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收藏知识 > 书画名家 > 正文
收藏知识
  • 刘墉《论平复帖》
  • 时间:2019-08-28 10:04:37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2071次
  •                                                 纸本,轴,纵113.2厘米、横4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刘墉(1720—1805),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祖籍安徽砀山,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刘墉为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赐谥文清。多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藏书丰富,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刘墉书法造诣极为深厚,是清代中期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有着精湛的帖学书法基础,为一代帖学名家,用墨浓厚,有“浓墨宰相”之誉,与成亲王、翁方纲、铁保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书法初从赵孟頫入,师法魏晋钟繇、王羲之,同时对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都有所借鉴。著有《石庵诗集》《刘氏家谱集注》等。
           由于时代风气使然,刘墉在其书法中也吸收了碑学营养,尤其金石学方面的观念和方法使他的书法摆脱了馆阁体书法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与翁方纲等人的书法以及稍后追踪汉魏六朝、突破“馆阁体”影响的金农、郑燮等人的书法遥相呼应,成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书法家。南京博物院所藏刘墉行草书《论平复帖》,是一件颇能反映刘墉书法面貌的作品,从中可见刘墉的个性才气和书法特色。
           徐珂在《清稗类钞》称赞刘墉说:“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认为刘墉的书法有自家面目,自成一体,摆脱了馆阁体书法的约束,个人风格面貌基本形成,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一代书法家。张维屏在《松轩随笔》则说:“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笼拢,超然独出。”亦肯定了刘墉在书法上的造诣和成就。从这一视角看他的《论平复帖》书法作品,显然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刘墉《论平复帖》全文如下:
           陆士衡平复帖计九行,墨色有绿意,纸亦百杂碎,极似幼安笔法,始知阁帖所刻士龙书皆后人为之耳。平复帖无以定为士衡书,或因有“彦先”二字,而“彦先”见士衡诗中,故题目为陆书耶。石庵居士
           刘墉书法有着宽博、雄畅而劲健的特色,同时因受王羲之、苏轼的影响,也使其书具有秀美、洒脱、文雅的风格,显然是他长期师法诸家笔法,进行高度概括、提纯而出现的一种审美意象。《论平复帖》空间布白较为平匀,因而比较静雅文秀,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此件作品在行笔上较为迟缓,也为其章法布局带来一丝静气,不显突兀和浮躁,给人以法度谨严而流畅自如之感。
           刘墉《论平复帖》在间架结构上的特色亦较为明显,结体大小、轻重相间,错落有致,从中可见刘墉驾驭书法空间布局的能力。刘墉的书法结体外圆内方,点画分割空间清晰明了,且内含刚韧劲伟之气,确实别具面目。此件作品在用笔上具有很深的功力,每笔都能交代清楚,使转提按自如,具有严谨、沉实、坚凝的风貌。刘墉能与翁、梁、铁并列,显然不是没有原因的。此件作品笔力的坚实沉凝、汇融碑帖,能够体现出刘墉不凡的才气和感悟能力。在用墨上,刘墉书法的最主要特点是用墨厚重,这在《论平复帖》作品中表现得亦非常明显,用墨浓密厚重,其确实不愧为“浓墨宰相”的称号。 
  • 上一篇:齐白石老人十二句话
  • 下一篇:欧阳修撰赵孟頫书《憎苍蝇赋》竟成千古名作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