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加入共产党。1931年7月被临时中央派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任"中央代表",位居闽浙赣省委和省军区要职,忠实地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之被称为"灾星"。后对革命丧失信心,经不住困难与挫折的考验,于1934年底在南京投敌叛变,新中国成立后被枪毙,受到应有的惩处。
曾洪易,又名曾弘毅、曾宏毅、曾鼎,江西万安县人。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农历十二月初二(公元1905年12月27日)出生。青少年时代,先后在本县初等小学、通化小学、高等小学和南昌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共产党,为南昌早期党、团员之一。1923年至1925年间,先后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南昌地委委员长、书记、组织部长等职务。1925年10月因领导南昌团员和学生积极声援"五卅"运动被第一师范开除。同年12月,由党、团中央选送至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委员、《列宁青年》杂志编辑。1931年7月被王明任命为"中央代表",进入赣东北苏区(后发展为闽浙赣苏区),忠实推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给这一苏区造成极大的危害。1934年1月至6月,调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7月,以"中央代表"的身份,随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转战闽、浙、皖等省,于11月1日再次进入闽浙赣苏区。随后,红军北上抗日选遣队由方志敏、刘畴西等率领继续北上抗日,曾洪易则留在地方,担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和省军区政治委员。
曾洪易担任闽浙赣苏区省委和军区的重要领导后,在第五次反"围剿"的紧急关头,本应领导苏区军民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但他在反"围剿"节节失利的情况下对革命悲观失望,散布"野战军出动(即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引者)不是胜利的出击,而是逼得没有办法"、"五次围剿敌人是胜利了"、"中国苏维埃运动告一段落"、"布尔塞维克要学会退却"等论调,并私自去电中共中央分局,提出将闽浙赣省级党政军群机关搬到闽北去,准备放弃这一苏区逃命。因而闽浙赣省委召开会议,对他的错误进行批判,并停止他的省委书记和军区政委的职务,另行分配工作。
曾洪易停职后,据他解放后在监狱中交待,是在1934年12月左右被派往闽浙赣苏区东部边沿浙江省江山县担任区委书记。他率领一支5-6个人、配备有7支驳壳枪组成的小游击队,准备在那里建立革命据点。但到任不久,发现这里地处交通要道,且与常山县交界,当地党员和群众只有三、四家人家,工作不易开展,又害怕所携枪支遭受损失,乃令这支游击队返回。此后,曾洪易在那里住了将近一个月,游击队也因闽浙赣苏区丧失没有再来,只好离开江山到达上海,准备寻找上级党组织。曾洪易在上海经过多方寻找,找不到上级党组织。这时,经济上发生困难,只得写信向家里要钱。他哥哥寄了20元大洋,才使他暂时解决了食宿困难。这期间,他碰见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后逃到上海的原红十军政治委员涂振农,涂还告诉他原红十军团政治委员乐光华也到了上海,都在寻找上级党组而未找着。曾洪易因为不知道涂振农到上海后是否自首变节,不敢与涂详谈就分手了。
此后,他在上海遇见了万安同乡、同学王立生。王立生在1924年至1927年间,曾担任过共青团南昌地委书记等职务,也在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29年11月,担任中共浮梁县委秘书时被捕叛变当了特务。起初,王立生劝他不要再去寻找党组织,最好回家去,并给了一些钱给予接济。曾洪易考虑到自己在共产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在江西到处抓人时回到家乡很危险,但靠王立生的经济接济,生活也不可能维持多久,正在左右为难。王立生便乘机劝他到南京去自首,并保证他的人身安全。1935年5月左右,曾洪易在王立生陪同下到了南京,住进了留俄同学招待所。这个招待所是国民党为一些在苏联留过学参加了共产党又愿意自首变节份子而开办的。曾洪易住进这个招待所,即办理了自首手续。
据曾洪易解放后在监狱所写的交待说:"入所时填有登记表,表上有信仰三民主义,拥护国民党等词句"。显然,此表一填,曾洪易就成为自首变节的叛徒了。这是他人生轨迹中一个重大转折。此后,曾洪易在这个招待所每月领取大洋20元,以解决生活开支。约住8-9个月后,到1936年春,国民党中央党部负责训练工作的王杰夫找他谈话,要他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的军敌政策等课程。他在那里讲了一期,为时一个多月,就因为身体不好经王杰夫同意不再去了。接着,曾洪易由国民党中央党部调到江苏省政府当视察员(当时省政府主席为陈果夫),视察县政和公路。据曾洪易交待,这是个"委任级",每月领取260元薪金。从1936到1937年干了两年。这期间,1936年8月,曾洪易重新加入了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