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新闻阅览 > 军事天地 > 正文
新闻阅览
  • 1940年八路军误判军情,将日军精锐当成伪军打,歼灭“贵族之花”
  • 时间:2022-06-08 15:10:29        编辑:宗皓        点击量:1865次
  •       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军对垒之际,情报的作用无需多言,一旦出现失误,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但凡事都有例外。
          1940年八路军曾误判敌情,将日军精锐当成了战斗力薄弱的伪军,伏击战的部署被彻底打乱,局势一度十分紧张。
    然而,以包森为首的冀东军第十二团却毅然迎战,凭借着铁血般的意志,他们连续血战一昼夜,将拥有着“贵族之花”称号的日军精锐骑兵全部歼灭。经此一役,冀东地区的抗战形势也逐渐得以扭转。
           那么,包森到底是何许人也?一开始,他为什么会误判军情?在面对日军精锐突袭时,他又采取了怎样的战术呢?
           清扫战场,出现漏网之鱼
           1940年7月下旬,冀东盘山根据地白草洼一带的硝烟仍未褪去,在一片焦土上,赫然躺着一堆日军尸体。而八路军士兵经过通宵战斗,虽十分疲惫,但脸上还是难掩兴奋的神情。“报告团长,除一人被俘虏外,敌军七十六人已被全部歼灭”。听到这个消息后,包森没有出声回应,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在冀东地区,包森早已名声在外,他是冀东军区副司令员,也是十二团的团长。由于用兵灵活、擅长打游击战,他被日伪军视作梦魇一般的存在。所到之处,敌军无不闻风丧胆,很多伪军争吵时经常互相诅咒“出门打仗碰上老包”。包森的威慑力由此可见一斑。然而,面对遍地的日军尸体,包森却笑不出来,他身姿挺拔地站立着,目光扫过同样损失惨重的我军队伍,心中默默复盘这场突发的战斗。
           这一战,原本应该很快结束,根据他的情报,敌方只是几十名伪军的散兵游勇,根本不堪一击。但双方真正交战时他才发现,这七十余人竟是日本大名鼎鼎的骑兵精锐。因此,打赢这一仗以后,包森既感慨十二团将士的英勇,也后悔自己没有做出更周详的准备。然而,就在他陷入沉思之际,地上的一名日军却突然站了起来,他快速起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上了旁边的战马。趁我军还未反应过来时,便快速向山下奔去。面对这个漏网之鱼,八路军将士正要骑马追赶,毕竟盘山地区是我军的地盘,要想追上并非难事。但是,包森却制止了他们,只见他摆了摆手,淡淡地说道,“别追了,就让他给日寇老巢报个信吧”。见无人追赶,那名日军不禁回头张望,此时包森正驻足挺立,冷峻的面容、坚毅的目光,使他看起来如战神一般。那名逃兵也受到了极大震撼,从此牢牢记住了“包司令”这一名号。
           这名骑兵名叫冢越正男,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后,年迈的他再次返回中国,只为完成年轻时未竟的心愿。说到这,可能有些朋友会好奇,既然日军数量只有七十多人,为何我军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声名显赫的包森,为何会弄错了情报?冢越正男最后又为何要回到中国呢?
           派兵侦察,摸清敌军动向
           自从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国内形势一直不容乐观。虽然中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但受限于武器装备的差距,反击始终举步维艰,大片土地都被日寇占领。在危难之际,党中央在全国各地积极部署,先后建立了19个抗日革命根据地,就艰苦程度而言,冀东根据地无疑名列前茅。1939年,包森担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他本是农民出身,入党不过8年,但在此期间,他却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华。不仅多次重创日军队伍,还曾活捉日本裕仁天皇的表弟赤本,在华北一带,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940年他接到组织安排,前往蓟县盘山地区开辟后方根据地。在他的努力下,盘山不到50人的八路军队伍飞速扩张,仅半年时间便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兵力也达到了四个连的级别。
            1940年7月下旬,包森的十二团迎来了一批重要客人,他们是两百多人的军政干部,正要在十二团的护送下前往冀东总部。众多干部齐聚一堂,包森自然十分谨慎,为了摸清敌军动向,他特意派出两名侦察兵前往蓟县城内打探。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侦察能力极强,所以包森才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到他们手上。很快,两人便向蓟县方向进发,没想到,在半路上他们便有所斩获。一群身着日军军服的骑兵,正沿着小路进发,他们的方向直指盘山根据地,明显是有备而来。一时间,两人都非常焦急,生怕错过了汇报敌情的时机,好在,这队骑兵并没有行进太久,便停留在一个村庄之内。
    于是两人马不停蹄赶回指挥部,向包森汇报了此事。听到有骑兵来袭,包森十分重视,但一听人数只有几十人,他一颗悬着的心又放了下来。综合考虑下来,包森便断定,这不是日军,而是扮成日军招摇过市的伪军骑兵。
           毕竟,当时蓟县的日军驻军不多,唯一一支骑兵队伍还驻扎在200公里以外,这一判断的确更加符合常识。随后,包森便确定了战斗方案,他深知白草洼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决定埋伏于此,静候敌军到来。在他的部署下,白草洼东南方向由十二团参谋长曾克林率领两个连把守,正北方向则由军政干部的一个连负责伏击。而他自己则带着剩下一个连的兵力,在白草洼东侧,准备给予敌军以当头棒喝。
          敌军袭来,才知情报有误
          在包森的设想下,这一仗已经胜券在握。一来,十二团有着数百人的兵力,且各个训练有素。反观沿山路前行的伪兵,他们不仅人数稀少,而且大多是乌合之众,一身军服也不过是为了虚张声势,并不具备战斗能力。二来,包森部队在白草洼一带耕耘已久,对此十分熟悉。不论是进山通道,还是伏击地点,都在我方的牢牢掌控之中,一旦战斗打响,敌军只有挨打的份。然而,此时包森还没有想到,从白草洼进入盘山的队伍,并非不堪一击的伪军,而是大名鼎鼎的武岛骑兵。
           武岛骑兵最早起源于一战时期,在欧洲他们曾经横扫一方,将德国人打得仓皇逃窜。一战以后,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开始式微,所扮演的戏份也逐渐减少。然而,中国北方地形复杂,多是崇山峻岭,骑兵反而能发挥不小的作用,于是武岛骑兵便被裕仁天皇安排进入侵华战场。此后,他们先后在东北、华北作战,三年内经过了大小上百次战斗,都未尝败绩。
    正因如此,武岛骑兵在日军内部声名显赫,诸多将士都将其视作标杆,这支不到一百人的骑兵小队,一度被日本当成王牌部队。
           当时,武岛骑兵正在蓟县驻扎,包森自然对其十分警惕,但根据他得到的情报,其驻地距离盘山近200公里,根本没有可能赶来。所以他后来怎么也没想到,那支侦察兵看来“并不起眼”的小分队,竟有着难以想象的战斗力。而武岛中队赶到了盘山脚下,武岛中队长很快便觉察到了异样,随即下令全队停止前进,并要求一名侦察兵前往白草洼东南坡打探地形。武岛骑兵果然不同凡响,连侦察兵的军事素养都相当过硬,经过勘探,他很快便发现了我军在此伏击。直到这时,包森才意识到,这支骑兵队伍绝不简单,在利用望远镜看清军旗后,他大呼,“不好,敌军是武岛骑兵中队”。
           及时调整,逐渐取得优势
           得知敌军真实身份后,包森立即调整了作战部署。他命令位于白草洼北侧的军政干部队伍尽快撤至后方,自己则带着一个连的兵力向前方穿插,打算延缓日军攻势。然而,武岛中队长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老道的他一下子就看出,东南坡方向是我军重兵把守的要地。于是他便率先向东南坡发起进攻,武岛骑兵枪法精湛,且有先进武器加持,我军一时抵挡不及。负责东南方向守卫工作的参谋长曹克林也挂了彩,与此同时,武岛骑兵反倒越战越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包森敏锐地留意到,两军距离较远,仅凭枪法根本无法取得优势。
           日军之所以横行霸道,还得归功于拿着重机械提供掩护的八名士兵,于是他打算先从这八人下手,将敌军逐个击破。
    在枪林弹雨中,包森带着一个五人小队,悄悄沿山坡向武岛骑兵的侧后方绕去。同时,东南坡方向的八路军也发起了反攻,在他们激战正酣时,包森适时杀出。趁敌军集中于前方战斗,一下子便击毙了六名手持重机枪的日军士兵。失去了火力掩护以后,枪法入神的武岛骑兵也不禁慌乱起来,他们迅速调整位置,躲到了巨石后方。但在其行动间隙,曹克林率队反击,一举击毙了二十多人。顿时,武岛中队长意识到情况不妙,便连忙向驻扎蓟县的日军求援,包森自然明白他的想法。所以他加快了攻势,战斗至傍晚时,日军又被歼灭了仅三十人,一支完整的骑兵中队,仅剩下十几人还在负隅顽抗。
           激战一宿,击碎不败神话
           作为日军的王牌部队,武岛骑兵的确有其特殊之处。他们的战斗意志十分坚定,虽然兵力所剩无几,但还是拒不投降,并果断执行了武岛中队长的命令。在白草洼建立了多个临时防御工事,面对躲在工事中的十几人,我军多次发动总攻,但对方却紧守阵地。为此,十二团损失了大量兵力。不过,包森知道,一旦让他们熬到援军抵达,那么十二团的处境将更为艰难,所以他决定要在天亮前彻底歼灭对方。久攻不下之后,他便带头冲锋,拿着手榴弹,打算与武岛骑兵同归于尽。好在,几发手榴弹轰炸以后,敌军的临时工事被完全摧毁,暴露于空阔地带的十几人,自然抵不过我军的猛烈攻势。
    很快,他们便丢盔弃甲、仓皇逃窜,除了武岛中队长等三人逃到了附近一处山洞,其他人全部都被击中,当场倒地不起。
    在包森的搜寻寻下,武岛中队长不久后也暴露,死在了我军枪下。而另两人自知逃跑无望,便挥刀切腹,至此,名震一时的武岛骑兵全部阵亡。
           于是便出现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幕,在清理战场时,包森感慨万千。
           打破武岛骑兵的不败神话、歼灭日军的王牌队伍,自然是一件大喜事,但误判敌情导致部队受损,同样值得反思。此时,一名诈死的日军趁乱想逃,包森想借机给日军一个下马威,便下达了“穷寇莫追”的命令。经此一役,包森名气大振,在他的征战下,翼东根据地也不断扩张,就连冈村宁次也哀叹,“到冀东如入苦海。”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1942年在视察前线战事时,包森被日军冷枪击中胸部,不幸牺牲,年仅31岁。
           结语
           1988年,一个头发花白的日本老人来到我军将士墓前,他深深地举了个躬,随即双目含泪,跪地不起。原来,他便是当天逃走的日军士兵冢越正男,日本投降后他回到家乡,过起了平静的生活。然而,每当回想起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他都夜不能寐,良心深受谴责。风烛残年之际,他又记起了当年那个气宇轩昂的中国将军,所以便远赴重洋,来到盘山烈士陵园忏悔。在花圈上,他写道:“惊弓之鸟,漏网之鱼,不死之人,拜谒包森”。
           让对手心悦诚服至此,也难怪有人断言,如果包森没有英年早逝,必定能够跻身开国将军之列。 
  • 上一篇:粟裕评孟良崮:张灵甫并非孤军冒进,老蒋布局不差,不宜抹黑国军
  • 下一篇:豫东战役最后阶段,解放军几乎步入死局,粟裕"神仙打法"绝境翻盘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