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收藏知识 > 金银珠宝 > 正文
收藏知识
  • 三国时,谷物和绢帛为何能成为硬通货
  • 时间:2019-08-27 10:49:37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2140次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董卓入京以后,为了快速攫取财富,废止了两汉时期的五铢钱,改铸并发行了一种“小钱”,一举使得当时的货币系统进入了长期的崩溃状态:“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三国志·董卓传》)换句话说,董卓通过用一种面值相同但重量大幅度下降的劣质钱币,代替了原来的五铢钱,以此达到敛财目的,最后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了汉末货币市场的崩溃。

                                                                               五铢钱

           钱币虽然迅速衰微,但这样两种实物——“谷物”和“绢帛”却依然坚挺,在三国时期,它们不仅与钱币分庭抗礼,还屡屡赶超和取代之,成为主流“硬通货”。

           一、魏国以谷帛为市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任汉丞相后,废除了董卓的“小钱”,继续延用原来的五铢钱。但是,一个问题却出现了,即谷贱伤农:粮食价格大幅度下滑,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废除小钱是好事,为何却造成这种负面效果呢?

                                                                                粮仓

           《三国志·明帝纪》记载:“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己。”因为东汉朝廷很长时间没有铸币,市面上现存的五铢钱本来就很少,其购买力也因此显著提高。相对应的,粮食价格就大幅下跌了。
            此后,曹丕继承曹操的遗志,继续推行五铢钱,然而仅仅7个月后也宣告失败,于是他“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晋书•食货志》),社会商品流通又回到了比较原始的“物物交换”状态。

                                                                           曹操与曹丕
           以粮食作为流通货币非常好理解,因为它能直接解决人的吃饭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为招募贤才,均是以粮食作为俸禄,由此出现了粮食计量单位“石”。汉代,官员以“石”表示职级的大小领取俸禄。而以“绢”则并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古代百姓多穿麻。“绢”其实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大额货币,我们以魏明帝时期一次“买官事件”为例,当时护军将军蒋济负责提拔武官,因而成为众多武官的贿赂对象。
          《三国志·夏侯尚传》记载:“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也就是说,牙门官、百人督这种职务,其“价格”都是以绢的匹数作为单位的。而且,绢也是当时可以拿出去花的货币,《晋书·胡威传》记载,当时荆州刺史胡威到荆州去上任,因为没有盘缠,其父胡质“赐绢一匹为装”,胡威问父亲:“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胡质说:“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绢帛纺织
           一匹绢可以当远行的路上盘缠,可见在当时,绢确实已经成为流通货币。胡威已经做到州刺史一级的官员,还对父亲家中藏有一匹绢而感到惊奇,说明绢的购买力确实不俗。
           尽管谷物和绢帛可以成为当时的流通货币,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相比较于金属货币,虽然民间盗铸现象也层出不穷,但是其技术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而像谷物和绢帛,其作假门槛却低了许多,尤其以谷物为易。《晋书·食货志》记载:“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竟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
           要想在谷物上作假,仅仅用一盆凉水就够了。因此,后来曹魏不得不重新使用金属货币,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晋书·食货志》)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五铢钱,再一次被魏国皇帝请了出来。

           二、蜀国消失的“直百钱”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成为成都之主。经过几年战争,刘备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这时,川蜀人士刘巴向刘备提建议——铸“直百钱”。刘备欣然采纳,最后结果是“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资治通鉴》)
           刘巴不是刘谦,当然不会变魔术。他让刘备铸的“直百钱”乃是一种大额的铜钱,其面值远远大于实际金属的价值。因而,这种货币一发行,就起到了短时间内聚敛民间财富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乃是“饮鸩止渴”,必不得长久。
           于是,反而是“绢帛”,日益成为蜀国的常见货币。比如诸葛亮曾经在给刘禅的上表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家庭财产:“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倾......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在这里并没有说自己死后家里剩下多少钱,而是说有多少帛,可见这个时期重臣们的“家无余财”,指的就是没有“绢帛”了。
           另外一个证明蜀国的流通货币史绢帛的例子,则听起来比较悲伤。邓艾在灭蜀以后,清点蜀国国库,说其中有:“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三国志》注引《蜀记》)

                                                                                   蜀锦
           邓艾在给皇帝的上书中,提到了蜀国国库中的米、金银、绢帛存量,可就是没有提到有铜钱的事,而他又不是贪赃枉法之人。可见,当时刘备发行的“直百钱”,早已经在蜀国销声匿迹了。三、吴国销毁的“大钱”
           吴国与蜀国一样,也有一段铸造“大钱”的历史。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孙权铸造了一种名叫“大泉五百”的钱币,两年后,又铸造了“大泉当千”。
           从“五百”和“当千”,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面额:分别与当时的五百个和一千个五铢钱等值!这两种货币所起到的作用,跟蜀汉一样,也是快速的从民间聚敛财富。但其副作用也一样明显,不仅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也引起了民间的激烈反抗。

                                                                               大泉五百
           于是,赤乌九年(公元246年),孙权下令:“省息之,铸为器物,官勿复出也。”(《三国志·孙权传》注引《江表传》)孙权正式将“大钱”全部销毁,铸造成为器物,结束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而没有了金属货币,谷物和绢帛等实物货币,则成为吴国人民的主要货币。
           比如,孙吴后期的东吴后期佞臣何定,曾“使诸将各上好犬,皆千里远求,一犬至直数千匹(绢帛)。”(《三国志·孙皓传》注引《江表传》)诸将为了讨好佞臣何定,不惜千里购犬,其价格高达数千匹绢帛,参照上文中胡威以一匹绢作为盘缠的例子,其价格绝对惊人。

                                                                                大泉当千
           此外,还有以谷物为货币的例子。《晋书·陶璜传》记载:“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商贾去来,以珠贸米。而吴时珠禁甚严,虑百姓私散好珠,禁绝来去,人以饥困。”
           合浦郡因为没有农田,百姓用珍珠跟商人换米,但吴国禁绝以后,当地百姓竟然出现饥困,并没有用金属钱币购买米的现象。四、谷物和绢帛为何能成为通用货币
           三国时期,谷物、绢帛代替钱币,成为通用货币的现象,一直延续到了后来的两晋南北朝时期,直到隋唐重归一统,才告终结。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三国承接了汉末货币的崩溃状态。曹操、曹丕父子恢复“五铢钱”但以失败告终。这说明,货币问题是长期积累而成的,无法在段时间内彻底解决。

                                                                               五铢钱钱范
           而刘备发行的“直百钱”、孙权发行的“大泉当千”,其实都有董卓发行“小钱”的影子。他们出于牟利而发行钱币的目的,反而加速了本国货币系统的混乱。
           2、三国的分裂状态促进了货币的混乱。在三国时期,各国纷纷铸造自己的钱币,但这些钱币不但没有促进各国货币系统的向好,反而使其更加混乱。而即便是有“良币”出现,也会因为民间盗铸或者敌国恶意盗铸,使得“劣币驱逐良币”。

                                                                           五铢钱钱范
           3、铜资源的紧张和管制不易。铜资源短缺是三国时期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这导致了各国铸造的新钱严重不足,从而一定程度上迫使统治者铸造大额的“大钱”和不足值的“小钱”以改善这种状况。而且,铜在当时还可以被用来铸造铜像、兵器等器物。因此,对民间收集铜币改铸他物,朝廷管制起来十分不易。
           而与钱币这些缺点相比,谷物和绢帛的价值相对稳定,还历来是国家富强、百姓富裕的体现。这也是它们能够代替钱币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
  • 上一篇:新中国邮票历史上的第一次
  • 下一篇:五招识别新版纸币真伪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