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收藏知识 > 书画名家 > 正文
收藏知识
  • 清王世襄:麓台“五绝”——读王原祁写杜甫诗意图轴
  • 时间:2019-09-29 10:04:25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2458次
  •      

                                                                  清 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

           敬告读者,所谓“五绝”,与旧体诗的五言绝句无涉,而是说在我看来,这幅大轴在麓台画中,堪称“五绝”。此图绢本,高三二〇厘米,宽九一·四厘米,青绿设色。题记及款识为: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书法为艺林称首,晋唐以后代有传人,间有一二右文之主,玉札飞白,史策中载为盛事。未有如我皇上之天纵神奇,震古铄今者也。近者御书颁赐群臣,无不欢欣踊跃。原祁忝厕侍从之列,瞻仰宸翰,庆幸遭逢。因见文翁老先生所得十四字,缣素逾丈,用唐杜律二句,结构精严,体势飞舞,擘窠妙笔,尤为钜观,真希世之宝矣。同直诸先生念其宜图诗意以识圣恩,文翁不轻付画史,专以相属,敢不竭蹷从事。谨仿高彦敬《云山》、赵松雪《仙山楼阁》笔法,经营?礴两月始竣,以当鼓吹颂扬之意。然笔痴腕弱,岂能摹写化工,益滋惶悚云尔。康熙岁次壬午孟秋七夕,娄东王原祁画并敬题。

         

                                                                   清 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
           我认为此图的第一绝绝在尺寸上。它高达三·二〇米,宽也接近一米,这显然是为了和玄烨的逾丈御书相配称。在我所见到的麓台画中,不论是纸本还是绢本,没有比它更高大的。

           我认为此图的第二绝绝在设色上。麓台山水,水墨居多,其次是浅绛,设色的较少,青绿的则绝少。此图虽非青绿重设色,山峦及夹叶树都用了石绿,自属绝少之列。杜老的诗句是七律《即事》的三、四两句。从原诗首句“暮春三月巫峡长”来看,所咏为季春景色,而麓台则画成夏景,幅底的莲叶田田,显然易见。画家作画,不必受全诗的拘束,尽可随意抒写,这当然是应有的自由。正是由于麓台要画夏景,表现雷雨中山林的苍翠华滋,所以才采用了青绿设色。这是他的刻意求工。“敢不竭蹷从事”的心情相吻合的。

         

                                                                 清 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

           我认为此图的第三绝绝在丘壑的位置经营上。大家知道,清初四王之中,麓台是最不讲求丘壑变化的一位。他的小幅山水,往往是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而已。他自己就曾说:“六法之妙,一曰气韵,二曰位置。若能气中发趣,虽位置稍有未当,亦不落于俗笔也。”后代的画家对此也曾议及。吴修《青霞馆论画绝句》中王司农一首:“石骨干皴到浑融,独将魄力写痴翁。怪来题语多平衍,难道千图意一同!”题语的平衍雷同不正是由于山水丘壑的平衍雷同吗?戴醇士题画:“石谷无聊酬应,亦千丘万壑,布置精到。麓台晚年,专取笔力,大率任意涂抹,置畦径物象于不问。石谷之偏,神不胜形。麓台之偏,形不胜神。”此图作于康熙壬午(公元一七〇二年),麓台六十一岁,已是晚年之作。但丘壑之繁复,画境之幽深,是可卧游终日的。幅底自莲塘开始,坡石长松之后,隐见山居。此上觌面层峦,将画景分隔为二。左侧栈道下流泉几叠,汇潴成潭。右侧坡岸支错拖伸,浅水可通,远穿松涧,直到垂柳人家。上半层峦弥远弥高,顶露平冈,围廊四匝,中耸崇楼。引领仰望,有气象万千之势。此后群峰出云,大有雨意。综观全图,可谓平、深、高三远,无不备俱。如此布局,固因巨幅大帧,不得不尔,但重峦叠嶂,曲水萦泉,倏暗倏明,几开几合,在麓台的画中,不能不说是绝匹罕俦的。

         

                                                                 清 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

            我认为此图的第四绝绝在笔墨上。麓台一向主张干墨重笔皴擦,来取得混仑气象,尝目誇笔端有金刚杵。所著《雨窗漫笔》有一条讲到水墨画用笔要“从容不迫,由淡入浓。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删之,纤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显然非用干笔层层皴擦不能做到存之,删之、足之、破之。至于设色画,麓台也还是要用墨笔干擦。闻人克大曾被麓台亲自邀去看他作画。下面是克大一连几日观看麓台画秋山晴爽图卷之后所作的详细记录:“翌晨折简招克大过从曰:‘子其看余点染。’乃展纸审顾良久,从淡墨略分轮廓,既而稍辨林壑之概。次立峰石层折,树木株干。每举一笔,必审顾反复,而日已夕矣。次日复招过第,取前卷少加皴擦,即用淡赭入藤黄少许,渲染山石,以一小熨斗贮微火熨之干,再以墨笔干擦石骨,疎点木叶,而山林屋宇,桥渡溪沙瞭然矣。然后以墨绿水疎疎缓缓,渲出阴阳向背,复如前熨之干,再勾、再勒、再染、再点,自淡及浓,自疎而密,半阅月而成。发端混仑,逐渐破碎。收拾破碎,复还混仑。”⑦如取上述画法来和此图对比,我们会发现此图和麓台平日的用笔用墨,大有径庭。此图湿笔多而干笔少,更看不到笔墨层层干擦的痕迹。这虽和此图为绢本有关,但其他的麓台绢本设色山水,却很少象此图那样明润朗洁,而多少总是经过干墨皴擦的。故从用笔用墨来看,此图也是麓台稀有之作。

         

                                                                        清 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

           我认为此图的第五绝绝在参用了高彦敬、赵松雪两家笔法。明清画家每喜自题仿某家或拟某家笔意,实际上是我行我素,仍是自家画法,这不足为奇。他们也往往自题仿荆关、仿董巨、仿倪黄,这也不足为奇。因为荆浩与关仝、董源与巨然、倪瓒与黄公望,笔法相近,说是仿两家,实际上等于仿一家。麓台此图自称仿高、赵两家,这两家画法,却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承认麓台此图保留了不少他的本来面目,但笔墨之滋润,设色之明净,不能不说他在意想中存在着鸥波的意趣。至于云山则确实是仿高房山,和二米一脉相承。因此他在一幅中确实参用了两家画法不同的笔法。这在麓台的画中也是绝少的。

         

                                                                        清 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
           总之,麓台写杜甫诗意大轴可以说是一件在多方面都和他的作品迥不相同的巨迹。不过把它称为“麓台五绝”,仍应反复强调乃是我个人的看法。这是因为我的见闻不广,曾经寓目的麓台山水,为数不多。因此诸位方家见到拙文之后,很可能举出实例来证明我所认为的“绝”,并非真绝。果然如此,何殊抛砖引玉,将使我增长学识,受惠多矣!
  • 上一篇:谢稚柳论梁楷《黄庭经神像图》卷
  • 下一篇:唐李白《上阳台帖》,唯一传世的真迹,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