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新闻阅览 > 军事天地 > 正文
新闻阅览
  • 【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熊尚林简介】
  • 时间:2021-11-28 18:29:16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4218次
  • 熊尚林(1913年—1942年6月18日),革命烈士、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江西高安人,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1935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第二连连长,长征途中与另外16名勇士强渡大渡河,到达陕北后,参加直罗镇战役、东征与西征;抗战爆发后,随115师首战平型关,后参加冀东民众抗日大暴动、平西敌后斗争,任平北军分区第40团连长;1942年,由于对组织安排抱有成见,他率部分战士脱离队伍,欲独自革命,后在崇礼县西沟被其参谋长杀害。

    早年经历

    熊尚林(1913—1942),江西省高安市黄沙岗镇牛路熊村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2岁时父亲病逝,便开始下地干活,帮助母亲分担压力。

    1930年7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转战高安,途经牛路熊村,17岁的他主动为红军带路参加革命,成为红三军第一纵队一名战士。10月,参加攻打吉安战役,上井冈山后,历经五次反“围剿”战斗。

    1934年,参加长征,任红第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二连连长。

    长征路上

    红军强渡大渡河(油画作品)

    1935年春,红一团随部队转战贵州、四川及云南边界地区,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于5月24日到达大渡河渡口安顺场。为摆脱蒋介石数十万大军追击,红一团按中央军委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地势险峻,水流湍激,水凉刺骨。太平天国石达开20万人马即在此强渡失败,全军覆没。蒋介石亦妄图借此天险和重兵防卫,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经反复考虑,决定将强渡大渡河任务交给一营,一营营长孙继先又将任务交给二连,挑选以连长熊尚林为首的十七勇士组成渡河奋勇队。

                         

                                      埃德加·斯诺与强渡大渡河官兵合影(1936年摄影)

    5月25日吃过早饭,十七勇士每人身背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和五六颗手榴弹来到河边,如弓在弦,等待出发命令。当时只有一只缴获的渡船,船小,一次容不下十七位勇士。团长杨得志决定分两次强渡,第一船由连长熊尚林带领,第二船由营长孙继先带领。9时,杨得志一声令下,熊尚林率第一批8名勇士迅速登上渡船,他的江西老乡、重机枪手李德才赶过来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放心,有老李这挺机枪掩护你们,你们就放心地渡河吧!”熊尚林坚定地点头说:“老李,你也放心,只要我不死在河里,就是抓住对岸一块石头,顺着石头缝我也能上去。咱们过河再见!”说完,他指挥渡船向对岸驶去。

    敌人很快就开火了,枪弹、炮火如急风骤雨,红一团的炮火也猛烈射向敌人。熊尚林沉着镇定,指挥渡船迎着密集的弹雨和汹涌的波涛奋勇前进。就在离对岸不远的时候,渡船突然撞到一块礁石,滑向下游的漩涡之中,面临着倾覆的危险,在此千钧一发之际,熊尚林与几名船工迅速跳入急流,拼尽全力将渡船推出漩涡,驶向对岸。

    刚一上岸,熊尚林和勇士们犹如猛虎,冲向敌人,手榴弹在敌人阵地上猛烈开花。当第二批勇士也渡河上岸后,十七位勇士(加上孙继先,实际十八位)手舞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很快将敌人击溃,占领渡口,红军大部队顺利渡河,彻底粉碎蒋介石妄图凭借大渡河天险消灭红军的美梦。

    抗日战场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经过西安事变,中共中央与蒋介石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协定。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熊尚林随红一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第一营参加歼击日军坂垣师团的平型关大战,又随八路军挺进冀东参加冀东民众抗日大暴动。

    1941年,熊尚林奉命来到平北,担任平北游击队二大队队长。3月,日军实行“治安强化”,分数路合击海陀山区抗日根据地。熊尚林为粉碎日军图谋,率队夜袭赤城县城,调动敌人回援。转移时与200余名日军相遇,熊尚林指挥部队抢占山头,与敌激战,给日军沉重打击。同年夏,熊尚林又率队成功袭击张北县大囫囵伪军据点,缴获战马40匹,步枪15支,子弹300余发。

    人物结局

    1942年春,熊尚林调至龙(关)崇(礼)联合县大队任第一中队队长,负责开辟东至张家口口里东窑子、大境门,北至崇礼县西沟、驿马图、石窑子一带根据地。

    熊尚林带领同志英勇战斗,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长城附近,打开了局面,并由几十人发展为一个独立团;就在这时,平北分区正式成立了,但在公布分区领导机构名单时,熊尚林发现没有他的名字,他对此极有意见,不久便带着参谋长和两个警卫员离开革命队伍,到独石口一带“单独干革命”,但由于脱离组织,局面无法打开,走投无路,与参谋长发生激烈争执。

    同年6月18日(端午节),熊尚林在崇礼县范家西沟村草场沟一个蒋姓农民家中被其参谋长开枪杀害,年仅29岁。

    人物身后

    20世纪60年代初,熊尚林的遗骸被迁葬在崇礼县烈士陵园内。

    2005年,纪念红军强渡大渡河战斗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红一师”、“红一团”、“红二连”和部分老红军,以及中国少先队张家口市桥西区北新村小学“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崇礼县城关小学“熊尚林中队”倡议,为他重新建造墓碑,并举行隆重的墓碑揭幕仪式。


  • 上一篇:【抗日战争】《长衡会战》(或者湖南会战)
  • 下一篇:99式坦克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