佛。涅槃,佛家术语,即成佛。该画主要表现的是释迦牟尼涅槃时,周边有观音菩萨、徒弟及世界各国君王前去举哀。众徒弟在涅槃佛前哀哭悲泣痛苦不堪,她们对佛的哀伤和哀痛的情绪被刻划得真實栩栩如生。

    张大千 临摹唐•佛象 纵160,横104.6公分
           该图临摹于敦煌何窟不详。图中佛象顶髻,结跏趺坐于莲座上。穿着红、兰两色两色的通肩袈裟,两手做禅定状于腿上,似已经修禅。佛象有顶光和背光,脸部并未3D渲染。全部界面色彩艳丽,线框整齐,颇富笔情墨意。

    张大千 临摹隋唐•释迦叫法图 纵237.5,横127.5
           该图临摹于何窟不详。图绘三尊立佛,主要表现了释迦摩尼叫法的情况。扇型落叶簇拥下,释迦摩尼背后有背光,高髻,头上宝盖,身披鲜红色袈裟,脚踏莲花,右手施无所畏惧印,左手施与愿印。他脸刹车左边,似在俯瞰一切众生。左侧观音菩萨冷寂端庄,右面观音菩萨脸偏重左侧,朱唇微启,似已听得入神。整副界面赋色鲜丽,各种各样繁杂的纹样获得充分利用,装饰设计寓意浓厚。

    张大千 临摹隋•文殊问疾图 纵124,横89.3公分
           临摹于敦煌203窟西壁龛北端《维摩诘经变•文殊师利》墙壁画,此画是依据《维摩诘经》內容叙述所绘。画中文殊头束高髻,戴宝冠,结跏趺坐于金刚座上,朝向维摩诘举手作叫法状,如同已经滔滔雄辩。他身旁的佛弟子和观音菩萨正聆神静听。室中也有天女散花,传说故事那花朵落在舍利弗手上,以其结习未尽,未断分別想故,竟拂之没去。

    张大千 临摹隋•菩萨像 纵120.5,横55.7公分
          该图临摹于敦煌莫高窟何窟不详。界面行为主体一部分就是观音菩萨,半跏趺坐于束帛座上,观音菩萨戴着包镶着摩尼珠的三珠宝首饰冠,头向右边,人体往右边微倾,左手已经给一名小伙摩顶。此男身穿圆领窄袖绿衣,跪拜在观音菩萨眼前,角色占比远低于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头顶方有一个垂着流苏的宝盖,背后有树一棵,观音菩萨两边有天莲花数朵,头后有深蓝色背光。此画背景图、饰品的颜色早已施设得比较秾丽,以红、蓝、浅绛主导色。而故事情节的皮肤均只初为晕染,未及点睛。

    张大千 临摹隋•佛象 纵90.2,横69.1公分
           该图临摹于敦煌莫高窟何窟不详。绘佛象一尊,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左手施大无畏印,左为拈花手。佛象脸部安详,双眼微睁,佛头螺髻只平涂了深蓝色,佛的眼、脸、耳、颈、手、足作了分步晕染,都还没点睛。佛的背光为火焰纹,其往上的升腾感显现出佛的庄重,而其颜色选用石青、石绿与鲜红色配搭一起,鲜艳夺目,给人明显的視覺冲击性。

    张大千 临摹初唐•供养菩萨像 纵144.6,横65.6 公分
          这身供养观音菩萨临摹于敦煌莫高窟401窟,北壁东面。观音菩萨头戴宝冠,面形丰腴,眼睛微睁,朱唇含笑,头顶部微倾,肩膀斜披天衣,腰系长连衣裙,饰璎珞佩环钏。她左手托举琉璃珠边盘,显出纤柔的手指头;右手松驰轻握纱带,情态洒脱,姿势幽美。

    张大千 临摹北魏•三世佛象 纵96.5,横177.6公分
           此图临摹于敦煌莫高窟第263窟,南壁后部中层。三世佛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佛。三世佛意味着佛的存在于时间上既有限,又无限,罔始靡终,延绵不绝。表示了佛佛相生,更替不已这一深奥的哲理。图中三佛并立,椎髻,偏袒袈裟,作说法状。两侧菩萨,宝冠天衣长裙,体态优美。上部两飞天巾带回环缭绕,衬托出轻捷的飞动感。此图色彩典丽,线描工整,菩萨、飞天的组合既对称而又富有变化。

    张大千 蕉荫仕女图 纵115.2,横45.7厘米
           纸本,设色,画一仕女持扇背立蕉荫下。左上款署:“含君大家清嘱,乙酉冬日大千张爰”,下押白文“张爰之印”、朱文“大千”印。乙酉—1945年。

    张大千 仿石涛松泉图 纵165,横83厘米
           纸本,墨笔山水。山间怪石险峻,苍松斜出,泉水从山顶倾泻成瀑,山间雾气腾升。一人坐石观赏流泉。上有作者题诗一首:“亭亭厓际松,团阴翻翠盖。林坰生野烟,清风激灵籁。中有轩农人,萧闲寄物外,宛枯了不问,冲禁绝尘埃。大千居士。”侧钤白文“张爰”印。
           图右侧又题:“幽谷挺干飞泉俪其顶,游云荡其足,倔强之态,正与此老相称也。衡阳黄成安同门所藏大滌子,别十年矣,时时往来于心,背临一过,朴野真率,当小有入处。庚辰春爰。”侧钤白文“张大千”、朱文“蜀客”印。庚辰—1940年。
  • 上一篇:明·沈周《两江名胜图册》
  • 下一篇:刘墉书法欣赏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