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生平:乱世豪门的崛起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出身东汉大儒桓荣之后,其父桓彝为东晋开国功臣,位列“江左八达”,在苏峻之乱中殉国。
少年复仇:15岁时,桓温乔装混入仇人江播丧礼,手刃其子三人,震动建康,以“勇烈”闻名。后娶晋明帝之女南康公主,加拜驸马都尉,步入权力核心。
时代背景:东晋门阀政治鼎盛期,皇权衰微,士族(王、谢、庾等)垄断朝政,北方胡族政权割据。
二、主要成就:武功与改革的矛盾体
1. 灭成汉定巴蜀(346-347年): 以一万精兵闪电西征,三个月攻破成都,灭立国44年的成汉政权。此战打破东晋“偏安”僵局,桓温晋封征西大将军、临贺郡公。
2. 三次北伐的功与憾: 一伐前秦(354年):兵抵长安灞上,关中百姓泣迎“官军”,却因粮尽退兵。 二伐姚襄(356年):收复洛阳,拜谒晋帝陵寝,力谏迁都未果。三伐前燕(369年):枋头之战遭慕容垂截击,五万大军溃败,声望重挫。
3. 内政改革:推行“土断”:整顿户籍,抑制豪强兼并,增加赋税;打破门阀垄断:重用寒门子弟(如郗超),设学官培养人才。
三、关键事件与人生转折
出镇荆州(345年):受会稽王司马昱提拔,任荆州刺史,掌握长江上游兵权,奠定霸业根基。与王谢士族的对抗:欲与琅琊王氏联姻遭拒,被讥为“兵家子”; 废皇帝司马奕(371年),立简文帝,独揽朝政,却遭谢安、王坦之等拖延“加九锡”,篡位未遂。
“金城泣柳”典故:北伐途中见少时所植柳树已十围,慨然落泪:“木犹如此,人何以堪!”道尽壮志未酬之悲。
四、结局与历史评价
病逝与追尊:373年病逝姑孰(今安徽当涂),谥号“宣武”。其子桓玄篡位建“桓楚”(403年),追尊其为宣武皇帝。
争议性评价: 负面:斥为“权奸”,北伐为“立威篡位”,私欲高于忠君;正面:军事奇才打破门阀僵局,“东晋唯一亮色”(吕思勉语),改革缓解社会矛盾。
五、遗迹寻踪:湮没的枭雄印记
姑孰城(今安徽当涂):桓温修筑的军事重镇,现存清代重建“清源门”。
白纻山:桓温宴饮观舞之地,“白纻松风”为姑孰八景之一,今存明代石刻。
桓温墓:原葬当涂大青山北麓,与李白墓相邻,宋后湮灭无存,仅存文献记载。
历史回响:桓温的野心撕裂了东晋门阀的优雅面具,他的刀锋指向北方山河时,百姓为之泣迎;他的权欲灼烧建康宫廷时,史家为之争议。当涂的松风犹在,而那个质问“流芳遗臭”的枭雄,终在悖论中成就了乱世最复杂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