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隋炀帝杨广灌入人们耳中的就是:”弑父杀兄欺娘霸嫂“,感觉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然而这些头衔好像都不是杨广所为,而是那个”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硬生生将自己所为扣在了自己的表叔杨广头上,妥妥一个背锅侠。
对于杨广的评价我觉得过于负面了,这与他是亡国之君不无关系,唐朝不会将前朝的亡国君写得很英明的,否则就是唐朝的江山得之不义了。
炀帝这个谥号是唐给的,而在隋书中,杨广的谥号为明帝,可以看出其并非后人所说那样。再看后人给杨广加上的几条大罪,都有待商榷。
1、弑父—我觉得当时杨坚已经在弥留之际,只要不让杨坚在这段时间更立太子的话,那么杨广的位置就巩固住了。其实在那个时候的仁寿宫已经为杨广所控制,所以他根本没有必要去杀杨坚。只等杨坚晏驾,自己登基即可,为什么还给自己留一个千古骂名呢?杨广心思缜密,胸怀大志,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想不到吗?从《资治通鉴》中我们也查不到关于其弑父的根据。
2、杀兄—杨勇是前任太子,羽翼尚在,如果不杀杨勇,则自己的帝位不稳,所以杀杨勇可以理解。但是,其实杨勇的结局是其自己贪恋女色,而触犯了其母(独孤皇后,大醋坛子)的大忌,在独孤氏在世的时候,隋文帝杨坚在后宫只有一个皇后,典型一夫一妻制。这样的母亲对于儿子的要求也要一夫一妻,但杨勇并非如此,太子妃好几个,还不满足。后太子被废应该是其母在杨坚那里说其不好所致。至于死亡是否为杨广所杀,无史可查。
3、戏母,淫妹—更是荒唐,所谓戏母指的是调戏杨坚的妃子—陈妃(南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杨广为了夺取太子之位,韬光养晦,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一夫一妻制,(杨坚和独孤氏是一夫一妻的典范,博取父母的好感)为什么要在父亲刚死就去调戏父亲的妃子呢,他难道不怕有损自己的名声吗?至于淫妹之说更属杜撰了,杨广的妹妹都是杨广之一母所生,而且都早早嫁人了。只是由于政治斗争,柳树(小公主的驸马)和杨勇是一个集团,所以杨广除掉柳树的同时也杀掉了小公主,政治斗争中这个可以理解,但其淫妹却无从查起。
4、穷奢极欲
—也不应该加到杨广的头上,据《隋书》记载,杨广为了扩大疆域,曾徒步青海高原,来“圈地”,这些地方地势复杂,车马不可行,杨广连这种苦都受得,他能是那种只图享乐的皇帝吗?还有修建京杭大运河,也说成了只是为了杨广去扬州看琼花,这也有些荒唐,去扬州看琼花,可以走旱路呀,就算非走水路,也没有必要修那些他自己不走的河段吧。其实修运河是为了增加当时的漕运能力做的。
其实我理解杨广并非因为穷奢极欲而亡国的,我给他总结的是“驱民力太过”所致,百姓的幸福感低。每一项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当时隋朝初建,应该以休养生息为原则,但杨广的口胃很大,要做的事情也很大,从而走上的秦始皇的覆辙。
咱们看看杨广做的几件称得上是千秋功业的事情,也可以从中看到杨广的雄才伟略:
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修通运河)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秋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著名历史学家钱文忠说,隋朝大运河比长城对中国的历史作用还要大。隋朝大运河的建造,功在隋朝,利在千秋。
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大业元年(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创举。
开创科举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炀帝杨广更注重个人品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为初唐培养了大批的强毅正直的人才 。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 “魏、周官不得为荫。”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开发西域
隋炀帝向四处用兵扩张的雄心从即位第一年就激发出来了。这年,北方的契丹族侵扰营州,被隋炀帝派出的将领韦云起击败,这使杨广用兵的信心倍增。两年之后,杨广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 在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张掖和西域商人进行贸易的,隋朝由黄门侍郎裴矩负责具体事务。隋炀帝主要是用金钱来引诱西域的商人来朝贸易,还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这根本不是平等的贸易,而是借贸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隋炀帝为了开发经营西域,还是派兵做了一些统一工作。如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 大业六年(610年)的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隋炀帝用巨额国财赚取虚有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面子赚足了。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朝贡贸易,小国来朝拜,我得到高高在上的荣誉,然后给你丰厚的金银珠宝赏赐。
建立天朝体系:
大业三年,启民可汗来朝入贡,尊隋天子圣人可汗;
大业四年,倭国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贡;
大业五年,吐谷浑等西域诸邦向隋帝国称臣进贡;
从此影响中原王朝一千五百余年的天朝体系就此开始,直至清廷甲午战争的失败。
综合来讲,杨广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并非一无是处的,相反他做了很多的大事,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从而使得民众的反抗之声四起,也就促进了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