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一度打到了鸭绿江边。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总的带领下入朝作战。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经过浴血苦战,终于将“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南地区。此后尽管美军先后更换了三任总司令,但始终无力扭转战局,这才不得不坐下来和我军谈判。
但谈判的过程并不顺利,美军一直强调他们的海空优势,妄图以此迫使我军让步,在遭到断然拒绝后,美军谈判人员竟然公开叫嚣“让飞机和大炮去讲理吧!”。之后“联合国军”最后一任总司令克拉克批准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的“摊牌行动”计划,以两个师的兵力向我45师据守的上甘岭发起猛攻,企图以军事上的胜利来迫使我军在谈判中让步,但上甘岭战役的结果却是以美军的惨败收场。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美国人一直想不明白他们为何输,一些美国军事专家还通过沙盘推演和电脑模拟的办法来还原当时的战场,最终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志愿军是挡不住美军的进攻的。也难怪他们会得出这种结论,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美军共向我军阵地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火力密度超过了二战最高水平,如此猛烈的炮火,使得上甘岭的山头都被削低了两米!除了火力占据绝对优势外,美军投入的兵力也比我军多。
上甘岭战役期间,美军先后投入了6万多兵力,我军只有4万多人。火力和兵力都占优势却最终输掉了,这就是美国人一直想不明白的原因。其实,要想搞明白上甘岭战役为何会输,美国人只需要看看下面这4张图就明白了。
上甘岭战役期间美军火力最猛的时候平均每秒落弹6发,如此猛烈的火力下,我军的守备部队是如何生存的呢?这都要归功于坑道。上甘岭战役期间我军共挖了数十条坑道,其中最大的一条长80多米,高1.5米宽1.2米,顶部是厚达35米的石灰岩。美军的炮火再猛,也拿这35米厚的石灰岩没辙。这些坑道为我军提供了极佳的掩护场所,大大减少了因美军炮击造成的伤亡。但当时挖掘这些坑道却十分不容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炸药太缺了,由于美军的封锁,后方的炸药很难运上来。为了搞到炸药,战士们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来开美军未爆的哑弹,拆弹的工具也是就地取材,十分简陋,这在美军看来,肯定是不可想象的。
当时坑道里的条件很苦,由于美军密集炮火的封锁,我军要想向坑道里送补给是十分困难的,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第15军仅前沿运输人员伤亡就达1716人,占战役伤亡总人数的15%!战役期间,15军共向坑道部队补充了4万多斤苹果,但只有一只被送进了坑道。相比于食物来说,坑道里最缺的就是水,为了能让伤员喝上水,卫生员陈振安挖开石头缝,用碗一滴一滴的接,然后用棉花过滤再烧开让伤员喝,战士们则用尿当“光荣茶”。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们硬是在坑道里坚守了20多天,还在夜晚经常反击阵地上的敌人。这对于没有食物就可以投降的美军来说,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张图片上的两个战士一个叫薛志高一个叫王合良,他们都是87团5连的战士。1952年11月4日晚,5连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战斗中薛志高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双腿,同班的战士王合良被炸伤了双眼。当时全班仅剩下他们两个人了,但他们没有退缩,简单商量了一下后,王合良背起薛志高向敌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美军被这对战斗组合深深地震撼了,竟然忘记了开枪,转身而逃!
这张图片上的志愿军战士想必每个中国人都认识,他就是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战斗打响后他随营参谋长张广生来到6连一起战斗,在攻击0号阵地时,6连被敌人的三个子母连环堡挡住了前进的道路,连长万福来先后派出了3个爆破小组都没将敌堡炸毁。见此情景,黄继光主动请战,带着吴三羊和肖登良两位战士向敌堡跃进,炸掉子堡后,吴三羊牺牲,肖登良也受了重伤。黄继光孤身一人向敌主堡跃进,在全身7处负伤的情况下,他拼尽全力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以如此壮烈和震撼的方式为部队胜利开辟了道路!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不会因为给养不足放弃坚守,更不会因为火力不足放弃进攻,只要一息尚存就和敌人战斗到底。这种精神和意志是任何计算机都无法模拟出来的,美国人也不会懂。他们习惯了飞机、坦克和大炮,没了这些东西就不会打仗。钢多气少,才是美军在上甘岭战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