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收藏知识 > 书画名家 > 正文
收藏知识
  • 李鱓及其《花鸟十二开》
  • 时间:2020-11-16 15:44:55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2575次
  •       李鱓(1686-1760),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等,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做过宫廷画家,“两革功名一贬官”,三变其法,其大写意画风对后来的海派赵之谦、吴昌硕等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鱓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之家,其六世祖李春芳曾是明朝首辅,其父李朱衣亦是地方诗文名士。李鱓常常以“神仙宰相之家”和“李文定公六世孙”两枚闲章炫耀其高贵的出身、追忆其家族的荣光。少年李鱓受家庭影响学习诗文之余也向同乡魏凌苍学习黄公望一派山水,之后又去高邮随族兄李炳旦学习八股文和试帖诗,随族嫂王媛学习花卉、山水。与好友郑燮40岁才考中进士不同,李鱓二十六岁就考中举人,两年后向在热河避暑的康熙皇帝献画并因此进入宫廷跟随蒋廷锡学习花鸟。蒋廷锡的花鸟画沿袭恽寿平清新典雅的画风,深得皇室贵族喜爱。尽管也画出了《石畔秋英图》(现藏南京博物院)这样的院体作品,但是李鱓由于不受“正宗”束缚而遭排挤,五年后离开宫廷,鬻画为生。郑燮形容他鬻画交游的生活是“声色荒淫二十年,丹青纵横三千里”。李鱓的绘画逐渐发展出纵横驰骋、酣畅淋漓的风格。20年后,他再度进京,希望通过老师指画大师高其佩的关系重返宫廷,然而雍正朝的宫廷绘画趣味与康熙朝并无区别,因此没有成功。乾隆一朝,李鱓第三次进京谋得临淄县令一职,很快改任滕州县令,任职三年期间“为政清简,士民怀之,忤大吏罢归”,流连往返山东各地四年有余,之后回到家乡。从此画家功名之梦彻底破灭,开始使用一枚“卖画不为官”的闲章并在作品中多次署名“李鳝”(鱓,一读为tuó,通鼍,一读为shàn,通鳝)自嘲,表达其“两革功名一贬官”的心境。李鱓70岁定居在扬州竹西僧舍,75岁左右终老于兴化升仙浮沤馆。《五松图》是李鱓喜欢的一个题材,目前已发现的《五松图》就有12幅,创作时间从50岁到70岁,从题款看出这一题材是为纪念朝中五位直臣而画,他们是画家心中最崇高的道德象征。
          李鱓早年师承蒋廷锡含蓄之工,中年师承高其佩豪放之写,其晚年变法与石涛关系最大,他在扬州见到石涛的作品之后便在《画跋》中写道:“扬州名笔如林,而写意用笔之妙,生龙活虎,以本朝石涛为最,可与青藤道人并驾齐驱。”在他看来,石涛几乎是清代扬州最优秀的画家。同时,他认为清“四僧”中八大山人长于用笔,石涛长于用墨,笔墨是否生动关键在于用水,自己善用水但笔墨却不及“二僧”。李鱓的这种看法是非常准确的,他的作品狂放不羁、挥洒自如、花叶滋润、历久弥新,用水在其中至关重要。
           康、雍、乾三朝,扬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盐商云集、富而后雅,已经是中国南方文人画的中心,与曲高和寡的山水和写真记录的人物不同,花鸟画在富裕商人主导的艺术市场中一枝独秀。此时扬州画坛出现了一种以“扬州八怪”为代表,外放多于内敛、奇姿多于正态、写意多于工笔的新风尚。“扬州八怪”大多数以花鸟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见长,而风格各不相同。其中,李鱓不仅画文人热衷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而且画从来难登大雅之堂却趣味无穷的农家日常生活的器具食物,从而大大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题材,其表现方法则喜欢运用从石涛画中悟出的破笔泼墨技术,或变化丰富、或激情洋溢,皆令人耳目一新。此外,李鱓的书法也很独特,秦祖咏评价他“书法古朴,款题随意布置,另有别致,殆亦摆脱俗格,自立门庭者也。”他往往画不足以题,题不足以诗,洋洋洒洒、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扬州八怪”之中,李鱓大概是受到清末批评家最猛烈攻击的一位,同时也是最具创新精神者之一。
           李鱓67岁至68岁之间画的《花鸟册十二开》显示出其典型的晚年画风。画家在十二开纸本册页中分别画双鸡、鹰、画眉、黄鹂、双燕、草虫、双蝉、鱼、松鼠、蔬果、兰花、牡丹,或为粗笔,或为细笔,或以水墨,或以淡彩,浅吟低唱之间生机盎然。其中第五、七、九、十一、十二开为水墨,其余各开为淡彩,第一开仅题时间、作者,第二开题图名、时间、作者,其余各开皆题长款。李鱓熔蒋廷锡的细腻、高其佩的粗犷以及石涛的蒙养和生活于一炉,似乎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却有一种稚气、拙味。好友郑燮认为李鱓“六十外又一变,则散漫颓唐,无复筋骨,老可悲也。”其实,这正是李鱓稚拙天真、物我两忘的艺术追求。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一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母鸡、野花、怪石。画中两只母鸡一向右一向左,前后排列,画家以短促连续的笔触描绘母鸡一低头一抬头的动态。红色、紫色的野花与黑色的怪石形成轻盈细腻与厚重粗犷的对比。尤其是倾斜的土坡将母鸡与野花、怪石联系起来极具构成意味。此画笔墨稚拙,设色淡雅,追求野趣,惹人喜爱。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二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雄鹰与栗枝。“雄鹰”与“英雄”谐音,画家题:“英雄自立”四字。画中右侧一只雄鹰单爪立于栗枝之上,雄鹰振翅回望,栗枝轻轻弯曲。雄鹰与栗枝用笔概括洗炼,用墨层次丰富,构图取从右向左的延伸之势,唯有雄鹰头部呈相反之势。此画以水墨画出,仅在雄鹰头、翅、爪三处浅浅涂抹,尽显卓尔不群的姿态。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三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竹枝画眉。画中构图取从左向右的延伸之势,啼叫的画眉鸟立于弯曲的竹枝之上,竹枝水墨双钩填入淡淡花青,画眉鸟水墨勾勒晕染浅浅赭石。画家题诗:“竹间啼鸟似吹竽,难写声音入画图。都笑当年张敞笔,而今空染白髭须。”汉代有“张敞画眉”的典故,形容夫妻恩爱,画家借此感叹年华逝去。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四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朱藤黄鹂。画中构图仍然取从左向右的延伸之势,黄羽、青眼、青爪、朱喙的黄鹂鸟立于朱藤之上,全画墨色极浅淡,几乎全由水色画出。画家题诗:“古木参天倚碧霄,春光零乱好垂条,朱藤画罢无人赏,只有黄鹂吹洞箫。”作者似乎清楚地知道他的画知音难觅,但是绝不因此而媚俗,宁愿孤独寂寞。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五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芦花双燕。画家题诗:“水墨方裁燕子衣,深秋渐觉语声微,春风红杏雕梁里,萧瑟芦花便欲归。” 春去秋来,仿佛刚刚画好的水墨燕子正在呼朋引伴,离开温暖的巢穴,栖息萧瑟的芦花,即将飞向遥远的南方。画中水墨双燕“笔简形具、得之自然”,双钩芦花若有若无,意境空灵,思乡欲归之情令人动容。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六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野草蝈蝈。画家题诗:“京师南北往来踪,古道萧萧禾黍风。买得商家林草帽,骡纲头顶叫寄笼。”蝈蝈为鸣虫之首。画家曾经三次进京,因此画野草蝈蝈回忆早年京师往来的旅途,寄托自己向往自由的心境。蝈蝈和野草皆淡墨勾勒,浅色晕染,野趣洋溢,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笔墨从心,俨然逸品。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七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垂柳双蝉。唐代李商隐《柳》诗云:“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画家题录此诗,“春苑”改为“原上”。画家六月溽暑蒸人之日画水墨高柳鸣蝉,只为夏秋之际的一丝清凉。粗笔柳干和细笔柳枝皆以水墨画出,双蝉概括洗练,生动精彩,仿佛能够听到双蝉的哀鸣。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八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月影游鱼。画中稍稍偏右以淡墨湿笔晕染出一轮月影,环绕月影下部边缘以浓墨干笔勾勒皴擦出三尾游鱼,两尾游鱼自左向右,一尾游鱼自右向左,仿佛见面交谈,另有右侧水草若隐若现。游鱼为实,月影为虚,画家题诗:“一片清光万里寒,蛟龙几觉咽吞难,谁知荇底鱼儿辈,翻得嫦娥隔水看。”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九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松树松鼠。画家善画松树,常常以松树象征朝中直臣,仅《五松图》就有十二幅之多。画中苍松古树斜倚,松干干笔勾勒湿笔皴擦,松针浓墨淡墨相破,一只渴笔渴墨画出的松鼠仰望天空,姿态生动。从题诗可知,画家以松树赞美朝中直臣,以松鼠讽刺逢迎鼠辈,老鹤不在营巢,鼠辈穿窬松树枝头。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十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桃子一枚、枇杷四枚、杨梅二枚。画家八月初秋画朱明时果又在题款中讨论水果何种味美何种味恶,并将自己喜爱的水果画出:北桃、白沙枇杷、珍珠窝杨梅。画中七枚水果以细笔淡墨勾勒轮廓然后以胭脂、石绿、朱磦、赭石、花青晕染明暗体积,明显借鉴西洋画法。此画工整精致,有蒋廷锡之风。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十一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水墨兰花。“扬州八怪”多受石涛影响。石涛喜画墨兰,诗曰:“十四写兰五十六,至今与尔争鱼目。始信名高笔未高,悔不当初多食肉。”可见其画兰的苦心。李鱓画墨兰与郑燮相互影响,他先以中锋淡墨画出俯仰参差的兰花兰叶两丛,再以中锋浓墨画出两丛与先前所画相破,相破之处笔墨飘逸。

                              李鱓《花鸟册十二开》之十二 纸本设色,25.8×40.7cm,1753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水墨牡丹。“扬州八怪”多受徐渭影响。徐渭始画泼墨牡丹,他将本来姹紫嫣红的富贵花王画成一团黑气,以示荣华富贵与自己无关,独标一格。徐渭的泼墨牡丹前无古人后有来者,李鱓也画泼墨牡丹。画家挥洒自如、酣畅淋漓,只写混沌,不画魏紫姚黄,题曰:“看去一团真黑气,不知是魏是姚家。”
           李镇,1976年生于青海。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美术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奖学金,作为国家首批“联合培养博士生”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跨国艺术研究中心留学。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 上一篇:顾恺之是记载的最早中国画家
  • 下一篇:张百熙楷书《车鼎晋万寿诗》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