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韬武略 > 正文
学习园地
  • 中国现代史两位著名的张冲将军简介
  • 时间:2021-02-27 11:44:36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7134次
  • 心正说明:2024年3月看了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里面多次提到张冲将军。他这样高级别的国民党将领,在一次次的看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的丑陋表演,尤其是蒋介石制造了皖南事变,几乎所有的国民党将领都支持,张冲将军获知信息后连说“无耻无耻……”,当时的张治中将军也还能多少主持公道。

    有一次日本轰炸重庆的时候,张冲正住院治疗,去探望的周恩来副主席冒着生命危险背着张冲将军到防空洞,深深地打动了将军。

    中国共产党不会忘记这位关键时刻帮助共产党的老朋友。

    现代史上有两位张冲将军,重名重性,电视剧中指的是以下第一位张冲将军。

    ………………………………………………………………………………………………………………

    一、张冲 国民党高级将领

    张冲(1904年—1941年),字淮南,浙江省乐清市人,国民党“中统”特务机构的二号人物。1919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中学,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组织《醒华会》。1923年毕业后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旋以公费转入哈尔滨政法大学,并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哈尔滨市党部委员。后任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顾问事务处中将处长等职,是中统系统中的重要人物。抗战期间作为中国国民党代表参加国共谈判。在抗战期间,张冲坚决赞成国共合作,共御外侮,同周恩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941年,张冲病逝,周恩来深为哀悼,除在《新华日报》发表《悼张淮南先生》一文,亲自参加追悼会,并致送挽联:"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对张冲在团结抗战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的评价。

    张冲,1919年考入省立温州第十中学。在五四运动中,曾组织醒华会。是中国国民党内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少数人士之一。1923年,20岁的张冲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是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他以官费生转入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次年又考入哈尔滨政法大学。

    1923年张冲加入中国国民党,任中国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长。曾被奉系军阀逮捕入狱,东北易帜后获释。嗣后历任国民政府哈尔滨市党部特派员、国民政府天津市党部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总干事、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电影事业处处长等职。

    在东北期间,张冲秘密进行反对军阀张作霖的活动,担任过中国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长、特派员。1927年3月被捕下狱,幸赖母校哈尔滨政法大学校长雷殷庇护,方免一死。1929 年张冲返回南京,由于他才华出众,熟谙俄语,又通晓苏联事务,深得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器重。30年代初,张冲升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前身)总干事,主管情报事务。抗日战争期间,曾任中国国民党代表,与周恩来相处五年,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共团结抗战,为中华民族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5年在中国国民党四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从1935年下半年开始,奉命参与同中共代表进行秘密谈判,其间曾到陕北瓦窑堡与毛泽东、周恩来会晤,对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936年12月随蒋介石到西安,12日西安事变爆发,被扣押。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六部主任秘书。同年冬出访苏联,任实业考察团副团长。后调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顾问事务处中将处长。

    1941年3月兼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同年8月11日病逝,终年37岁。

    二、个人生活

    1、人物婚姻

    10岁那年慈母金老夫人为他定下“娃娃亲”,女方之父高性朴,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识渊博,见未来女婿“风采异人”,非常喜爱,亲自悉心授业。张冲17岁与同龄的高志骧完婚,次年生子张炎,一年后又生女张雪梅。张雪梅 [12]说:父亲与母亲20岁就分居了。在我8岁那年,父亲带了个俄国夫人娜丹回来。他们在哈尔滨俄语圈子里结识,父亲因参与国民革命而被张作霖逮捕,娜丹为营救父亲奔走呼号,两人感情日深而结合。后来,娜丹无意中得知我母亲的存在,执意要来老家向母亲当面道歉。娜丹人很好,有良心,我们全家真诚接纳了她。可是蒋介石不放心这个苏联女子,他对父亲说:“你在我身边工作,难保不泄漏机密。”蒋介石给了娜丹很多钱,叫她同父亲离婚回苏联去了。

    2、子女情况

    张冲不幸逝世后,远在家乡乐清的张雪梅和兄长张炎被急电召往重庆奔丧。遗憾的是,张雪梅刚上路不久就病倒了,没能成行。张炎到重庆后,在追悼会上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对年方20岁的张炎很是关心,安慰他说,张冲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今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

    50年代初,张炎因工作无着,贸然到北京找周恩来总理求助。周恩来总理在家里接见了张炎,把他安排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文革”中张炎去世,他的遗孀在1972年12月又写信向周恩来总理求助,周恩来总理指示:对张炎的逝世向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同意信中提出的要求,张炎的女儿可到山西落户并安排工作。这件事让我们感念至深。周恩来在“文革”时,每天有多少国家大事要操心啊,可是张冲后人的这么一件小事,他还记挂在心,亲自给予帮助。当时周总理自己也身患癌症、身陷险境,想到他在这样的境遇下还关怀我们,真是感激涕零。

    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张冲的名字又重新出现在报刊媒体上。1991年,张冲的遗骸在重庆找到,迎回家乡,准备实现他归葬故里的遗愿。中共中央统战部于1992年11月25日发文,同意以乐清市人民政府的名义,修筑张冲墓,并拨款予以资助。1995年5月,张冲终于魂归故里,安葬在故乡琯头村旁的狮子山上。墓地背靠青山,面对瓯江,墓碑上镌刻着周恩来的手迹“张淮南先生”几个大字。

    张冲的女儿 张雪梅,女婿邱清华抗战初期参加革命,曾是我党游击队的领导人。邱清华后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3、人物评价

    1941年,张冲先生逝世后,毛泽东、董必武、邓颖超等七人联名挽联:“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斯人独憔悴,始病寒,继病疟,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周恩来亲临吊唁,送挽联:“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周恩来还撰写了《悼张淮南先生》一文发表在《新华日报》上,他回顾道:“我识淮南先生虽在西安事变之后,但淮南先生奔走两党团结却早在西安事变之前……先生与我,并非无党见者,惟站在民族利益之上的党见,非私见私利可比,故无事不可谈通,无问题不可解决。先生与我,各以此自信,亦以此互信。”周恩来撰此挽联意为:你英年早逝,今后革命事业的安和危,谁来与我共同操心呢?想想过去几年里,我们如同坐在同一条船上,与狂风暴雨搏斗,历经艰险和锻炼。在成语“安危与共”、“风雨同舟”中加入“谁”、“忆”二字,寥寥十字,确切恰当,更显感情真挚,寄意深沉。发现当年张冲去世,朱玉阶(德)总司令在挽联中也有“国士无双”四个字,这或许可以说明,张冲虽然是国民党党国重臣,但他是超党派的,他的短暂的一生,是为国家、为民族,碧血丹心,鞠躬尽瘁,奉献了他的青春年华。 秉承淮准南先生遗愿,1991 年秋,乐清乡人将其遗骨迎回故籍,葬于北白象镇琯头村狮子山上,建墓碑一座,配以张冲先生事略碑文、 周恩来先生悼淮南先生全文碑刻以及我党部分第一代领导人挽淮南先生联之碑刻。

    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 ——周恩来挽张冲

    …………………………………………………………………………………………

    以下是第二位张冲将军简介:

    一、简介:张冲(1901年-1980年),原名绍禹,又名维新,字云鹏,彝族,彝姓尼娜,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现划归弥勒县)人。1901年1月25日,张冲生于云南省泸西县,幼年的张冲读过私塾,后入乡和县城小学读书。

    他生活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风云变幻的年代,他自幼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深有体会,培养了同情劳动人民和富于反抗黑暗势力的精神。15岁时智退土匪,被当地群众誉为"小孔明"。妻惠国芳,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

    1918年,张冲赴昆明读书。二十年代初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参与1927年云南"二·六政变",任滇军旅长、师长,倾向中国共产党。

    1930年6月,第二次滇桂战争爆发,张冲奉命入广西作战,10月,兵败回昆明。年底他营救了遭龙云逮捕的中共云南省委委员张致中,为他后来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提供了一个契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8月,张冲任国民党60军副军长兼184师师长。先后与罗炳辉、叶剑英见面,与八路军建立了联系。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被提升为军长。因积极抗日,1939年被撤去军长职务。利用赋闲在家时间,将精力投入到建设事业中。1940年修建弥勒、泸西两县的水利事业。捐资创办"云鹏图书馆"(泸西)、圭山小学(路西)、西山小学(弥勒)、泸西师范等。

    1942年任云南部队第二路军指挥官。1945年到延安。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延安撤退时,受党中央委派到达东北前线。先后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高级参议、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云南解放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兼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深入边疆和大小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特殊作用。

    1954年以后,曾任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民委主任、中共云南省省委委员、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当选为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任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并当选第一、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6年以后,张冲主要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多次考察云南省各地水电事业,考察全国水利事业,逐渐形成一整套水利建设思想,提出了治理金沙江、虎跳峡的一整套方案,忘我地投入到水利建设事业之中。云鹏水电站就是以张冲将军表字"云鹏"命名的。

    1980年10月30日,张冲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

    二、张冲经历:

    张冲,1900年生于泸西县,彝族。20年代初,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求学无路、报国无门的情况下,他揭竿而起,组织农民反抗贪官污吏。后来他加入滇军,历任旅长、师长。1933年,张冲任云南省盐运监督使,在对黑井区各盐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移卤就煤"的计划,即将元永井地区的盐卤,通过管道运往20公里外的一平浪,以煤代柴煎盐。历经5年努力,治盐工程于1938年竣工。移卤就煤,既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又增加了盐课,当地人民为纪念张冲的治盐功绩,在一平浪为他立了一块"盐神"碑。移卤就煤,不仅是云南盐业史上的创举,而且是当年水利科技和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史上的奇迹。这条釉沟选材设计科学合理,质量上乘,一直沿用了60年,到1998年才沿沟敷设铸铁管来代替,"移卤就煤"工程至今都还在发挥其效益。抗战爆发后,张冲任滇军第60军184师师长,率部赴抗战前线。在武汉与八路军办事处的负责人叶剑英、罗炳辉等进行秘密会晤,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定了靠拢共产党的决心。同时请求共产党派遣政工人员到184师任政工干部。4月,第60军投入台儿庄战役,张冲率部固守台儿庄战略高地禹王山。

    张冲与周恩来(左)

    战斗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打退了日军的数十次疯狂进攻,杀伤日军千余人。第184师坚守禹王山22昼夜的战例被蒋介石编为军事教材,提供国民党军和军事院校学习。之后,张冲率部投入武汉保卫战,在富水一带以假阵地诱敌深入,重创日军。在阳新排市作战中,张冲创造反斜面"鱼笼"战术,敌军被这种战术几乎全歼。10月,张冲因战功卓著,晋升为新三军军长。张冲由此赢得"抗日名将"的称号,因彝族崇拜老虎,百姓又尊称他为"黑虎。

    抗战胜利后,张冲坚持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支持民主运动,受到蒋介石怀疑和监视。1946年12月,在党组织的周密安排下,张冲奔赴延安。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参议、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辽沈战役中,配合党做滇军的策反工作。

    三、从绿林好汉到云南盐政使

    张冲自幼胆大、敏捷、机智。清朝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秋的一天早上,一股土匪借着浓雾掩护闯进小布坎村,准备抢劫张冲家。小张冲从院中蹦蹦跳跳跑出来找小伙伴玩耍,出门不远就撞上迎面而来的土匪,土匪发现就围了上来,张冲一眼看穿土匪是冲着他家来的,急中生智大声向土匪说:"我是他家雇来的,你们不要抓我。"在院中的哥哥听到张冲说话,心感有异,抬头往外看,发现土匪押着张冲正往院里奔来,赶快把院子大门关上,并大声呼喊家人持枪上楼抵抗。土匪要从大门冲进来,张冲又说:"前门里面放有大炮不能进,我带你们从后门入。"来至后门,后门已被家人依张冲暗示关闭。土匪不能入就商量用火烧,张冲附和说:"要得,我带你们去抱柴。"张冲抱了一次,第二次借机走脱,急奔邻村求救。群众听到张家被抢劫,锣声一响,一下跟来了百余人,有的提火枪,有的持刀和木棍,边跑边喊"抓土匪"。正在放火的土匪听到喊声,加之张冲家开枪还击,感到不妙,仓皇逃走。此时张冲仅9岁,事后小张冲智戏土匪的故事不胫而走,被乡里传为佳话。

    张冲步入青年后,就读于县立小学,学业欠佳,但性格侠义豪爽,好打抱不平,喜欢交穷朋友。一天,张充帮家里驮一窝小猪去猴街卖,归途中遇到好友赵光廷,赵因欠赌债无力偿还,求张冲资助,张冲劝其今后勿赌,尔后将卖猪的全部所得给了赵。后来赵因受地主土豪所逼,走投无路便聚众占山为王,公开与官府对抗,一次有手下向赵提议要打劫张冲家,赵说:"三爷(张冲)是我的恩人,谁敢打扰他家,我严惩不饶。"此话传开后却给张冲招来了麻烦。1918年,张冲之父病故,张冲尊母亲之命到昆明求学,地方豪绅趁机联名向省府诬告张冲与"匪首赵光廷勾结",省方不查便批:"将张冲迅速逮捕法办。"幸亏县府解差与张冲的父亲有交情,暗通消息,张冲方得潜逃宜良宝红寺村舅舅家躲避。数天后又潜到平彝(今曲靖市富源县),投奔到原曾在其父手下做事后占山为王的赵寿廷部做了"二大王"。入伙不久,张冲发现这支队伍纪律松散,盲目抢杀,无"英雄气概",毅然率拥戴自己的80多个弟兄独树义旗,提出"富人差我钱,中等人莫等闲,穷人来和我过年","打倒土豪劣绅,保护工农商,救济贫穷人"的口号,游弋于平彝、陆良、罗平、师宗、泸西、弥勒、丘北等地的广大农村。两年中,他用计消灭了危害丘北群众的惯匪"二飞"、"二李"和"二丁",剪除了富乐的"地头蛇"海寿农,惩治了赃官胡道文,开仓济民,除暴安良,受到广大劳苦百姓的欢迎和拥戴,队伍发展到600余人,一时声震滇东南。

    张冲早年的爱国主义思想,除了反抗封建的黑暗势力之外,还表现为自发的反帝斗争。张冲曾率部袭击法国控制的滇越铁路,惩办帝国主义分子,为被害的中国群众出气,打击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正如张冲回忆说,这使"法帝国主义者恼羞成怒,却又无可奈何;受尽欺压的中国老百姓拍手称快。"

    对张冲武装,云南省长唐继尧多次派兵围剿,多次失利,遂决心招抚。张冲接受招抚后,先后任支队长、团长职务,坚持为老百姓做好事。

    1927年2月6日,云南的四位镇守使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联合发动了反对唐继尧的"二六政变"。张冲支持政变,龙云取胜并担任云南省主席后,论功行赏,委任张冲为第5师师长,此时张冲年仅27岁,已成为滇军中的实权人物。

    1931年后,张冲兼任云南盐运使,对盐政进行改革,尤其是实施"移卤就煤"工程,将元永井地区之盐卤,通过管道运往20公里外的一平浪,用煤煎盐成功,解决了云南盐业危机,为民造福。

    四、从抗日名将到经营云南水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云南军队组成第六十军开赴前线抗日,张冲任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途中,张冲在汉口秘密会见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叶剑英、罗炳辉将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定了靠拢共产党的决心。同时请求共产党派遣政工人员到其它部队工作,创办《抗日军人》报,扩大了共产党在他部队里的影响。张冲率领的部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在威震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坚定勇猛,为全体将士所敬仰。当战斗已进行了三天三夜,面对装备优良、凶残顽固的日军,士兵几乎抵挡不住的时刻,张冲猛地站到高处大声喊道"我是师长张冲,大家不要跑。我们滇军在靖国、护国中声威赫赫,名扬四海,有光荣的传统,如果我们连一个小日本都打不赢,我们滇军的脸就丢尽了。我是师长,如果我往后退,你们用枪打死我。你们谁要退,我也用枪打死你们。师长敢冲锋你们敢不敢?""敢!"下面齐声高呼。一时间士气大振,士兵们在张冲的摔领下,一跃而起,以锐不可档的气势杀入敌阵,最终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1938年4月,60军开往徐州,投入了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张冲所率184师坚守徐州近郊禹王山27个日日夜夜,挫败日寇的多次进攻,打出了滇军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据当时报纸记载:"滇军血战,大展神威"。日本报纸也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而滇军60军投入战斗者35123人,伤亡18844人,超过了投入战斗人数的一半。徐州附近的禹王山战斗,使张冲获得了"抗日名将"的称号。

    1938年9月底10月初,184师在保卫大武汉的阳新、排市战斗中,又给日寇以重大杀伤。为此,60军改变为30军团,又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后,张冲晋升为新3军军长。

    1938年11月初,滇军在崇阳战役中失利,这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难以避免的。张冲率新3军退往九宫山,拟与八路军联系,建立根据地打游击,但未能成功。有人把崇阳失利的责任推给张冲,并向蒋介石告密张冲"通共"。蒋介石趁机报复,"电令严办新3军军长张冲,革职枪决。"后因各方面反映强烈,龙云、卢汉电报求情,周恩来出面干预,才改为撤职留任,旋被调回云南,实际上对张冲进行了"软禁"。

    张冲回到云南,遂投身于弥勒、泸西水利事业的建设之中。云南省政府委任张冲为弥泸水利监督,并于1940年就任,他邀请邀请当时在昆明的丘勤宝、施嘉炀、冯景兰三位著名教授踏勘规划了弥勒等水库,当年就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农田受益面积达2万多亩。但第二期工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继续,直到解放后弥泸太平水库工程才最后完工,张充主持的第一期工程为弥泸太平水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张冲关心家乡文教事业,捐资兴办了路南圭山小学(现改名为"石林民族中学")、泸西师范学校、弥勒西山学校、泸西图书馆(原名"云鹏图书馆")等事业。

    五、投奔延安

    抗战结束,蒋介石指使杜聿明于1945年10月3日在昆明发动政变,宣布免去龙云的省主席等职务。龙云不服,试图反抗,但未成功,迫于形势,龙云被迫离开云南。这件事给张冲以深刻的刺激。

    张冲在昆明坚持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支持民主运动,受到蒋介石怀疑和监视。蒋介石集团一意孤行,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于1946年10月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为了安抚在东北的滇军,蒋介石特意把云南的"土著"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分配给了被特务监视的张冲。张冲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实现自己打算已久的抱负,在征得中共地下党的同意后,出席"国大"。

    张冲以"国大"代表身份经上海转南京。曾得到董必武的指示。这时国民党为争取张冲,曾派陈立夫与张冲谈话,许以"中央委员"的头衔,主持滇政,但被张冲婉言谢绝。"国大"闭幕后,张冲以与夫人惠国芳关系不融洽为由,需去北平调解,乃迳赴北平。

    经过中共党组织的周密安排,张冲夫妇于1947年1月飞奔延安,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党政军领导分别接见了张冲,使张冲深受感动。他一刻也不停地参观学习,并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经中共中央批准,由金城、申伯纯介绍,张冲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张冲新的生命的开始。

    不久,张冲被派往东北前线,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高级参议、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其主要任务是策反在东北的滇军第60军、93军。为此,张冲以"滇军老前辈、老上级的关系,多次写信给曾泽生(60军军长)和陇耀(暂编21师师长),指出滇军的危急处境和唯一出路,劝他们适时采取正义行动。"长春被解放军包围时,张冲写了一首诗:

    "专制屠夫据上京,祸国殃民恨难平。

    死且鞭尸羞与伍,诸位何苦恋贼营。"

    连同自己的照片,用宣传弹射入长春城,对瓦解国民党官兵起了积极作用。1948年11月17日,曾泽生率领60军在长春起义,张冲高兴地说:"60军有救了!"稍后,毛泽东主席在北平接见张冲时说:"你们对滇军工作得不错啊!"张冲回答说:"都是党的领导、党的工作,是红旗插到头上来了。"毛泽东说:"红旗插到头上,还要愿意才行;有的人要他扛,他还不愿意扛嘛!"毛泽东、党中央对张冲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六、投身西南民族工作,倾心金沙江水利建设

    筹备召开新政协时,张冲以彝族代表身份被邀请出席会议,积极参加政治协商,参与新中国的筹建,并被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1949年底云南和平起义,1950年初张冲回到云南,被任命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省民委副主任,后改任副省长兼省民委主任;又兼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等。1954年后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云南省委委员,最后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冲在滇、川、黔地区有很高的威望,为了搞好民族工作,张冲先在圭山(今石林县境内)作民族工作试点,然后推广到其它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张冲任凉山军政委员会主席期间,认真调查研究,了解民情,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争取上层,使凉山终于最后得到全部解放,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张冲曾9次穿越险峻的虎跳峡,对于开发金沙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形成了"采用定向大爆破,建筑特高特厚堆巨坝,建造巨型水利枢纽"的设想。这个设想,按照张冲的说法有五大特点:不清基、不作防渗体、不导流、不泄洪或少泄洪、不怕地震和空袭、投资少、效益低。

    1978年4月,张冲第九次到虎跳峡考察,不久第十次到四川渡口(今攀枝花市)考察,要为渡口市找个理想的水利发电站站址。可是就在这次考察中他病倒了,被送回北京治疗,确诊为癌症晚期。

    1980年10月30日,张冲与世长辞,享年80岁。按照其遗愿,骨灰撒在了虎跳峡。由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不息,这是张冲所走过的道路,也是张冲一生的最后总结。




  • 上一篇: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保命的一首诗流传千古
  • 下一篇:抗日反共积极分子国民党将领李天霞简介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