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帝王将相 > 正文
学习园地
  • 浅论楚国吴起变法
  • 时间:2023-04-05 08:52:44        编辑:宗皓        点击量:1007次
  •        春秋战国时代,风云变幻,这是一个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霸争强相互攻伐,经过适者生存的吞并战,战国初年形成了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它们分别是齐、楚、秦、赵、魏、韩、燕七国,各国都想着一统天下,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任。至于到最后花落谁家,自是诸侯争霸之后最为强盛的那一个。为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富国强兵的任务便摆在了各国面前,自魏国李悝变法拉开战国变法浪潮的帷幕,各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这一时期涌现的不同人才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家臣与君主的关系相对松弛,相互需要便留,不需便走,他们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吴起变法的精彩内容吧。
           吴起变法的背景
           战国时期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思想的活跃造就了诸多杰出的人才,吴起便是其中之一。吴起年少时,散尽家财,四处游仕,终未成,历经多方转折,致力于研习兵家之道。魏国魏文侯进行改革时,曾任用吴起对兵制进行改革,使魏国士兵的军事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文侯、武侯时期,吴起屡立战功,充分展现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后受魏相公叔痤的排挤,离魏赴楚。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时期的楚国。步入战国的楚国基本实行平稳之策,国内屈、景、昭等贵族的势力极大,盘根错节。楚国国土众多,在外部动荡的情况下,内部若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必然会使整个国家受影响。但是这种君主与贵族间的平衡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国内外的危机愈发严重,改革已经是任何一位明智君主所需要采取的必然之策。楚悼王在位时,三晋对外扩张的势头与日俱增,国土面积辽阔且与韩、魏两国接壤的楚国,必然会与其发生冲突。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三晋伐楚,楚国在大梁、榆关等地被败,最后不得不“厚赂秦,与之平。”在外患重重的情况下,国内把持诸多重要职位的贵族却无力改变这一局面,面对矛盾重重的社会境况,楚悼王绝意富国强兵。吴起的到来无疑使楚悼王改革的宏愿有机会得到实施,史载:“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经受过轻视和排挤的吴起,得到楚国君主的此等信任,心怀感激之心,立志要鞠躬尽瘁,在楚国干出一番大事业,两个志气相投的人相互支撑,楚国短暂而又轰轰烈烈的改革要来临了。
           吴起变法的内容——政治篇
           吴起变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和发展了魏国的李悝变法,以及其本人在魏国实行的军事改革经验,所以吴起在楚国变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两个方面。
           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改革家的方针政策大都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解决,吴起也是如此,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痼疾。首先,实行取消贵族特权的强硬措施。这些楚国的封君贵族权势极盛,连君主都要退让三分,他们对上威逼君主,对下欺虐百姓,严重阻滞了国家的发展。吴起提出楚国封君的子孙们,延至三世时将其爵位和俸禄收回,通过此法来限制和削夺旧贵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为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打击限制,吴起利用楚国地广人稀的特色,将部分贵族迁至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断其盘根错节的宗族势力;此外,削减楚国过高的官员俸禄,世袭官员的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减少国家在供养贵族、官员方面的支出,将节省下来的经费用到需要的地方,更好地推动楚国的发展。其次,吴起整顿政府机构,选拔真正的有才之士来担任政府官员。当时楚国的官场上弥漫着腐败之风,贵族官员私下招募门客谋士者众,这些都不利于君主集权体制的建立,必须加以整改。吴起提出,禁止官员之间私下请托,禁止贵族结党营私,要求官吏做到“使私不害公,馋不蔽众,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同时招引贤士,裁减无能庸碌之辈。
           吴起以上的举措是从楚国的长远利益出发,与发展大势是相契合的。但是使历代享受特权优禄的楚国贵族的利益受到极大的侵害,他们立即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极为忌恨吴起。由于此时的吴起有君主坚定的信任与支持,加之其力图成就大业的坚韧性格,改革稳步行进,但祸根就此埋下,也似乎注定了日后吴起的悲惨结局。
           吴起变法的内容——军事篇
           深谙兵法的吴起,具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在作战方面曾屡立功勋,其本人极懂得笼络士兵之心。吴起在魏国担任将领时,与最下层的士卒同吃同住,据记载,他带领的一个小卒得了疽病,生了毒疮,吴起为小卒吮吸疮液,遂得士兵死力,遇战绝不逃跑。除了能得到士兵的拥戴,他总结出了一套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士兵特长的法子,并将其在楚国的变法中进一步得到发扬。首先,吴起在楚国推行武卒制。在全国的范围内招募兵士,对士兵进行严格的考核。如果能够从中脱颖而出,选拔合格,便享有免除全家兵役等优厚待遇,表现出色者,还有望被直接提拔为军官。通过此种方法来最大限度地招募训练职业兵士,提升符合资质的人士入伍的积极性,增强军队的战斗力。选拔的标准大致为:士兵需身穿三层盔甲,腰带配剑,手持长矛,携带规定重量的弓和相应数量的箭,同时还要背负三日的干粮,半日能够行军百里,合格者便被编入营伍。另外,根据士兵个人所擅长的方面,将其放入不同编制。比如将善于长途行进的编于一队,善于与敌迎面交战的编入一队,善于挖隧道壕沟的编入一队,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特长。另外,吴起提出“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将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训练兵士,提高士兵的待遇,加强士兵的装备设施。他还严整军纪,对选拔上来的士兵进行严格的训练,培养了一支具有极高军事素养和战斗力的军队,大大提升了楚国的军事实力,离富国强军的目标更进一步。
           吴起变法的结果
           在变法的推行下,楚国的政治、军事环境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国力得到增强,这在对外战争中的表现最为显著。变法后的楚国在南面平定百越,北面吞并陈、蔡二国,击退三晋,西伐秦国,使当时出现了“诸侯患楚之强”的局面,从上显然看出当时吴起变法是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效的。
           公元前381年,吴起展开系列变法的支持者楚悼王去世,由于吴起在变法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侵犯了楚国大贵族势力的既得利益,他们对吴起的忌恨由来已久,估计早就谋划着将其除之而后快。如今支持吴起改革的君主已死,绝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他们立刻发动叛乱,围攻吴起,走投无路的吴起被迫躲到楚悼王的尸体旁,却难逃被乱箭射死的命运。
    叛乱的贵族势力为了除掉吴起甚至将箭都射到了楚悼王的身体上,足以见其渴望除掉吴起的迫切之心,也从侧面反映出吴起实行的改革措施,对这些贵族群体的利益产生了真切的损害。即位的楚肃王虽然依据律法除掉了七十余家贵族,但并未对贵族造成灭绝性的伤害,贵族大姓重新站上了楚国的政治舞台,楚国又逐渐衰落下去了,终无力承担统一中国的使命。
    结语:
           吴起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能够清晰地认知楚国所处的现状和主要矛盾,在君主的支持下,他能够顺利地推进改革之策,推动楚国走上正轨。但由于楚国贵族势力过于强大,想要在短期内清除其势力是不现实的,因此当楚悼王去世以后,吴起立刻落得身亡的下场。其推行的系列措施也基本被废除,从这个方面来看,其变法是失败的。
           改革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有力的强权来支调各项部门运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很难实现成功,尤其是对反对势力的关系处理,很大程度上关乎改革的成败。吴起变法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失去了君主的支持,其推行的系列举措终难以存在到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时刻。楚国没能在时代变革中实现蜕变,其最终被秦国吞并也成为了必然。
  • 上一篇:战国名将王翦的为臣之道
  • 下一篇:盘点西辽历史上的6位皇帝,揭开这个传奇国度的神秘面纱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