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收藏知识 > 书画名家 > 正文
收藏知识
  • 刘海粟《黄山散花坞》
  • 时间:2022-08-26 15:43:52        编辑:宗皓        点击量:1568次
  •        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学名季芳,号海粟,以号行,室名存天阁,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14岁时到上海学西画,17岁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先后到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德国、英国、印尼、新加坡等国考察、讲学、举办画展。任高等美术学校校长垂80年,从事教育和创作,对油画、中国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学贯中西,艺通古今。早年习油画,兼作国画,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华而不泥古,擅山水、花鸟、走兽。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画风豪放奇肆,朴茂醇厚,自成一家。晚年运用泼彩法,浓郁瑰丽,于国内外享有盛誉。

          《黄山散花坞》作于刘海粟58岁之时,是一幅表现烟雨朦胧中黄山雾凇奇石景色的佳作,具有其本人鲜明的代表性风格。刘海粟一生钟爱黄山,一生十上黄山,其重要作品也多以此为题材,他曾说,“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上世纪50年代为其黄山题材创作的高峰之一,作品不落俗套,每每抒发新意,此图绘黄山散花坞烟雨风景。他在《黄山谈艺录》中写道:“黄山为天下绝秀,千峰万嶂,千云直上,不赘不附,如矢如林。幽深怪险,诡奇百出,晴岚烟雨,仪态万方。其一泉一石,一松一壑,不仅触发你的诗思,惠你画稿,提供无限美境,或使你心旷神怡,或使你无言对坐,寝食皆废,终日忘饥。”刘海粟学贯中西,并将油画与国画创作互通互融,他提出“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此作用笔劲健,用线用墨皆不失传统,而笔触又借鉴西洋用色方法,丹青敷色中显光影之效,尤在表现近处松树与远山之雾时,烟雾之体积感使画作别具一格。

          观此作品,四尺空间内,黄山奇松傲然挺立,远山近峰渐露峥嵘,烟岚雾雨中别显黄山韵致。黄山多雨雾,蒙蒙秋雨如细丝,洒落在青松玉峰之上,雨雾缭绕,犹如仙境。画家以独特视角,择黄山散花坞雾撒奇峰、青松滴翠的美景入画,构图予平衡中以节奏感,传统山水画的技法结合西方绘画写实手法,敷色结合湿笔晕染,笔触细腻,渲染出烟雨黄山的虚实有致,以及近山远雾,近树远云的空间感,画家以深厚的笔墨功力和艺术修养精妙地展现了“山色空濛雨亦奇”的黄山美景。

          “黄山之美始于松”,黄山松依山势和风向扎根于高山峭壁夹缝之中,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其姿态优美挺拔,俯仰有致,气韵雄浑,也十分入画,自古以来常为画家和诗人颂赞。五百里黄山,处处青松染翠,翠枝舒展,画中青松高低交错,棵棵挺拔,扎根盘结,千姿百态,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在墨色的层层渲染中,景物被隐褪去耀眼的颜色和光芒,虽设色淡雅,但黄山奇松的鲜活灵透和强大的生命跃然纸上。黄山的奇峰异石在大自然的造化下,本身就如同一件件奇异俊美的雕塑杰作,画家运用曲直刚柔、富于变化的用笔,以虚实苍润的皴染手法,营造出山峰错落的空间感。主体部分的山石奇峰刻画得尤为细腻,吸收了西方绘画中光影处理手法,皴染刻画出山体在光线下的微妙明暗变化,一缕微弱晨光穿过云雾透射过来的空间感和光线感便被真实地塑造了出来。蓬勃茂密的青松衔接点缀了整幅画面,线条的质地雄厚和表现的随意自由使画面生机勃勃、意境幽远。山水画一贯主张“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画家在空间意象上营造出了黄山秀美的景色,也将对黄山的喜爱和感悟一并融入了画中,营造出清丽自然的画境。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内心的向往和追求,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人与山水之间,有了太多的故事和情感。奇峻幻变的黄山是刘海粟一生钟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胜地,也是他毕生锤炼笔墨的对象。从1918年到1988年的数十年内,刘海粟十上黄山,留下的速写稿、册页画稿和油画小稿不胜枚数,开启了以黄山绘画为主体的个人风格创造,如黄宾虹先生所言:“吾人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写山之真,心手相应,益臻化境”。他捕捉黄山清晨的光芒和落日的余辉,也被云海奇观、雄奇幽深处的雨雾晦明所震撼,任万千物象在眼前变幻,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中不断生成新的感悟和艺术语言,在“青绿山水”、“水墨浅绛”、“泼墨”等传统绘画技巧基础上和西方油画技法融会贯通,乃至探索创造泼彩绘画。从以黄山为师到以黄山为友,一步步走进黄山的“心”中,《黄山狮子峰》、《黄山一线天奇峰》、《黄山云海奇观》、《黄山白龙桥》等等一系列的黄山绘画作品应运而生。此幅《黄山散花坞》的创作,正介于他个人创作的成熟期和铺垫泼彩风格形成的酝酿期,相对于后期用色明艳大胆的泼彩作品,此作品更强调传统青绿山水的设色、气韵和画境的营造,以及与他本人擅长的西方绘画语言的介入和融合。

          在数十年不断登临黄山、写生、创作的过程中,画家已将眼中黄山、笔下黄山和胸中黄山融为一体,实现了艺术精神和自然物象的重合。咫尺画作成为刘海粟傲立不屈、智慧通达的心灵写照,也成为他在艺术上不断探求的实物写照。
  • 上一篇:汉后隋前有此人——关于赵之谦《各体书古训册》
  • 下一篇:恽寿平:命是苦的,画却是美的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