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帝王将相 > 正文
学习园地
  • 以托古为名进行的王莽改制,最终为何失败
  • 时间:2019-08-21 09:46:39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2310次
  •       王莽,西汉王朝后期的一位篡位者,篡夺西汉政权,建立新的王朝-新。在汉朝时期,外戚之风兴盛,幼帝常常会大权旁落。而王莽作为汉朝外戚中的一员,早年凭借自己学识和孝敬之名得到很好的名声,加上自己外戚的身份,通过假仁义的措施成功篡位。
                             
                                                                             王莽改制图
           西汉末年各个帝王所面对又解决不了的社会矛盾瞬间转移到了王莽的身上。为了能够更好的统治新的王朝,得到人民的支持,解决西汉长期以来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王莽决意推行王莽改制,推行他心目中的新型改革,可最终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引起了西汉末年赤眉,绿林的起义,最终被屠杀。那么王莽的改革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值得我们去了解,请听我细细道来。
           背景篇-西汉末年矛盾爆发,王莽篡汉
           西汉末年,外戚一族做大,汉朝皇帝常常大权旁落。在这种情况下,朝堂上官吏腐败,内斗不断。地方上,官吏加大对民众的剥削,官民矛盾激发。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但苦于西汉末年的各个君主,都无执政的能力,又荒淫无度,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继续维系西汉的统治,必然要出现一个人来解决这些问题。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王氏作为外戚一族,靠着权势,一家独大。在西汉末年,王氏一族竟有九人封侯,五人为大司马。而王莽虽然是王氏一族的一员,但幼年便没有了父母,因此常年寄居在叔父的家中。大概因为小时候便失去父母的缘故,王莽从小便学习儒术,孝敬叔父,伯父,又常常发扬节俭的风范。
                                          
                                                                              王莽篡汉图
           在这种情况下,王莽从小便受到了伯父叔父的喜爱,长大后,又得到了姑母王太后的宽爱。不久,王莽便进宫担任了黄门侍郎,当官后,王莽便开始施舍仁德,赈济难民。不久,便以仁德之名,得到百姓的拥护,后在王太后的支持下,担任大司马。
           西汉末帝孺子婴因为年幼,王莽便代理幼帝代理执政。之后,王莽通过一系列的迷信活动,制造改立新朝的氛围。因为王莽素来以孝廉文明,又得到了很多民众的支持。因此大家都很支持王莽篡政,建立新的王朝,进行新的改革,对王莽改制抱有很大的期望。
           废除奴婢买卖,恢复井田制(王田)
           王莽建国后,采取的第一个措施便是废除奴婢买卖。王莽的初意是使得奴隶得到解放,但这种措施却促使难民少了一个营生的方式,而且王莽的这个政策也没有得到严格的实施。在私下,豪强大族和地主仍在继续进行买卖奴隶的交易。废除奴隶买卖一方面得不到世家大族地主的支持,另一方面民众也不会太支持。
           奴隶身份比普通民众的身份还要低,如果没有奴隶的存在,等级制度也不复存在,只有皇帝,世家大族,地主,平民了。所以平民也不会太支持,因为在那个时代士人的梦想便是有众多的钱财,功名,奴婢。自然而然这种政策不切实际。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王莽采取的第二个措施是通过王田来恢复周朝的井田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因为私田和新地主阶级的出现,造成无人种植公田,以至最终井田制被破环。此后,封建制国家加立,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土地可以随意买卖。
                                 
                                                                             王田制图
           但因为大地主阶级大量开辟私田,造成土地兼并严重。面对这种问题,君主应该采取缓和矛盾的措施,但王莽却采取了相反的措施,他命令大地主交出土地转化为公田,让百姓种植。但此措施终究是天方夜谭,不切实际,明知是错,还要故技重施。
           西汉作为中国建立的第二个封建制国家,其基础早已转化为土地私有制,在国家里最常见的便是土地兼并,对于这种情况,采取缓和的措施即可。但王莽的措施明显是对土地私有制的反对,地主阶级不会答应,实施不会很顺利。况且当年井田制被逐渐废除,就是因为公田无益,开发私田还能有些收入。百姓也不会愿意回到过去,去种植只有使用权的公田。
    因此,王莽采取的这两个措施,皆不符合封建制国家的基本国情,王莽的这两个托古的措施是不可能有效果的。
           五均六筦,改革币制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商人压榨百姓的现象常常发生。改革朝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常利用国家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平准均输的措施,利用平准令来控制物价,它的货源来自于均输官的物品,种类繁多,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钱财。之后,汉宣帝建常平仓,常平仓在抑制物价的基础上,以收取粮食为主,建粮仓。常平仓的建造,一方面减少了漕运的人力物力财力,稳定物价。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的粮仓,可以用于灾荒之年和国家所用。但其后,掌管粮仓的官吏滥用职权,官吏腐败,常平仓弊端出现,在汉元帝时期被废除。
                                              
                                                                         货币混乱图
           到西汉末年,为了稳定物价,抑制商人暴敛。便在长安,洛阳,成都,临淄,邯郸,宛这几个城市设置五均官,以此来稳定物价,管理商业,收取工商税。相比较常平仓和平准,五均官则没有足够的货源,而且王莽也没有改善官吏的腐败之风,因此最终的执行者便成了拥有大量货源的商人。商人继续暴敛,措施虽好,但却根本执行不下去。
           除此之外,五均官具有给百姓贷款的职能。而六筦则是将全国的盐,铁,酒,钱币的生产和经营之权收为国营。除此之外,还收取山川大泽中百姓的渔猎税和五均官所借出的货款。这种政策明显是加大了对民众的控制,减少了民众的营生手段。因此自然也不会受到民众的支持。
           此外,王莽随意废除了五铢钱,推行各种货币并行,又使得西汉回到了西汉初年币制混乱的局面。
           更易名号,王莽改制失败
           如果大家认真看待王莽的措施,王莽的一系列措施皆具有托古的风范。因此,王莽建新后,便开始将西汉各地的地名随意更改。一时之间,西汉地名混乱不堪,常常使人不能够完全记住。最终既扰乱了民众的生活而且为官吏的行政工作添加了许多麻烦。
                       
                                                                             赤眉军起义图
           因此,王莽以假仁义靠外戚身份成功改朝换代。但之后实施的王莽改制,却没有从西汉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最终非但没有能够救西汉于危难,反而造成绿林,赤眉起义,王莽最终也被诛杀。
  • 上一篇:公元386年,这一年有十三位皇帝在位
  • 下一篇:唐中宗李显:历史最“牛”皇帝,他“牛”在哪里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