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相信"小金库"这个名字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来说都不陌生:男同胞希望用它来满足自己的日常娱乐,女同胞希望用它来买好看的衣服、包包,小孩子则把获得新款游戏机的愿望寄托于它。
但是自己构建的"小金库"通常安全性令人心忧:在不经意间多年的辛苦积攒就会被"收缴"。而在古代,钱庄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担忧,让人们的钱可以安全地放在那里。钱庄因何而来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采取统一铸钱发行的方式来垄断经济。这个办法放在大一统的王朝行得通,换做是群雄割据的时代,彼此之间互不承认对方的货币,而货币本身又有流动性,在这样的矛盾下需要一个媒介来进行货币的"兑换"。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财富越来越多,一文不留地花出去显得太败家,更何况"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为了应对以后的用钱需求,他们便开始把钱财积攒起来。有人存钱自然就有人收,白花花的银子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于是“存收关系”形成。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暂时的使用权足可以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钱庄
有人问这些钱的"使用权"怎么赚的盆满钵满?可以借给急需要用钱的人,从借款的比例中按一定的额度收取利息,这样的"借贷关系"就实现了钱生钱的效果。
就在这样的"兑换关系"、"存收关系"和"借贷关系"下,钱庄应运而生。
唐朝出现最早的钱庄组织——邸店与柜坊
唐朝自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开始,一举成为东方的聚宝盆,其国都长安更是商人们的聚集地。那些商人们带着钱财货物远道而来,但是货币的不统一和钱币数目巨大携带不方便却制约着交易。为了打破这一约束,集商品贸易、货币兑换、居住等众多功能为一身的邸店出现了。
唐朝邸店,不仅可以居住,还可以兑换货币邸店者,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
在唐以前,"邸"、"店"二字是分开的,它的主要功能还是居住和货物交易。而到了唐朝才正式把它们整合到一起,同时赋予了货币兑换的功能,于是它自身也就带有了钱庄的形态。之后从邸店又衍生出"柜坊",专门负责货币的兑换与存储。宋朝的交引铺令河南北商人,如要折博茶盐,令所在纳银,赴京请领交引。
宋朝是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同样也是对于商业管控极其严厉的朝代,它直接将原本民间的钱庄组织握在手中,设立了交引铺。
《清明上河图》中的交引铺
所有商人,无论是茶、香、布匹,统一将货物卖给交引铺,相应地交引铺把印有商品、数目、钱数的纸质票证(交引)给商人。它们在得到票证的时候,需要到京城或者其他官设的地点兑换成钱,有些商人嫌麻烦会将交引专卖给他人。
商人将货物兑换为交引,实际上就是将货款换成了一张"存折",可以随时支取,这便成了钱庄的一种形式。明清时期的钱庄
明朝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私人手工作坊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林立,原本从事农业的人都被招募到了作坊里,形成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的局面。与此同时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频繁的跨国贸易已经屡见不鲜,在你来我往之下有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还有人需要借钱来购买货物,这样的经济爆炸式发展带来的机遇也推动了钱庄的发展。
铜钱、铸银、外币一拥而上,但是商人却不会照单全收,所以兑换的地点就是钱庄。作为时代的产物,钱庄的功能不止这一点,随着"存收关系"和"借贷关系"的不断进行,人们原本攥在手里的钱流动了起来,不论是存钱者还是借钱者都从中获益,钱庄也因此得到不菲的收入。
胡雪岩创立的阜康钱庄
到了清朝中后期,钱庄又有了另外一层身份,它们成为统治者的一种工具。例如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就曾为左宗棠创立新军、船政局以及后来筹备西进军饷出钱出力,这一时期也是钱庄与朝廷的蜜月期。
当时国外资本想要渗透进国内,钱庄就是它们的一大阻力,两者之间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斗争仍然是相持的状态,直到1933年"废两改元",原本的银两、票据全部换算为银元。钱庄无法再开出存帐的票据,业务范围被迫缩小,岌岌可危的钱庄最终被银行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