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籍里的刺绣补丁:一种妙趣横生,修复书页破损的独特方法
时间:2021-12-31 14:29:36 编辑:宗皓 点击量:1833次
话说,书籍这一样东西在现今各种电子软件应用的冲击下,已经一点点的失去了地位。对比于手捧着书本带来的实感还有那书页独有的味道,现在很多人更加愿意手拿手机,划拨着那冷冰冰的屏幕。但是在数百年前,别说是纸张,就连能够记载文字的工具都极其稀有,因此在那个时候记录文字的“羊皮纸”,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以至于任何一张“羊皮纸”都绝不会轻易浪费。不过在制造“羊皮纸”的过程中,即使是技术再高的人也难免会因为材质还有力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而对毛皮造成破坏。但在不浪费的前提下,这些“羊皮纸”会继续使用,这也就出现了一种在中世纪特有的现象,“书页修复艺术”。不过在了解这个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羊皮纸”的制作过程。
所谓的“羊皮纸”,其实并不仅指从羊身上取得的毛皮制作而成的,有时也会使用小牛皮,甚至是马皮,兔子皮等各种动物的毛皮。
在那个时期,动物不像现在那么充盈,因此动物的各个部位人们都会想尽办法物尽其用,尤其是毛皮更是具有多种功能。除了用于制造衣服,鞋子,帐篷和各种容器外,动物的皮还可以用于文字的记录。制造羊皮纸的人会亲自参观屠宰场,寻找那些没有缺陷,疤痕或疾病残留的动物皮毛。当然,符合要求的浅色皮毛是最理想的选择,因为这样将更易于书写和看到写在上面的文字和图案。所以当时很多的屠宰场都会和收购毛皮的商人合作,按照他们的要求宰杀动物,务求保留最为完美的毛皮,卖出高价。商人将毛皮收购后,会安排工人将表面的污垢等洗干净,然后将其浸泡在石灰水里,每天搅拌两三次,使毛发变松,以便后面脱去依附在皮肤上的毛发。待毛皮干燥后,会将其放在一个圆弧形的木板上,然后用一把锋利的刀将残余的毛发刮掉,同时将其刮薄,使其达到合适的厚度。最后就是对经过处理,合适厚度的动物皮用各种工具进行修剪打磨,拉伸等,以符合制作成书写的材料。
因为在刮削过程中,压力太大或刀子的滑落处都有可能在动物皮上留下细长的裂痕或孔洞,因此撕裂了原本看上去完美的动物皮是很普遍的事情。但由于动物皮的获得并不容易,还有整个工序完成下来所花费的时间相当长,因此即使是有瑕疵的羊皮纸,依然会被编写书籍的人或是抄写员使用,完成文字的工作。这个时候,编写书籍的人或是抄写员会在破损的羊皮纸上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创造力以修复这些瑕疵。
一般而言,编书人或抄写员会绕过这些孔洞或者是撕裂处而继续书写,这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但他们有时候也会将这些撕裂的羊皮纸用一些毛线来重新缝合,就像刺绣一般,以减少在使用的过程中导致破损的地方更加严重。从一开始简单的缝合,到逐渐的演变成使用不同色彩的线条进行修补,这些原本不会出现在书本上的颜色,反而成为了点缀,让这些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别具特色。如果出现破损的位置刚好在某个图案上,修补的时候更是需要使用和图案一样色彩的毛线,以防破坏图案本来的美感。
对于一些因为刮除毛发还有拉伸过程中形成的孔洞,由于破损的空间太大,以致于根本不可能将其缝合在一起,不然整张羊皮纸都会变形。针对这样形成的破损,修补人员同样的会使用针线进行修复,只不过会利用针线交织出一个个图案,看上去的视觉效果就好像一个漂亮的补丁。这看上去对于很多懂编织的人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但对于当时的条件来说,羊皮纸的厚度很薄,因此非常脆弱,加之如果是一些年代久远的书籍,任何一个穿刺羊皮纸的动作都可能会因为力度的控制不好而将破损加大。因此修补这些孔洞的人员,必须非常小心翼翼,同时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操作,在修复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
当然,在当时的条件下某些书籍的价值甚至比人的生命还要珍贵,因此对于一些破损的地方,编写者从一开始就会尽量不去触碰。但他们会利用巧妙的方法处理这些破损的孔洞,一种是直接避开孔洞,然后在孔洞可以看到的书页里特意插入符合内容的插图,好比这本现收藏于德国班贝格国家图书馆,年代为9世纪的书籍,从孔洞的位置刚好可以看到一条类似于龙的形象的图案,非常有意思。
又或者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符合下,配以一些额外添加却又无伤大雅的笔墨,形成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更加天马行空的,甚至是直接将一个大得已经无法修补的孔洞,变成是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绘画的人物配合那恍如是星体的孔洞,就像是一个人在窥探着那遥远不可及的奥秘。
当然,对比于现在已经可以书籍进行扫描保存在网络世界上备份,即使其中的某些纸张出现破损也有更好的手段进行修复。但不得不说的是,从纸张的制造到使用,文字的书写和纸张的修复保存,这些书籍能够在数百年的历史洗礼里存留下来,可见其价值,在当时人们的心里是如此的珍贵,甚至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