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韬武略 > 正文
学习园地
  • 焚书坑儒:一场统一思想的失败尝试
  • 时间:2023-04-09 07:11:09        编辑:宗皓        点击量:1329次
  •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十分不易。从春秋战国一路走来,他们过五关斩六将才最终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西周后期,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东周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混乱年代,又分为春秋和战国。秦朝的前身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但不管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秦国都是当时的强国。秦国能在激烈的厮杀和斗争下,取得最后的胜利,要感谢历代老祖宗们的努力拼搏。
          实现统一是必然趋势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为春秋时期秦国的强大,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个贤明的君主是懂得审时度势的。秦穆公即位前后,秦国的国力并不是十分地强盛,还经常被西戎追着打。若想要破除困境,改变局势,收拾西戎势在必行。但是秦国一直以来,战胜西戎的案例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坐等挨打。扭转战局,还需借他人之手。当时的晋国,实力强盛,打败过西戎军队几次,可谓说是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在如何胜利上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秦穆公见此形势,便动了与晋国交好的念头,为此他甚至娶了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女儿为妻,这在辈分上,无疑就矮了晋献公一头。为了秦国的发展,秦穆公低下了自己作为一国君主的头颅,除了战略上的独具慧眼,嗅觉敏锐,秦穆公还做到了一个贤君该做的很多事。他即位后,重用了很多今天大家熟知的人才,比如一代名相百里奚等。这都为秦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更为后期秦国统一六国埋下伏笔。此外,战国时期的秦孝公也为秦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秦孝公在位时期,重用商鞅,在秦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商鞅在秦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很多变革。重农抑商,鼓励百姓积极进行耕种,为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保证;实行军功爵制,对于战争中立下功劳的将士给予奖励;废除世卿世禄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等。这一系列的对内改革,都让秦国不断实现了富国强兵,逐渐变成了别人惹不起的样子。正是有这些争气、有作为的老祖宗,最终秦国才能完成统一的霸业。
           统一过后的挑战
           在占据了所有的天时地利人和后,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实现了统一。统一是胜利,但并不是终点。统一过后,如何实现进一步发展,如何治理,如何稳住局面,对于秦王朝都是一场不小的考验。除了老祖宗们为嬴政打下了坚实的江山外,秦始皇嬴政本身也是一个很有胆量、很有魄力的人。首先,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防止六国悄无声息地复辟,秦始皇让六国的富豪和强宗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外乡生活,并且还缴获消灭了他们的武器,让他们没有还手的余地。手无寸铁,还无法勾结他人,建立自己的势力,日日生活在被监视当中,他们的痛苦,使秦朝的江山更加稳固。其次,秦朝只是消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原,但并不是意味着从此就没有对手。北边的匈奴还虎视眈眈。因此,秦朝需要做好准备,以防匈奴杀自己一个出其不意。秦始皇派人在北边筑起了长城,厚厚的围墙,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为秦朝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再次,排除了内忧外患,也不能坐吃山空,还应努力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在实现统一之前,六国都在自己独立发展,因而在货币上并不一致。但是统一国家,在各个区域要想进行贸易往来,必须需要统一的货币。因此秦始皇,下令统一了货币,还统一了度量衡。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在土地方面、户籍方面、盐铁的开采和贩卖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调整。一系列的改革,使得秦朝从战后虚弱状态逐渐调整恢复过来。为了巩固自己始皇帝的地位,秦始皇在政治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能够消灭六国,嬴政是十分骄傲的,他觉得自己可以比肩“三皇五帝”,因此开创了皇帝制。我们后面叫了许久的“皇帝”的称号,正是秦始皇嬴政的手笔。为了能够将权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秦始皇在中央采取了三公九卿制,帮助自己减轻政务压力的同时,也保证了权利集中到自己手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使得地方的治理更加系统规范。最终,秦始皇坐稳了自己的江山,成功地应对了挑战。
           成功之中的意外
           可以说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改革都是成功的,但是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总会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涉及了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思想的改革远没有政治经济改革容易。在政治经济的改革上,只要大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总会看得到一些成效。但是要想统一所有人的思想,那可是一项巨大且困难的工程。首先,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可以钻到另一个人脑子当中,去实时查看其是否按照自己的指示进行思想,这就意味着,思想统一是一项无法进行监管的改革,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刻意灌输是无法扭转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强硬只会激发一身的反骨。在思想统一问题上,秦始皇还是将其想得太过简单。焚书坑儒并不是一项举措,而是秦始皇为了实现思想统一做的两件不同的事情。
           焚书,焚的是儒家思想的书籍。坑儒,是用坑活埋了儒家的术士。烧书、杀人,背后的目的就是希望儒家思想从此消失。很多人对于焚书坑儒一事存在不解,他们会认为秦朝的宰相李斯,师从荀子,而荀子正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不明白为什么李斯会如此这般。李斯虽是荀子的弟子,但是他与荀子的观点并不一致,他并不认为儒家仁爱一套理论可以应用于当时的社会。不同于荀子,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应该用法治来治理社会,而不应该用仁爱去感化百姓。结合当时的状况来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单刀相见,兵器直指对方,仁慈只会葬送自己的性命,并不会让对方放下屠刀。但是建立统一王朝后,一切都早已今非昔比。统一的王朝,并不需要时时保持警惕,不需要整天提心吊胆,因而过于严苛的手段并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在惯性思维下,秦始皇和李斯等人,不能及时跳出思想的牢笼,依旧选择用旧方法、采取强硬的手段,最终的结果就是招致众人的不满。努力一番,到头来,迎来的却是失败的思想统一。一件事情,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错误尚可更正,但影响无法消除。统一思想的失败,使得秦始皇更加恐慌和害怕。
           人作为不可控因素,实在难以掌握,这让秦始皇在思想统一上变得极端和多疑,这也为后面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炸弹。除此之外,强硬的做法,钳制了百姓的思想,百姓变得敢怒不敢言,让百姓生活在害怕之中,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思想统一固然重要,但凡事应当注重方式方法。若采取了错误的对策,那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焚书坑儒作为思想统一的反面教材,提及总是让人唏嘘。
           在焚书坑儒中,我们失去了大量的儒家经典著作。这除了是一场思想上的失败战役,还是对儒家文化的一场掠夺和毁灭。从古至今,每一位统治者都在研究如何很好发挥文化的作用,如何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统一,凝聚全体人民。这是一个深奥的课题,还需要不断探索。
           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如同春雨一般,滋润万物于无形当中。因而,从古至今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文化传播,重视教育工作。人人都说,文化是软实力,也正是如此。思想上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真刀真枪,它甚至都不能肉眼可见。它不像政治经济军事一般,可以让我们明显看到腾飞,它更多地是对全体人民灵魂的升华,精神的洗礼。
    当全体人民在思想上实现了统一,就可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家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文化是软实力,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实力之一。思想要想实现统一,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息息相关。
           统一的政治局面、繁荣的经济环境,能够促进文化的变革和发展。同样,思想实现了统一,也能助力政治经济更上一层楼。思想统一,重中之重。但是,思想统一,需慎之又慎。
  • 上一篇:《革命军》作者邹容简介
  • 下一篇:【鬼谷子徒弟介绍】孙膑与庞涓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