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40年代,是任伯年出生的时期,那时候中国处于农耕文明晚期,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政治极为腐败,且思想闭塞,沦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对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闭关锁国”的大们被打开,各种主权都遭到破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时的社会震荡强烈,中国人民处与水深火热中,广大农民开始进行抗粮、抗租斗争,一浪高过一浪。据史料记载,1860年,任伯年16岁时,太平军进军浙江杭州,第二年从萧山转战绍兴。战乱中,任伯年的父亲不幸去世,他的家庭支离破碎。任伯年在逃难中被卷入太平军而加入太平天国,并在那段时期饱经刀兵丧乱之苦。这样忧愤悲苦的社会经历在任伯年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之后,便反映到他晚期的绘画作品的思想寄托上来。
他在设色上,强调画面的冷暖变化,将西方色彩学融于中国画中,设色不多而立体感强,恰恰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受明代徐渭、陈淳、和清代八大山人等人的影响,他在继承挥南田工笔没骨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表现手法,发展其写意没骨法技法,他下笔潇洒简练,富有节奏,用色如用墨,使没骨画法的内涵得到了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