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新闻阅览 > 伟人专栏 > 正文
新闻阅览
  • 朱德是怎样成为总司令的
  • 时间:2019-04-26 15:30:51        编辑:xinzhengjiaoyu        点击量:2047次
  • 朱德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总司令”这一称呼从红军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他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从旧军队的护国名将,到新型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其间经历了哪些艰苦卓绝的跨越?

    立志救国,千里寻党

    1886年12月,朱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23岁他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新军蔡锷的部下。在短短4年多的反清斗争中,朱德历任司务长、连长、营长、团长,成为远近驰名的滇军名将,打下了带兵和指挥作战的扎实基础。

    1917年,朱德被任命为靖国军的旅长。这时,在外人看来他已是功成名就,“较之枪林弹雨、血战沙场时,劳逸奚啻天渊”,可以过悠闲舒适的生活了。但是“讵料国事日非”,革命的局势却总是与愿望相背离,使他“陷入一种怀疑和苦闷的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于是治军之暇,博览群书,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的猛烈风暴,使朱德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折。1922年,朱德调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因云南军阀混战遭到唐继尧通缉,他下定了离滇出国的决心。

    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一年了。他从亲身经历中逐渐认定只有这个党才能给苦难深重的中国指明出路,迫切希望找到党并成为其中一员。在上海他找到党的负责人陈独秀,向他提出入党的请求。而陈独秀认为,对于像朱德这样的人来说,入党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于是朱德只好另寻他法。他来到法国巴黎找共产党旅法组织的周恩来,不巧的是周恩来已到德国去了,便追到德国,终于在柏林找到周恩来的住所。当周恩来的房门打开时,他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几乎是“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用平稳的语调述说自己的身份经历和入党请求。在周恩来介绍下,朱德作为秘密党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外的政治身份仍然是国民党员。

    武装起义,甘当配角

    朱德再次回到阔别近4年的祖国时,正赶上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受党的指派到国民革命军工作。北伐战争中,共产党派出包括朱德在内的大批党员帮助、支援和参与国民党的军事工作,在战争动员、军队政治工作、建立工农武装等方面受到全新的实践锻炼,为党独立领导武装作了前期准备。大革命后期,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血的惨痛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是,必须拿起枪杆子,坚决进行武装反抗。

    武装反抗的第一个实际行动就是南昌起义。此前,朱德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转到南昌的国民革命第三军工作,担任该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之后又出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因为这个军是云南部队,里面有不少旧部和老同事,他与这支部队的高级军官们有着很深的历史关系。因此,中央要求朱德参与南昌起义的筹备工作。1927年7月27日,以商人身份作掩护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到达南昌住进花园角二号的朱德寓所。朱德摊开精心绘制的南昌市区地图,详细地向周恩来汇报了敌军的兵力部署。

    起义由朱德“请客”拉开序幕。7月31日晚,朱德奉前委指示,利用他与滇军的“旧谊”,把敌方的两位团长请到离他们驻地很远的嘉宾楼盛宴款待。酒足饭饱之后,又到距此不远的大士院32号打牌消遣。午夜,贺龙部一副营长得到起义消息跑来向其团长告密。朱德不露声色,沉着应对。送走“客人”,朱德迅速赶到指挥部向贺龙总指挥报告,贺龙又立即向坐镇前委秘密指挥所的周恩来汇报。前委果断决定,起义由原定的8月1日凌晨4时提前到2时。到清晨6时,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全部肃清,起义取得了成功。

    在南昌起义中,由于刚回国参加工作不久,更主要是因为公开的国民党员身份,朱德还不是前敌委员会的成员,但是他对南昌起义所作出的特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正如周恩来的高度评价,称他“是一个很好的向导”。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前委决定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实行土地革命,重建革命根据地。起义军被编为第九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军共三个军。第九军刚成立,原来任命的军长没到位,由副军长的朱德改任军长,兵力只有军官教育团的三个连。朱德带领先遣队走在前头,南下途中,他一面着手组建第九军的指挥机构,一面整编部队,吸收工人和青年学生入伍。

    9月初,起义军来到福建长汀,广东遥遥在望了。怎么打进广东?前委经过讨论最后决定:主力部队沿江直取潮州、汕头,争取占领出海口,以便得到国际援助;把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划归朱德指挥,扼守三河坝,以防敌军抄袭主力的后路,这就是三河坝分兵,这次分兵,把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师分开,使起义军整体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后来被陈毅称作“悲惨的决定”。

    朱德率部在三河坝经过三昼夜血战,认为掩护任务已经完成,在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时刻撤出战斗,去追赶主力。可是,一个意外的沉重打击到来:主力已在潮汕失败。这时,敌人大军压境,其势汹汹;起义军刚从各方面会合起来,又突遭失败,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随时都有被击溃或解散的可能。

    关键时刻,朱德站了出来。他找来部队骨干开会,断然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把革命干到底!会议决定: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在向赣南进军途中,为了从根本上巩固部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朱德、陈毅对部队进行了三次整顿,即著名的“赣南三整”。

    第一次是天心圩整顿。在军人大会上,朱德斩钉截铁地说,黑暗是暂时的,要革命的跟我走,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当有人问“我们该怎么办”时,朱德坚定地说,“打游击呀!”先找个地方站住脚,然后再图发展。这次整顿,指战员们稳定了思想,坚定了信心,看到了光明。第二次是进行大余整编:压缩编制,整顿党团组织,加强党对部队的全面领导。第三次是上堡整训,着重纪律教育,开展军事训练。这些做法,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朱德所率部队不久上了井冈山,实现了朱毛会师,成为以后人民军队最精锐部队的重要班底。正是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奠定了朱德在人民军队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品格风范,堪称楷模

    朱德在1930年8月第一次担任红一方面军的总司令,1933年5月,中央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此后,虽然名称有所不同,朱德都拥有人民军队的最高头衔。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通过宪法,国务院设国防部,不再设总司令职务。但是,广大官兵和群众依然称他为“朱总司令”。朱德成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与其所具备的品格风范是分不开的。

    坚定的理想信念。朱德出身贫苦,目睹中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备尝世事艰辛,决心到边疆云南“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为了与旧军队决裂,他放弃高官厚禄,远涉重洋,“寻找拯救中国的道路”。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重大挫折,他始终没有动摇。

    坚强的党性原则。南昌起义时,尽管朱德的年龄较大、过去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他没有以此自居,而是充分发挥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地干好党分配的工作。长征途中,面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朱德大义凛然,坚定地说,天下红军是一家,红军在党的领导下,是一个整体,不能分裂。在张国焘公然宣布另立“中央”后,朱德坚决反对,明确指出:你这个“中央”不是中央,不能另起炉灶,闹独立性。表现出共产党人可贵的党性原则。


    坚韧的本色作风。朱德向来平易近人,与战士打成一片,始终保持纯朴的本色。行军作战,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休息娱乐,他与战士们一起在球场上奔跑。陈毅在向中央的报告中曾介绍过红四军军长朱德之所以被大家称作“伙夫头”,是因为他“芒鞋草履、十分褴褛”。抗日战争时期,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为了给远在四川老家80多岁的母亲寄生活费,不得不向自己的老同学写信求援。他还被美国记者斯特朗描述为“简朴得像个农民的人”。正是这个“简朴得像个农民的人”,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朱德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总司令”这一称呼从红军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他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从旧军队的护国名将,到新型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其间经历了哪些艰苦卓绝的跨越?

    立志救国,千里寻党

    1886年12月,朱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23岁他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新军蔡锷的部下。在短短4年多的反清斗争中,朱德历任司务长、连长、营长、团长,成为远近驰名的滇军名将,打下了带兵和指挥作战的扎实基础。

    1917年,朱德被任命为靖国军的旅长。这时,在外人看来他已是功成名就,“较之枪林弹雨、血战沙场时,劳逸奚啻天渊”,可以过悠闲舒适的生活了。但是“讵料国事日非”,革命的局势却总是与愿望相背离,使他“陷入一种怀疑和苦闷的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于是治军之暇,博览群书,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的猛烈风暴,使朱德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折。1922年,朱德调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因云南军阀混战遭到唐继尧通缉,他下定了离滇出国的决心。

    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一年了。他从亲身经历中逐渐认定只有这个党才能给苦难深重的中国指明出路,迫切希望找到党并成为其中一员。在上海他找到党的负责人陈独秀,向他提出入党的请求。而陈独秀认为,对于像朱德这样的人来说,入党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于是朱德只好另寻他法。他来到法国巴黎找共产党旅法组织的周恩来,不巧的是周恩来已到德国去了,便追到德国,终于在柏林找到周恩来的住所。当周恩来的房门打开时,他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几乎是“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用平稳的语调述说自己的身份经历和入党请求。在周恩来介绍下,朱德作为秘密党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外的政治身份仍然是国民党员。

    武装起义,甘当配角

    朱德再次回到阔别近4年的祖国时,正赶上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受党的指派到国民革命军工作。北伐战争中,共产党派出包括朱德在内的大批党员帮助、支援和参与国民党的军事工作,在战争动员、军队政治工作、建立工农武装等方面受到全新的实践锻炼,为党独立领导武装作了前期准备。大革命后期,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血的惨痛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是,必须拿起枪杆子,坚决进行武装反抗。

    武装反抗的第一个实际行动就是南昌起义。此前,朱德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转到南昌的国民革命第三军工作,担任该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之后又出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因为这个军是云南部队,里面有不少旧部和老同事,他与这支部队的高级军官们有着很深的历史关系。因此,中央要求朱德参与南昌起义的筹备工作。1927年7月27日,以商人身份作掩护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到达南昌住进花园角二号的朱德寓所。朱德摊开精心绘制的南昌市区地图,详细地向周恩来汇报了敌军的兵力部署。

    起义由朱德“请客”拉开序幕。7月31日晚,朱德奉前委指示,利用他与滇军的“旧谊”,把敌方的两位团长请到离他们驻地很远的嘉宾楼盛宴款待。酒足饭饱之后,又到距此不远的大士院32号打牌消遣。午夜,贺龙部一副营长得到起义消息跑来向其团长告密。朱德不露声色,沉着应对。送走“客人”,朱德迅速赶到指挥部向贺龙总指挥报告,贺龙又立即向坐镇前委秘密指挥所的周恩来汇报。前委果断决定,起义由原定的8月1日凌晨4时提前到2时。到清晨6时,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全部肃清,起义取得了成功。

    在南昌起义中,由于刚回国参加工作不久,更主要是因为公开的国民党员身份,朱德还不是前敌委员会的成员,但是他对南昌起义所作出的特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正如周恩来的高度评价,称他“是一个很好的向导”。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前委决定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实行土地革命,重建革命根据地。起义军被编为第九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军共三个军。第九军刚成立,原来任命的军长没到位,由副军长的朱德改任军长,兵力只有军官教育团的三个连。朱德带领先遣队走在前头,南下途中,他一面着手组建第九军的指挥机构,一面整编部队,吸收工人和青年学生入伍。

    9月初,起义军来到福建长汀,广东遥遥在望了。怎么打进广东?前委经过讨论最后决定:主力部队沿江直取潮州、汕头,争取占领出海口,以便得到国际援助;把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划归朱德指挥,扼守三河坝,以防敌军抄袭主力的后路,这就是三河坝分兵,这次分兵,把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师分开,使起义军整体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后来被陈毅称作“悲惨的决定”。

    朱德率部在三河坝经过三昼夜血战,认为掩护任务已经完成,在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时刻撤出战斗,去追赶主力。可是,一个意外的沉重打击到来:主力已在潮汕失败。这时,敌人大军压境,其势汹汹;起义军刚从各方面会合起来,又突遭失败,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随时都有被击溃或解散的可能。

    关键时刻,朱德站了出来。他找来部队骨干开会,断然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把革命干到底!会议决定: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在向赣南进军途中,为了从根本上巩固部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朱德、陈毅对部队进行了三次整顿,即著名的“赣南三整”。

    第一次是天心圩整顿。在军人大会上,朱德斩钉截铁地说,黑暗是暂时的,要革命的跟我走,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当有人问“我们该怎么办”时,朱德坚定地说,“打游击呀!”先找个地方站住脚,然后再图发展。这次整顿,指战员们稳定了思想,坚定了信心,看到了光明。第二次是进行大余整编:压缩编制,整顿党团组织,加强党对部队的全面领导。第三次是上堡整训,着重纪律教育,开展军事训练。这些做法,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朱德所率部队不久上了井冈山,实现了朱毛会师,成为以后人民军队最精锐部队的重要班底。正是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奠定了朱德在人民军队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品格风范,堪称楷模

    朱德在1930年8月第一次担任红一方面军的总司令,1933年5月,中央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此后,虽然名称有所不同,朱德都拥有人民军队的最高头衔。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通过宪法,国务院设国防部,不再设总司令职务。但是,广大官兵和群众依然称他为“朱总司令”。朱德成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与其所具备的品格风范是分不开的。

    坚定的理想信念。朱德出身贫苦,目睹中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备尝世事艰辛,决心到边疆云南“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为了与旧军队决裂,他放弃高官厚禄,远涉重洋,“寻找拯救中国的道路”。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重大挫折,他始终没有动摇。

    坚强的党性原则。南昌起义时,尽管朱德的年龄较大、过去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他没有以此自居,而是充分发挥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地干好党分配的工作。长征途中,面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朱德大义凛然,坚定地说,天下红军是一家,红军在党的领导下,是一个整体,不能分裂。在张国焘公然宣布另立“中央”后,朱德坚决反对,明确指出:你这个“中央”不是中央,不能另起炉灶,闹独立性。表现出共产党人可贵的党性原则。


    坚韧的本色作风。朱德向来平易近人,与战士打成一片,始终保持纯朴的本色。行军作战,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休息娱乐,他与战士们一起在球场上奔跑。陈毅在向中央的报告中曾介绍过红四军军长朱德之所以被大家称作“伙夫头”,是因为他“芒鞋草履、十分褴褛”。抗日战争时期,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为了给远在四川老家80多岁的母亲寄生活费,不得不向自己的老同学写信求援。他还被美国记者斯特朗描述为“简朴得像个农民的人”。正是这个“简朴得像个农民的人”,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上一篇:教育部: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
  • 下一篇:学学毛泽东解放战争中的思维,最后赢得中美贸易战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