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毛主席诗词 > 正文
学习园地
  • 毛主席创作《浪淘沙·北戴河》与李后主有关
  • 时间:2023-05-04 16:18:48        编辑:宗皓        点击量:1754次
  •       假如不是毛主席本人亲口提及,没有人能够想象到,那一首脍炙人口的《浪淘沙·北戴河》和李煜的某首词有关。
          一九六二年的春天,毛主席在和保健医生徐涛谈及诗词时,提到他之所以会创作这首词,是受到李后主《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的启发。李煜擅长写“亡国词”,他的词风缠绵而伤感,毛主席本人也指出李煜词败在“柔靡”一点。意思就是说,李煜词中人显得过分“柔弱”,且精神萎靡不振,这与毛主席的创作风格大异其趣。
           印象当中,毛主席的词几乎全是大开大合,豪气干云,在想象力方面比较接近李白的诗;而在行文的气质方面,则更像是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
          《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一场狂风骤雨之中的海上见闻。上半阕写海面上的场景,波澜壮阔,视野宏大。下半阕则是引经据典,拿魏武帝曹操的往事做今昔对比,自信而昂扬,所以它是一首典型的豪放词。可是毛主席为什么说他的创作,是受到了李煜的启发呢?李煜的词,到底给毛主席带来了哪些创作灵感呢?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这两首词,从作者的创作思路来寻找答案。
           一、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白话翻译:
           窗帘外面,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此时已经到了春天的尽头。绫罗制成的被子太过单薄,不能抵御五更时分空气中的寒潮。睡梦之中,一个人并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人生的匆匆“过客”。总是为了贪图那片刻的欢愉,不愿意从梦中醒来。
    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凭靠在高楼的栏杆上,眺望远处无边无际的江山。当时辞别它太轻易,现在想要再见,就难了。流水和落花,已经送走了这个春天。可是我却不知道,自己现在到底是在天上,还是依旧活在人间!
           词的第二句交代了词的创作时间是在春天的尽头,春尽夏来,这个时候的气温照常理来说应该是上升的。不过李煜却在接下来的词句中提到,五更时分的天气十分寒冷,这一点与前面时节的交代是矛盾的。李煜之所以要这么说,是因为当时他已经沦为了北宋的阶下囚。所以他并不是身体上感觉到寒冷,而是“心冷”。后文中提到的做梦场景,也说明了这一点。
           “庄周梦蝶”的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大梦初醒的时候,有时候往往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人做梦变成了蝶,还是蝶做梦变成了人。李煜借用了这个典故进一步指出,一个人在梦中,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只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因为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做梦的人就会把梦境中的美好与幸福,当成真实的存在。于是李煜出于对“梦境”的贪恋,坚持不肯醒来。这一段的意思是指李煜把在南唐当皇帝的那一段生活,当作了梦境。那个时候,李煜夜夜纵酒狂歌,好不惬意,但是现在他却成为了别人的囚徒。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宁可让一直留在睡梦中,也不愿意起身面对现实。此时李煜的内心非常矛盾,因为情感告诉他,与其起身面对残酷的现实,还不如浑浑噩噩地留在被窝里做梦;但是理智又告诉他,国家已经灭亡了,而他本身也可能会被送上断头台。所以在一饷贪欢之后,李煜还是披衣起身,站到了高楼之上。他傍着栏杆,遥望故国,心中的伤感难以名状,因此才说“独自莫凭栏”。此时李煜心中的绝望已经推至了顶点,他觉得自己人生中的春天,已经紧跟着这个春天的脚步,随着流水与落花一同远去了。最后一句“天上人间”,一般认为李煜是把现在和过去的境况做了一个对比,认为已经今非昔比了。
          不过作者创作这首词时,由于过度的伤感,精神事实上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下。前文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与“独自莫凭栏”都代表着他极度想要逃避现实。因此末句应该理解为,李煜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进而引申为,词中人已经不知道自己是活着,还是死了。
          二、《浪淘沙·北戴河》赏析
          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从内容上讲,与李煜这首词全不相干。真正启发他灵感的并不是李煜的思想内容,而是李煜的创作思路,即行文的“结构”。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我们看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以写雨开头的,因此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第一句也是以写雨开头。区别在于李煜写了一场绵绵的细雨,而毛主席写了一场泼天的大雨。李煜词第二句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春意阑珊”的时候。毛主席词第二句没有去写时间,却转向去描述空间中发生的事情。李煜词上阕的主要事件,是因“罗衾不耐五更寒”引发的,作者对于“梦醒之间”的抽象人生哲学的思考。毛主席词上阕的主要事件却是“秦皇岛外打鱼船”遇险带来的,对现实人生的感叹。另外,李煜和毛主席的关注点也不同。前者的关注点是内部的、个人化的;后者的关注点是外部的、集体化的。下半阕中,李煜词以“独自”二句“回忆往事”,表现出一种对现实悲剧的“回避”心理。而毛主席词同样是在“回忆往事”,却展现出一种对历史弄潮儿与英雄人物的高歌向往。这里李煜在词中回忆的依旧是“个人”的过去,而毛主席词“回忆”的,依旧是属于我们民族共同的英雄人物。李煜词中“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同样是重复强调他对往事“欲拒还迎”的一种感受,以及对当年做皇帝时,对江山不够重视的一种自责与追悔。但是从政绩上来说,李煜当年在南唐的所作所为,毕竟随着历史的往事,烟消云散了。而毛主席词中提到的魏武的事迹,却有“东临碣石”为证。最后部分,李煜词继续借着“流水落花”,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前途极度绝望的心理。由于“天上”、“人间”可以作为“天庭”与“地府”;“登仙”与“黄泉”的暗喻。所以在这里完全可以理解为——李煜在写到词末时,已经绝望到了不知道自己正处于“生”还是“死”的状态。因此这首词可以说是把亡国的伤感,写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看毛主席词的结尾,“萧瑟秋风”一句为对应李词“流水落花”所作。同样是写景,都带有明显的悲剧色彩。因为古人既有“悲秋”的传统,又有“伤春”的习惯。所以这句词看上去就和李煜“流水落花”一样,带着些伤感情绪了。不过不同的是,李煜词写“流水落花”,是为写往事逝去不可追,而毛主席词写“萧瑟秋风”却是为了写曹操当年面临的那个风云风荡的时代,“如今又来到了”。最后一句中,李煜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处于一种分辨不清“天上”、“人间”的含混状态。毛主席词却明确地表示“换了人间”——这个世界真的彻底得到了改变。
           所以说,毛主席这首《浪淘沙·北戴河》,的确是受到了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的启发而创作。只不过这种对于词作结构与创作思路的模仿,对于普通写作而言比较高级,毛主席本人不说出来,很多人都不会知道。
           结语

           文学创作的学习其实是从“模仿”中来的,但是这种“模仿”,原来也有一在套充满智慧的方式与方法。读毛主席诗词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他“化用”前人的诗词名句到个人作品中,每一次化用都十分巧妙,有时还能让原句的意义得到升华。比如毛主席化用李贺名句“雄鸡一声天下白”为“一唱雄鸡天下白”,李贺原句是指他听说“主人家”的话后茅塞顿开,而毛主席词化用后的句子却是在说——是共产党令中国得到了解放。如此一来,不光是叙事主体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叙事的视角也发生了改变,这一点非常值得后人学习。

  • 上一篇:《沁园春·雪》为何让蒋介石感觉“比打了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 下一篇:毛主席两改即将出版的《水调歌头•游泳》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