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受他白帝城托孤之重任,六出祁山北伐,每次均功败垂成,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随身将领魏延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建议诸葛亮派五千精兵,从子午谷进发,直接抵达魏国国都,但诸葛亮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从这个事情上,可见诸葛亮做事用兵非常谨慎,这些冒险的事情他是万万不做的,因为没有采用魏延这一计策,令魏延颇感不满,而后世很多学者专家曾分析过,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似乎非常不错,当能获胜,也有人说不行。
由于诸葛亮不采用,所以后人对诸葛亮有了歪曲评论,特别是《魏略》中,曾说道诸葛亮唯一取胜的可能就是“子午谷奇谋”,可他不采用,所以失败是必然的,但《魏略》是司马氏集团所著,当然要黑诸葛亮了。
倘若站在中立的角度而言,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底能不能行呢?
答案是:完全不行!
魏延本身有骄傲自大轻敌的特点,他提出计划时,低估了魏国的军事力量,他只想到魏军突然出现在魏国城下,对方会惊慌失措,仓皇而逃,当时守成的是夏侯楙(mao),要是对方坚守不战呢?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诸葛亮一生做事谨慎,北伐也以稳扎稳打为核心,一步步推进,按照当时蜀国的实力和情况,这样的方针是正确的,企鹅符合可观实际,而子午谷山道崎岖,魏延的五千人走到长安城,已是强弩之末,而敌人以逸待劳,怎么能不失败?
还有,一路上魏军定然探哨,五千人进军,一路摔死跌伤至少损掉一千人,如果动作太明显,魏军发现后,定然会阻挠,所谓的子午谷奇谋就在一个“奇”字上,没了“奇”这个计划也就失去了一样,诸葛亮深知这一节,故而不采用。
明朝末年时期,闯王高迎祥(不是李自成)曾用过魏延的计策,他率领五万军马走子午谷,结果走了半个月,刚要出谷的时候,遭遇敌人孙传庭的伏击,最终兵败如山倒,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虽然当时距离三国已有一千多年,但仍旧可以进行对比。
国近代著名军事家,曾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做了如下评价:此计太悬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