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父丁”铜簋
展出地点: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楼第3展厅
1986年8月,河南信阳浉河港乡农民在浉河滩修筑水坝时,在河道黑色淤泥中发现一批青铜器。当地文物与公安部门闻讯后前去调查,共收集到青铜器13件。依据铜器铭文和器体锈色,将13件青铜器分为“父乙”和“父丁”两类。在“父丁”器群的四件青铜器中,有两件形制纹饰基本相同的“父丁”铜簋。
“父丁”铜簋为西周文物,通高17.5厘米,口径22.3厘米,圈足径17.5厘米,为侈口,颈微束,圆腹较深,高圈足,桥形耳饰兽首纹,并有下垂的珥。腹部饰兽面纹,圈足饰夔龙纹,均有云雷纹衬底。器底有铭文两行7字,“作父丁宝尊彝,若”。铭文最后的“若”指铸器者所在的方国“鄀”,即今湖北宜城县,其位置大致在今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地带。
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容器。在商周时期,簋也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西周时代,它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与此相应,出土簋时所见也多为偶数组合。
该簋造型规整,纹饰承袭商代晚期风格,通体满饰花纹,富丽繁缛,铭文字体隽美清秀,且器表油绿光亮,有一层珐琅质,更将此器衬托得绚丽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