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煤、电重组加快 又一批“国家公司”上路
王雅洁
央企重组路径已经十分清晰,国资委要打造一批“国家公司”。
2017年1月12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透露了下一步深度重组的路径。他表示,国资委将通过深度整合重组,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国资委下一步的重组发力点将放在加快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探索海外资产整合。
经济观察报去年底从国资委获悉,今后的重组思路不是简单地减少户数,也不是单纯地做大规模,而是三个“为了”:为了内强企业素质、外优市场表现,为了行业产业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为了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在2015年完成6对12户中央企业重组的基础上,2016年和2017年国资委将继续推动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宝钢与武钢、中储粮总公司与中储棉总公司进行重组。其中,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的重组就明显体现了“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思路。
国资委的下一步打算是,瞄准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推进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在重组途径上,将采取纵向整合、横向整合、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换股吸并、资产置换等办法。
经济观察报从国资委了解到,为了服务国家战略,即将印发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对投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10省市重组方案落地
截至2017年1月,央企数量已经降至102户。国资委曾在2016年上半年提出的“中央企业户数年内有望整合到100家之内”这一重组目标,目前依旧在努力当中。
从中央到地方,央企重组的步伐都在加快。经济观察报从国资委获悉,目前各地国资委正在加快推进监管企业重组整合,北京、重庆、广东等10个省市已经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或方案。
国资委正在瞄准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推进重组。在2016年12月初的一次国企改革情况通气会上,国资委相关领导就曾表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国家实力的客观需要,重组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作为唯一一家连续跻身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的企业,中粮集团在眼下这场重组中打的是头阵。对于去年7月18日启动的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重组,中粮集团将此看作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的重要分支,重组与试点改革,二者密不可分。
1月12日,经济观察报从中粮集团获悉,国资委对于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的重组初始考虑是中粮中纺都是农粮行业,重组有利于资源整合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加快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化大粮商,增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这样的“大手笔”重组是对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战略部署的落实,贯穿始终的思路就是“做强做优做大”。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的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重组的最新进展是,从2017年1月开始,两大集团重组后以核心产品为主线、按照业务聚焦原则加快战略重组。目前,中粮集团正在对两家企业既有的粮贸业务、油脂业务、饲料业务实施深度整合,下一步将按照整体合并、稳步整合两步走有序推进,实现业务整合、资产整合、人员整合。更具体的整合方案,将择机公布。
经济观察报从中粮集团获悉,整合后的业务将纳入中粮集团专业化运营公司管理体系,实现产购销、人财物、责任风险、经营指标一体化,并逐步向资产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
根据中粮集团最新内部数据统计显示,重组中纺集团后,中粮国内油脂加工产能已经达到2400万吨,整体市场份额提升至18%,成为国内第一,位居全球油脂加工企业产能前列。重组后的棉花业务产业链条,占据全球近10%市场份额。双方覆盖全球主要产区和销区的经营网络对接,进一步完善了中粮的全球布局,使之在粮油领域具备更强的上游掌控能力、物流保障能力、综合加工能力和市场覆盖能力。
下一步,随着中粮集团、中纺集团的粮贸、油脂、饲料业务的整合逐步完成,中纺集团将由多元化业务的集团公司转型成为专注棉花及纺织业务的专业化公司,国资委致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重组思路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根据中粮集团内部“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对18家专业化公司的要求,中纺集团提出了“维护国家棉花产业安全的主力军,棉花纺织市场调控的参与者”的思路,提出了“成为国际大棉商”的发展目标。而且,中粮集团将对中纺集团的棉花及其下游的纺织业务给予重点支持,打造一条完整的棉花业务产业链条,试图为整合后的棉花及其下游的纺织业务打基础。
为海外资产整合铺路
1月12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透露了下一步深度重组的路径。他表示,在国资委下一步的重组发力点,将放在加快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探索海外资产整合。
肖亚庆还表示,未来将稳步推动企业集团层面兼并重组,进一步推动实施专业化重组,支持中央企业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等方式整合同质化业务,继续推动中国航材、三大航空公司、中国国新成立的航材保障共享平台公司的航材共享,指导已重组企业做好内部整合。
国资委认为,目前央企重组的效果已经逐步显现。2017年1月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中车(9.900, 0.03, 0.30%)2016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地铁846辆、伊朗地铁1008辆等出口大单。在行业整体遇到较大困难的情况下,2016年国家电投实现利润132.1亿元,中国远洋海运实现利润160.4亿元。
除此以外,专业化重组整合也取得了新进展,中国航材、三大航空公司、中国国新成立航材保障共享平台公司,中国国新、诚通集团、中煤集团、神华集团组建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中航工业将房地产业务整体剥离重组到保利集团。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也在加大,中国通号将21家子公司整合为7家子集团,经营规模增长3倍,管理费用下降23.7%。中央企业间共同设立基金、联合投资、交叉持股等资本合作方式日益增多。
从重组的特点上看,上述多家央企的重组产业链上既有纵向整合,也有横向整合;从区域分布上看,有境内企业、有境外企业;从集团重组方式上看,有新设合并、有吸收合并;从上市公司重组方式上看,有换股吸并、有资产置换;从行业发展阶段上看,有的处在快速上升期,有的处在筑底爬坡期。中央企业的重组,有力应对了全球范围内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产业大调整的严峻挑战。
为什么要在2017年力推深度重组?
经济观察报从国资委获悉,除了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助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也是促进推进重组的目的之一。中央企业间产业重组合作整合是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优势互补、尽快突破瓶颈,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比如,铁塔公司并不是三家运营商铁塔业务的简单拼盘,而是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之路。成立以来累计节约投资806亿元,节约用地2.1万亩。中航工业与国机集团实现航空锻模合作,联手把万航公司打造为国际领先的高端模锻件供应商。中国核建(17.410, -0.69, -3.81%)与中国一重(5.400, -0.09, -1.64%)推进上下游合作,共同开发第四代核电产业化高温气冷堆项目。
同时,推进重组能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效率。推进产品结构趋同、区域布局重叠、目标客户相同、同质化发展的中央企业重组整合,能够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减少重复投入,降低运营成本。
在中粮集团和中纺集团的重组过程中,便体现出“协同效应”的发展思路。经济观察报获悉,中纺集团在海内外拥有棉田、棉纺厂和粮油生产基地,是国内最大的棉花贸易商和大豆贸易商,大豆和油菜籽进口量及压榨能力位居国内粮油加工行业前三位。中粮集团、中纺集团业务关联度和战略协同性很强,重组交叉业务可以避免内部同业竞争,快速有效整合有利于企业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再比如,宝武集团成立后,通过整合规划原宝钢湛江基地和原武钢防城港基地,可以减少投资约400亿元,减少1000万吨新建钢铁产能。
而且,中国远洋海运重组后的协同效益逐步发挥,2016年1-10月新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经营成本同比下降176亿元,全球运输服务水平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两家企业在水泥、玻璃纤维等多个业务板块重合,重组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恶性竞争,实现强强联合,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建材产业链上的优势互补。
经济观察报从国资委了解到,为了服务国家战略,即将印发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对投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一步,国资委将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加快探索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相匹配的业务模式,增强资本运营能力,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